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五胡乱华都干了什么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

火烧 2022-04-14 15:07:07 1155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汉族的种族血统比较杂,DNA鉴定把人类分成九大人种,汉族有其中六个人种的血统。现在世界上只有一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

汉族的种族血统比较杂,DNA鉴定把人类分成九大人种,汉族有其中六个人种的血统。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些人口很少,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是纯种的。
汉族在汉朝时期基本定型,从汉朝以后就很受吸收外来血统。除了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其他时期汉族的血统十分保守。
突厥人,蒙古人,通古斯人继承了中国古代绝大多数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但是DNA鉴定发现这三个民族的标记性Y染色体型别在汉族里出现的机率都是0%。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都往哪些地方逃命

一部分南渡,就是今天客家人的祖先
大部分在山险之地聚众建立坞堡,武装中立

五胡乱华?真的吃我们汉人?

以汉人的百姓的柔弱而言,北方汉人在肉体上被全部消灭是不可能的,毕竟任何凶残的胡都需要奴隶,不过那段历史的残忍、血腥和大规模的人口灭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时代之一。北方汉人险些被胡人从文化上消灭、从区域性人口上沦为少数,这是历史事实。 关于“我们汉人“,一个无奈的事实,就是五胡乱华之后的汉人,无论从血统和文化上都不同于至少的汉人,不过也正是这次血统和文化上的融合,才出现了一个精神昂扬意气风发的新汉族,才创造了隋唐时代这一中国历史的巅峰。按照现代科学最新的理论,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是一个封闭的超稳定社会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社会精神乃至人性退化是必然的。退化到一定程度就是崩溃,否则,汉人何以屡次三番被人口根本不成比例的少数民族征服?

五胡乱华,杀胡令,是不是真的

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时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国家时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汉人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汉族以及百越、三苗族裔的文化和经济联络。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灭种危机。
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由于胡人生性残暴其行为令人发指。丧尽天良的屠杀和野蛮残暴的反人类行为,导致华夏人口严重减少,人伦下滑,是一次严重的社会大倒退。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亡国灭种。
东晋建立时,中原已沦丧于胡人之手。中原汉族在民族英雄冉闵的带领下绝地反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迁居南方的爱国将士每每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土为己任。故东晋自始至终都有北伐之举,先后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的多次行动。东晋与五胡的战争,十六国之间的厮杀,使得这一时期战乱连连。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杀胡令》的原文没有完整地储存下来,传下来的大致如下: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带着积压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战。胡人那里,则纷纷越墙离城,惊恐而去。
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这道令看似简单,其实绝难理解,如何才是与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说明,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确执行,只好听凭自己所想。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这一下,胡汉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官方的真正意图啊。于是,汉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复仇了。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杀胡令”,其实是冉闵为了掌控国内形势、满足汉人利益而颁布的一系列指令。这番指令一下,彻底激起了埋藏在汉族心中对于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点染了复仇之火。一时间,北方大地硝烟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人,都被滥杀。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
数百万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氐、羌、胡、蛮族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无能为力,只好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

现在的汉人,明朝的汉人,五胡乱华至宋的汉人,五胡乱华之前的汉人,有哪些区别?

五胡乱华之前的汉人血统纯正,五胡乱华后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纯正,宋后的汉人也彻底被征服,虽然明朝夺回江山但华夏民族已被亡过,清后就更不用说了

五胡乱华几乎把北方汉人都杀绝了,那么请问是谁拯救了

民族英雄华文明之保护者冉今人所广人知屠杀胡人命令即杀胡令拯救了汉族抗胡英雄勇猛著称被列国古代十大勇之

五胡乱华是真实存在的吗

It's important to believe in yourself.

五胡乱华都干了什么 听说北方汉人都是当年五胡乱华中五胡的后裔?是真的吗?

为什么北方汉人的地方豪强士族能从五胡乱华

能从五胡乱华当中崛起是吧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家族都有势力而且家族的人都比较有才能所以才能够崛起

五胡乱华的时候汉人在北方怎么活的?

五胡乱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大规模南下而造成与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又称永嘉之乱或五胡十六国。 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其他还有丁零 、乌桓、吐谷浑等等。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五胡乱华 的历史阶段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 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 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 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 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 河上游。西晋政府的民族歧视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294年匈奴郝 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 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 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由 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 公元347年灭于东晋。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 之乱,王室兵戈相残,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 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诸部贵族密议“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共 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 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 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 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毒单于 及刘渊,史称前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 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 于后赵石勒。 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 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 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纳谋士张宾 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公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 (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 石勒以羯族为国人。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实行九品官人制, 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复和发 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 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 据。 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曾 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史称前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疆域东至黄河, 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 376年为前秦所灭。 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352年灭冉魏,自称燕皇帝,徙都邺。史称前燕。疆域东至海,西至今山西离石、 河南洛阳、南阳与前秦为界,北至今山西代县,南于淮河与东晋为界。东北至今鸭绿江 下游以北。公元370年灭于前秦。此后,前秦统一了北方。 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 后赵时,东徙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 淇门渡),为流民都督。后赵亡,其子苻建率众西归关中,称王,都长安,国号秦。史 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重用寒门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镇压豪强,发展生 产,“田畴修癖,帑藏充实,典章法物靡不悉备。”他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鲜卑 拓跋部),征服西域,统一了北方。又取东晋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西 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北至今鸭绿江下游以北,北至阴山,南至淮河与东晋为界。公元383年苻坚大举南伐东晋,败于淝水,于是鲜卑慕容部、羌、杂胡及各地纷纷叛乱、割据。 在西燕的猛烈攻击下,公元385年为后秦所灭。 此后,中原为后燕,后秦所割据, 凉州则为后凉割据。 西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冲建,都阿城(今陕西长安市西北),冲死,慕容永徙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公元394年为后燕所灭。 后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公元397年北魏攻占中山, 慕容宝徙都龙城。公元407年慕容熙为冯跋所杀,国亡,冯跋立高云为帝,史称北燕。 公元409年冯跋继位,“省徭薄赋。”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燕,公元398年鲜卑慕容德建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为北魏所逼,乃率众东取青州诸郡,都广固(今山 东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灭于东晋。 后秦,公元384年羌酋姚苌叛苻坚建,都长安,公元394年姚兴继位。公元417年为 东晋所灭。 夏,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公元417 年东晋灭后秦。勃勃击败晋兵,取长安。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之后,为吐谷浑所袭, 国亡。 西秦,公元385年陇西鲜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公元431年为夏所 灭。 后凉,公元386年前秦大将氐人吕光自西域回师据凉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市)。疆域东起黄河,西至葱岭,南至祁连山,北至居延泽。公元403年灭于后秦。其 西部为西凉,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后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公元420年 灭于北凉;其东部一为南凉,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秃发氏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 公元414年灭于西秦。另一为北凉,公元397年临松卢水胡沮渠蒙逊建,都张掖(今甘肃 张掖市西北),后徙都姑臧。公元439年灭于北魏。 十六国时期虽处于分裂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开创了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由雇农陈胜、亭长刘邦实现了, 这时亦为刘渊、刘聪、石勒、苻坚等实现了,汉族门阀士族统治的独占被突破了。而代 之以少数族与汉族寒门士族的联合统治,他们中多数受过儒学薰陶,重用寒门士族,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得到喘息之机,北方获得短时的安定。和同时的东晋比较, 并不逊色。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数民族由被统治民族变为统 治民族,其统治者(以及汉族谋士)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历史提出 的新课题。有的一开始就解决得不好,有的开始还解决得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后来就不行了,其统治很快就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影 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北魏出现了孝文帝的改革。

谁谁导致五胡乱华的 是八王之乱吗 ? 最后谁拯救了汉人 五胡乱华中 羯是俄罗斯人吗·? 胡人当时很凶残吗

是的。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时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的非汉族国家时形成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的时期。

汉人迁移,应该算自救吧。(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北方汉人大批渡长江南迁。这些南迁的北方士族和民众“并谓之侨人”。东晋王朝为维护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以巩固政权,同时也为缓和南北士族矛盾,便采纳大臣王导的意见,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之地,安置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⑵。这就是后人所谓的“侨寄法”。)

有多种不同看法:

(1)陈寅恪主张羯人是月氏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30页。(2)唐长孺认为主要为西域胡。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第416页。(3)王仲荦认为:羯人是石国人。认为羯人高鼻深目多须、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个部落;又据《魏书》有者舌国,《隋书》有石国,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其祖并为部落小帅。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241页。(4)谭其骧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谭其骧:《羯考》,《东南日报》副刊,1947年。(5)七十年代以来,童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两汉时期,康居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童超:《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考证》,见《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4期。这个论证与文献记载更为切近,较为可信。

很凶残。五胡乱华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之一。由于胡人的残暴统治,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下游江南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北方汉族以及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络。同时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亡国亡种危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