炎热的意思 古代趣闻: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炎热夏天的?
古代趣闻: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炎热夏天的?
原标题:古代趣闻:古代的皇帝是怎么对付炎热夏天的?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的北京,酷暑难耐,热浪袭人。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盛夏。
“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的年代里,在重重宫院的紫禁城里,皇帝是怎么避暑的呢?每到酷暑,皇宫里就想尽了种种办法。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没有现在的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的奇思妙想。他们具体是如何来进行防暑降温的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暗藏玄机的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的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
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的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北京地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7°,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来设计出檐的角度。宫内的北房有了这个角度的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屋檐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二、竹帘、凉棚营造出来的阵阵清凉
宫中营造人工阴凉的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悬挂帘子,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另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风。帘子何时挂何时收当时都有规定。
帘子还有等级划分,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的,饰有各种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的。道光帝所作《湘帘》诗说:“一桁垂银蒜,编成翠竹箩。篆烟留细处,草色看时多。月下纤无影,风前动有波。湘江遗趣在,夏永静如何。”
更大一点的工程是搭凉棚,就是在宫殿顶上和院里搭个顶盖来遮蔽阳光。棚匠们用简单的圆木作为支架,搭好后上边铺上苇席,并用绳子捆扎好。这种凉棚可卷可展,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时再收起来通风。搭凉棚一般在阴历四月开始。
三、冰桶凿孔送凉风
冬季储藏冰块到夏季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考古发现,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了用来贮存冰块的冰窖。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的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000块。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转年的夏天使用。隆宗门外西南的造办处附近就有一处冰窖。
清代宫内储存冰块的器具被称为“冰桶”、“洋桶”,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为内胎,也有用金属胎的。形制呈斗状,口大底小。盖多采用很厚的木板,两腰部都有铜环,方便搬运。有四条腿足,足下还装有托,用来防止潮湿。这种宫廷“冰箱”比起现在的冰箱太过简单,但是构造合理、实用。当时的“冰箱”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来冰镇饮料和时鲜水果,因为箱体内采用铅或锡为里,能起到较好的隔热作用,而箱底有小孔,可以排放融化的冰水。冰桶另一个用途是降低室内的温度。箱盖上设有透气孔,因此排出的冷气还能起到“空调”的功效。
另外,清代的帝王子康熙皇帝以后,历朝历代,每年夏季都会离开故宫到颐和园、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去避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 皇帝成长计划2中央官员 揭秘:北魏皇帝高洋是怎样解决官员腐败问题的
- 皇帝养成计划2官员 揭秘:北魏皇帝高洋是怎样解决官员腐败问题的?
- 明朝最优秀的皇帝 西魏皇帝宇文泰用了什么办法镇压官员腐败问题?
- 明朝最优秀的皇帝 唐朝和明朝官员是如何骂皇帝的?
- 历史上秦始皇是谁的儿子 秦朝皇帝的服饰?秦始皇的冕服
- 古代顺治皇帝怎么死的 明代一皇帝为满足自己的怪癖 竟累死无数宫女!
- 明朝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清朝从哪个皇帝开始没落,清朝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腐败了
- 宋朝有多少个皇帝 为皇帝炼制春药的道士们
- 道光皇帝的儿子叫什么 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子孙遍布世界各地,陵墓无人敢动
- 婢女 嘉靖皇帝有一个怪癖好,婢女们忍无可忍,合伙做了一件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