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蒙古族吉祥话 蒙古文字的历史

火烧 2022-08-03 07:47:19 1072
蒙古文字的历史 蒙古人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

蒙古文字的历史  

蒙古人发迹于斡难之时,本来是没有文字的。

1204年,成吉思汗征讨乃蛮人之时,乃蛮人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虽然遭逮捕,依然守着国家的印信。

成吉思汗非常嘉许他忠于自己国家的行为,遂命令他掌管蒙古国的文书印信,并命令他教授太子、诸王畏兀字以书写蒙古语。

蒙古人至此时便采畏兀字母以书写蒙古语,学界称为回鹘式蒙古文,蒙古族开始采用回鹘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

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

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

回鹘式蒙古文字母表至今尚未发现直接的文献记载。

据后人对这种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出19个字母。

其中,5个表示元音,14个表示辅音。

每个字母视其出现在词里的位置不同,写法略有变化,分词首、词中、词末3种变体。

拼写时一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

但是,有时一个词也可分作两段书写。

拼写规则不严密,重文别体较常见。

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到右。

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用于段落末尾)3种。

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

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

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

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自元世祖委托国师八思巴另制八思巴文,每以“畏兀字”呼之,以示区别。

但虽然禁令屡下,当时的蒙古人仍然喜欢使用蒙古文字,八思巴文遂转以拼写他族语音。

直到明朝建立,元顺帝北返,新字遍罕见有人使用。

岭北等处诸蒙古人仍以畏兀儿字母为正宗。

十六世纪蒙古人信奉佛教,广译遍传佛经, 蒙古文字因而普及、定型。

因此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为蒙古之文艺复兴。

在这之前书写蒙古语的之部分缺失,皆改进之。

此时引入许多藏语、梵语之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词汇。

并且为了便于表示藏、梵语音,另造变体字母。

字母之改良以阿里嘎里为大宗。

蒙古族吉祥话 蒙古文字的历史

1587年,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修改旧有的字体,自创了阿里嘎里文,这种文字可以表达所有的藏、梵语语音,且可以表达诸蒙古语所无之辅音群。

此时部分古语遂弃而不用。

学界谓此时之书面蒙文为古典蒙文。

清朝时,亦取鉴蒙古字母,创满文以书满语。

二者字型相似,故能触类旁通。

此后自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古典蒙文得以充分发展。

北京、内蒙古之木版印刷业俱盛,谙蒙语之帝王或者是藏族法师都参与编纂辞典、语法书等。

又1648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僧侣札雅班第达(那木海札木苏)亦改良传统,分析蒙古文字的标音,造新体字“托忒文字”(todo mongγol),但此新字体只通行于天山南北路、伏尔迦河口诸处,东蒙古未有采用。

字母表包括31个字母。

其中,7个表示元音,24个表示辅音。

4个圆唇元音分别用不同字母表示,o或u,?与ū的写法有区别。

辅音字母d、t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混用;阴性词里的ɡ、k用不同字母表示。

表示z、c、╫、呇的字母,与蒙古文相比,在字形和读音安排上有所不同。

设置了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并且规定了表示长元音的双写形式。

由于做了这些改进,托忒文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卫拉特方言的语音系统。

1686年,喀尔喀僧侣扎那巴扎尔仿造藏文梵字,创造索永布文,共有字母九十个,左起横书,一样能精确表达藏、梵语,以及蒙古语的语音。

索永布文非常的美观,寺院经常以此加以装饰,只可惜此文字写起来比八思巴字还不方便,因此罕用于社会上。

同年扎那巴扎尔另造横书方块字,通行于喀尔喀各处之佛寺间。

二十世纪初,曾有蒙古文拉丁化之议,当时却未付诸实行。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人转用以西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

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

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

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喀尔喀方言的语音系统。

1946年以降,蒙古国改以西里尔字母拼写喀尔喀方言。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蒙古自治区则仍采传统蒙古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