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上官皇后和汉宣帝 揭秘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六岁做皇后 守寡四十年
揭秘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六岁做皇后 守寡四十年 导读: 生于公元前88年,卒于前37年, 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六岁时嫁给十一岁的 。
揭秘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六岁做皇后 守寡四十年

导读: 生于公元前88年,卒于前37年, 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六岁时嫁给十一岁的 。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十五岁,汉宣帝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守寡历程,最后寿终正寝于长乐宫。> 六岁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祖父是上官桀,外祖父是霍光,他们都是汉武帝遗诏中的四位辅政大臣中的一员(另外两位是桑弘羊和金日磾)。由于他们的姻亲关系,在朝中形成强大的势力,但是并不表明他们没有矛盾,上官桀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要求把自己五岁的女儿送入宫廷,遭到霍光以「年幼」为名的反对,但是实质不是年幼,而是霍光看的远,他看到西汉外戚的衰败和灭亡(如吕后家族和窦婴),不希望成为这个样子。而上官桀虽然在霍光处碰了壁,但是不久,「盖长公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安素与外人善,说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诚因长主时得入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忧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长主。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上官氏成功入宫,在次年的始元元年,「春,三月,甲寅,立皇后上官氏,赦天下。」,上官氏六岁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奇怪的一景。> 上官桀与辅政大臣桑弘羊燕王谋反被诛>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父亲上官安,「以后父封桑乐侯,食邑千五百户,迁车骑将军,日以骄淫。」在一次宫廷酒会上,他竟然「受赐殿中,出对宾客言:『与我婿饮,大乐!』见其服饰,使人归,欲自烧物。」,而且他的私生活很不检点,「醉则裸行内,与后母及父诸良人、侍御皆乱。子病死,仰而骂天。」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一家和霍光的矛盾越来越深,根本原因是汉昭帝的长大,霍光想要成为周公式的人物,成功归政。而上官桀一家却和霍光的愿望背道而驰。>> 《汉书》记载了他们的矛盾「数守大将军光,为丁外人求侯,及桀欲妄官禄外人,光执正,皆不听。又桀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阑入殿中,下狱当死。冬月且尽,盖主为充国入马二十匹赎罪,乃得减死论。于是桀、安父子深怨光而重德盖主。」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真正原因是权力,「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上官桀家族,长公主,和另一位辅政大臣桑弘羊还有在汉武帝时期争夺太子之位而没有成功的燕王刘旦结成同盟,准备政变,但是这样一些政治失意人物自然不会有太大作为,在汉昭帝和霍光的打击下,政变被粉碎,结果是「诏丞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孙纵之及桀、安、弘羊、外人等,并宗族悉诛之」「盖主自杀」「旦以绶自绞死,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历史上又多了一些血腥,但是汉昭帝皇后上官氏「以年少,不与谋,亦霍光外孙,故得不废」,继续做她的皇后。> 以太后为中心废刘贺迎刘询继位称帝> 在父系被杀后,霍光到是很重视这位皇后,「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这算是经过了一段「擅宠」的时光吧。而且她并没有忘记父系,「自使私奴婢守桀、安冢」。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元平元年,汉昭帝去世。霍光和诸位大臣商议,决定确立昌邑王刘贺继承大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成为皇太后,但是这位刘贺并不本分,在进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进爵,任其胡作非为。而且游戏无度,刚刚进京就开始疏远老臣,开始提拔自己的官属。这使得霍光感到不安,于是决心废立,他自己毕竟不能直接实施,他只能依靠皇太后,于是在以太后为中心,上演了废立的一幕。> 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侍御数百人皆持兵,期门武士陛戟陈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听诏。光与群臣连名奏王,尚书令读奏曰:「丞相臣敞等昧死言皇太后陛下:孝昭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无悲哀之心,废礼谊,居道上不素食,使从官略女子载衣车,内所居传舍。始至谒见,立为皇太子,常私买鸡豚以食。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就次,发玺不封。从官更持节引内昌邑从官、驺宰、官奴二百余人,常与居禁闼内敖戏。为书曰:『皇帝问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赐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发乐府乐器,引内昌邑乐人击鼓,歌吹,作俳倡;召内泰壹、宗庙乐人,悉奏众乐。驾法驾驱驰北宫、桂宫,弄彘,斗虎。召皇太后御小马车,使官奴骑乘,游戏掖庭中。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诏掖庭令:『敢泄言,要斩!』……」太后曰:「止!为人臣子,当悖乱如是邪!」王离席伏。尚书令复读曰:「……取诸侯王、列侯、二千石绶及墨绶、黄绶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发御府金钱、刀剑、玉器、采缯,赏赐所与游戏者。与从官、官奴夜饮,湛沔于酒。独夜设九宾温室,延见姊夫昌邑关内侯。祖宗庙祠未举,为玺书,使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臣敞等数进谏,不变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臣敞等谨与博士议,皆曰:『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后,行淫辟不轨。「五辟之属,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郑,」由不孝出之,绝之于天下也。宗庙重于君,陛下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庙,子万姓,当废!』臣请有司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庙。」皇太后诏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诏,王曰:「闻『天下有争臣七人,虽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诏废,安得称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 虽然是霍光导演,但是这位太后的行为还是表明了一些果敢的形象。也许同教育有关系吧,史书记载「白令夏侯胜用《尚书》授太后,迁胜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最后的日子> 随后,霍光迎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由皇太后成为太皇太后。霍光表现尚可,但是汉宣帝觉得他如「芒刺在背」已经有了矛盾,而且霍光的家人也太过分了,霍光的夫人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竟然毒死了汉宣帝的结发之妻许皇后,后来霍光病死,皇帝和太皇太后亲临祭奠,用了极高的礼节,但是霍光的家族后来在汉宣帝的打击下也遭到了灭门的厄运,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母系也绝了。> 就这样一个正在花季季节的少女,从此过上了老太婆的生活。在《汉书》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汉宣帝的许皇后「五日一朝皇太后于长乐宫,亲奉案上食,以妇道共养。」我们知道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成功地解决了同姓王的问题,困扰了汉朝好几代的问题,但是在他去世后却造成了权力真空,而这个真空要外戚去填补,从此汉朝再也没有摆脱外戚的困扰。而汉昭帝皇后上官氏正好处在这个交界,悲哀!> 上官太后,「凡立四十七年,年五十二,建昭二年崩,合葬平陵」。>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