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廿卅卌再往上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那么五十、六十等以上的是什么呢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那么五十、六十等以上的是什么呢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那么五十、六十等以上的是什么呢
初、十、廿(niàn)、卅(sà)、卌(xì)等是古汉语中有关数字的并写形式。其中“卌”表示“四十”。至于50、60等有无并体字没有确切记载。我估计是因为无论是从日历天数的计年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册编纂的分册角度来看,数字自50以后应用的频率不高,不象20、30那样频繁使用,所以古人也就没有必要造出那么多的生僻字来。一句话:语言文字是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服务的,不是吗? 另外:二百字为皕(bì)
廿是二十,卅是三十,卌是四十,那五十是什么啊?六十、七十等等呢?
40:卌
50,圩
60,圆
70,进
80,枯
精确的话我也只知道前三个。。。后面的都这么说,但是我找不到典故
二十叫廿,三十叫卅,四十叫卌,五十呢?六十呢?七十呢……
廿读nian,广州有个凉茶“廿四味”,明明才三个字,大家用普通话却读出了四个字,当然用广州话还是读三个字的,但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广州话没有人读"nian四味"的,难读吧?说多些,卅读sa;卌读xi=细。弌弍弎分别是123的异体字,我在庐山就见到一对联中有一查才知哦

其他我见过百度也有人问过没人答出来现代汉语词典里说古代 兆=秭=一万亿 秭就是湖北省秭归县的
学者对中国古代用的数位名称已缺少了解.万以上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数有三等,即三种进率,下数进率为十,即亿为十万,兆为百万......现在物理用兆表示百万就源于此;中数进率为一万,即亿为万万,兆为万亿......;此外上数的说法不可信, 亿亿为兆,垓垓为秭,没有进率,相邻两个数位,成平方关系.事实上,兆以后的数位几乎没有用,所以就失去使用价值了.<<国语.郑语>>:"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骇极."一般取十进制来解释其中的数字,<<山海经.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在1937年爱群大酒店建成前,南方大厦是广州最高的楼宇 现广州最高是中信大厦 上海最高是金茂大厦 北京最高说是京广大厦。塔楼上原有对联“大好河山,四百兆众;新开世界,十二层楼”
南方大厦就是原来广州的大新公司不过现在改卖电哭手机批发之类了 现在步行街的新大新=广州最有名的百货吧 它的名来自这里啊新大新嘛
下面是辅助孙中山的湖南长沙人黄兴作的对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有关1911年同盟会的广州黄花岗起义 现有个黄花岗公园
这二幅对联说明1911年 30年代中国是四百兆=4亿人解放时是5亿人 兆在这里也是=1百万了
要不
五十呢?六十呢?七十呢……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顺 七十古稀薄……
“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我国的一句老话。在唐诗中始见于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白居易在他的《感秋咏意》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旧话相传聊自慰,世间七十老人稀。”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请问五十是什么?
好象没有这个字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五十、六十等其他的怎么说,有知道的没?要全的
二十 廿 三十 卅 四十 卌 五十 圩 六十 圆 七十 进 八十 枯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那么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各是什么?
五十 圩
六十 圆
七十 进
八十 枯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请问四十是什么?
卌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呢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于是听过或读过圣人言的40岁左右的男人都自诩到了“不惑之年”。所谓不惑,无非是说把功名利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看淡泊了,看透彻了,大彻大悟了。借用庄周的话说就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悠然而已”。不惑不是 说什么追求也没有了,无所谓了,与世无争了,而是说追求开始趋向自我完美的境界。譬如品行、德性、节操等等……。
但就严格意义而言,不是所有到了40岁左右的男人都达到了“不惑”的状态,孔圣人是在说自己,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大多数的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更合乎《礼记·曲礼上》的描述。《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在这里,人生阶段划分的内涵与孔圣人的划分内涵大相径庭了。孔子说:四十不惑,礼记则说:四十而壮——当官的年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有自知之明了,礼记则说:五十服官政——到了理应掌握权利的年龄了;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善意的分析别人的话,有道理的就要接受了;礼记则说:六十而指使——到了该有资格命令别人的年龄了。。。。。
二十是廿,三十是卅,那九十是什么?
没有九十这个简称吧
二十叫廿三十叫卅四十叫什么如题,如果有五十六十七十
初、十、廿(niàn)、卅(sà)、卌(xì)等是古汉语中有关数字的并写形式。其中“卌”表示“四十”。至于50、60等有无并体字没有确切记载。我估计是因为无论是从日历天数的计年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册编纂的分册角度来看,数字自50以后应用的频率不高,不象20、30那样频繁使用,所以古人也就没有必要造出那么多的生僻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