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勾陈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道教神明)详细资料大全
天皇大帝 道教神明 详细资料大全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上清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
天皇大帝(道教神明)详细资料大全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简称勾陈大帝、天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上清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先刂(xìn)。”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天皇大帝,全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又称勾陈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长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间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战争);及天下政权更换,推选贤君。《晋书·天文志》:“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以天皇大帝综御万神。另外,天皇大帝与紫微大帝一样,象征人世间的帝王。

基本介绍
中文名: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别名:天皇大帝出生日期:农历二月初一逝世日期:永存于世,万劫不灭信仰:道教司掌:助理紫微中天,统御星辰运行秩序 天皇宝诰,道教神仙,简介,典故,职能,探源,古星宿名,药材别称,唐高宗曾经的諡号,南汉皇帝的諡号,天皇宝诰
至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勾陈天宫⑵。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⑶。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⑶。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⑸。统御星宸之缠次,毋失常经⑹。上象巍峨,真元恢漠⑺。大悲大愿,大圣大慈⑻。勾陈上宫,天皇大帝⑼。 [注释] ⑴天皇宝诰:天皇,即天皇大帝。全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四御”之一,其职统御万雷。⑵紫微宸极,勾陈天宫:紫微,即紫微宫。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颗,以北极为中枢,成两屏藩的形状。宸极,即北极星。此指北极大帝。道教尊神“四御”之一。道教认为北极大帝居住在紫微宫中,故又称为紫微北极大帝。北极大帝统率三界星神,是一切现象的宗主,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在道教神系中是仅次于“三清”和玉皇的高位神。勾陈天宫,即勾陈星座,位于紫微垣中,共有六颗星组成。道教将勾陈六星神格化,尊为四御之一,宣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⑶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九光,指九色宝光。为至一、皇一、帝一、元一、真一、天一、玄一、太一、正一、九一之气所化生。即至一始圣,混为苍光;皇一始圣,洞为赤光;帝一始圣,浩为青光;元一元真,昊为绿光;真一元真,景为黄光;天一元真,遁为白光;玄一玄仙,融为紫光;太一玄仙,炎为碧光;正一玄仙,演为乌光。宝苑,指九色宝光集中之地。五炁,指金、木、水、火、土之精炁。玄都,神仙所居之处。此言玄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之精炁构建而成。⑷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体,成形、生长。元皇,谓天地人始分之时。佐司,辅助并掌管。玄化,指天地人的玄妙变化。总,统管。两级,指南、北。三才,指天、地、人。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故称“总两极而共理三才”。⑸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兵革,原为兵器衣甲的总称,此喻指战争。权衡,权为秤锤、衡为秤杆,此指权衡战争的得失。大德,盛大的功德。此句言,天皇大帝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大力推行德政,以德行来教化世人。另讲古代帝王君权神授,此必经上天。故称天皇之子,便是天子。⑹统御星宸之缠次,毋失常经:统御,控制、驾驭。星宸,指天上众星。缠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毋失,不会失掉,此指符合。常经,原指自然界恒久不变的规律。此指日月星辰远行的规律。⑺上象巍峨,真元恢漠:上象,指天皇大帝的形象。巍峨,高大雄伟。真元,真元之气。恢漠,弘大而无声。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天皇大帝之盛德。⑼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此为天皇之尊号。勾陈大帝,全称为“勾陈上宫天皇大帝”。道教神仙
简介
天皇大帝,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或“西方太极天皇大帝”的简称,又称“勾陈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天皇大帝与紫微大帝一样,都源于我国古代对星辰的崇拜,是星辰的人化和神化。典故
《晋书·天文志》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先刂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另[宋]张君房《云笈七羲·卷二四》载:“璇玑星君,字处行,勾陈六星主之,常陈天之虎责也。”并列勾陈上宫目天皇大帝名目,列为四御之一。 道教经典中,斗姆元君即是天皇大帝之母。 “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或“中天梵气斗姥元君”。是现今宇宙开始时,宇宙中最宏大华贵祖母之气的精神。是现今宇宙时空与星辰灵性之祖母。“斗”在中华文明里,划分天域时分为三桓五斗众星。“姆”指祖母。道经云,斗姆“为众星之母”。《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经曰:“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直,修炼精魄,冲然撮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入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上腾九华无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前有无罡光敷,应现九道体,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斗姆元君应现九炁道体,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掌握符图纪纲元化,为众星之主领。是说见于道经《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 勾陈天皇大帝,在中华文明的流传中,应现为伏羲天皇。 相传远古之时,四方土地到处一片混沌荒昧的景象,时间茫茫地流逝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先民们慢慢地知道了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变化,寒暑气候的变更,星辰散布排列的方向和位置。(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寒来暑往,)自然在提供给人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在磨练人的意志,给予人重重压力。人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生存繁衍和继续发展。因此,在远古太初,认识自然,改造环境便成为人生存的第一要义,并成为终生使命。
改造环境的手段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人们创造了文化,并以文化观指导自己去认识和改造自然。
在此期间,人们住在黑暗的洞穴里。以石器、、木棒、兽骨为狩猎工具,以兽皮或树叶为衣。吃一些野果生瓜、鱼虾河蚌、连毛带血的生肉,有时连这些脏腥生冷的食物也没有,饥一顿,饱一顿地度日。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艰苦斗争的同时,人们的智力很大地开发了。为了更好的生存,人们逐渐组织成氏族公社。道教称为延康世纪。
在中华大地上的众多的氏族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氏族首领,他(她)们开创和推进了华夏文明。 此时中华大地上的先人智力开发,人们用木棒石块对付野兽,常常奔波一天毫无所获。狩猎的不稳定,
影响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面对营养不足的艰难局面,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蛇图腾氏族──华胥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氏族首领“伏羲氏”。他道体即是大道中勾陈大帝,辅玉皇大帝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为实现元始天尊的意志,流传大道智慧,应现为“伏羲天皇”。 伏羲天皇教人们用绳索结网,用网来捕猎野兽鱼虾。使狩猎更快了,范围更大,所得也更多了。 《易经》系辞下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可是到了冬天,野兽很少出来活动,大鱼沉于江底。人们的生活又艰苦了。伏羲天皇又教先民们在猎物多时把飞禽走兽喂养起来,驯服成家禽牧畜。大规模的喂养从而开创了原始畜牧业。
太初之时,先人们头脑发育尚不完善,活在主观世界里,甚至不能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事物分别出来。肉食增进知识与感观欲望,人们有所自觉,自觉到人是独立于天地的,人们进入认识自然界的精神世界。面对五彩缤纷的自然,变化莫测的人事,显隐多端的心情,起先是茫无头绪,难以把握。慢慢地,人们试着用归纳的办法来整理,把相似和相近的归为类,序为数。这“类 ”和“数”,一经一纬,便成了初民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爻
伏羲氏在祖国各地传播畜牧业的经历中,为教化先民观看到自然万物运育成长,相辅相成。思想天地造化,万物成形的道理。作成太极八卦图,以演释天地变化由来的过程,无极就是虚空,太极就是地球,地球在围绕太阳周转时也在自转,旋转运动产生了万有引力和离心力,天火地水相融形成混沌,刚柔相摩,鼓之与雷霆,奋之以风雨,混沌大气清浊浮降形成天地。阴阳凝聚震荡形成水体,水体在地表的压力使地壳皱褶,大山川泽定型。卦爻空间是天地经纬地势。先天八卦以天南地北,东升日,西江源,东南泽地,西北高原,东北地折多震,西南热带雨林表现中华地形图。演化天干地枝显现在地球观看到的星宿排列和变化的位置,设甲子周期码译时间空间跨度。以分类四方的时间落差。并教授先祖们用这天地最深奥的物象符号,重叠来记载生活上发生的事情。并推算气候的变化。人民在伏羲天皇的教导下,感识从似乎杂乱无章的万事万物,经过分析梳理,已发现二(对立),领略三(和谐),进而知道它们的属性是一(一体)。由道生成。这也是道德经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天八卦形成后,道教称为太极大纪。
因为伏羲天皇为民演释了自然的奥秘,开启了人民的智慧,为民排忧解难,促进新生,上古华夏各族人民拥护他为各族的皇,(道教中常有帝、皇的称谓,与封建和儒教解释不同。帝是缔造建立政权政府管理之义。皇是文明辉煌开端之义。)后世称他为太昊羲皇。伏羲天皇定都河南淮阳,(中华民族早期血脉来自于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族群,到秦汉之际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在位时,在女娲皇的帮助下,制定了婚嫁之礼。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伏羲制定了人类的嫁娶制度,实行男女对偶制,用鹿皮为聘礼。并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以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自此起源,绵延至今。 [5] 伏羲天皇又教化古中华大地各氏族以龙为图腾,从此华夏大地后裔皆称龙的传人。
龙---天地所有有灵生灵的维护者,源于大道,与宇宙同存,长寿不死。神通广大。能够乘云,游雾,能够鸣雷,吐冰,出火。可大可小,可上可下,可隐可现。能够透金石,镇邪妖,几乎无所不能。先人们顺着龙的脉出于历史的烟波,乘着龙的脉在大地上开创人文。(天道之用,莫神于龙。)
职能
勾陈大帝的职能是: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 星经:“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军将军,又主三公。” 勾陈大帝,辅玉皇大帝执南北二极和天地人三才,统御众星,掌人间兵革事,宋代尤崇《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三清”后列“昊天六御宸尊”(演变自“六合”,南宋后演变成“四御”且形成定局): 2统御万神勾陈大帝(按晋书天文志云:“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故天皇大帝综御万神也。统御万雷的应该是雷祖)探源
天皇大帝与北极紫微大帝一样源于中国古代星辰崇拜,《上精灵宝大法》卷四称天皇大帝:“乃北极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联缀微曲如勾,是名勾陈,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为天皇大帝也。其总万星,位同北极却为枢纽,而天皇亦随天而精,上应始口(左先右刂)。”其实,勾陈同“钩陈”,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极星,共自六颗星组成。《星经》称:“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将军,又主三公。”所以后人又以勾陈为后宫。《晋书·天文志》又称:“勾陈六星皆在紫微宫中。……勾陈口中一星。古星宿名
勾陈:古星宿名,属紫微垣。它有六颗星组成,属小熊星座,勾陈即小熊座的α星,也就是现在的北极星。 史书上所记“句陈、勾陈、钩陈”,均为现在所写的“勾陈”。《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作:句四星。正史《晋书·天文志》始作“钩陈六星”。但从一些保留下来的纬书中可知,自后汉开始就已有“钩陈六星(即勾陈六星)”之说。 勾陈(亦作钩陈),英文Curved Array,星官名,属紫微垣,共6星,4星即小熊座α、δ、ε、ζ;2星在仙王座。形弯曲如钩,古时被视为黄帝的后宫、天帝的正妃。《星经》:“钩陈六星在五帝下。”《步天歌》:“勾陈六星六甲前,天皇独在勾陈里。” 勾陈即北极星,亦称北辰,小熊α,西名Polaris,是双星,也是变星(从1.97等变到2.12等,变光周期为3.969778日,或3日23时16分28.8秒。),离它18"处还有1颗9等星,故北极星是由3颗星构成的聚星。距太阳400光年。现距北极约1°,每年向北极接近约15",2095年角距达26'30"最小。药材别称
勾陈,在药材中又是“雄黄”的别称。唐高宗曾经的諡号
唐高宗在674年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皇后并称二圣,这可能影响到日本天皇称号的采用。日本天皇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天武天皇制定的689年颁布的《飞鸟净御原令》。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贞观殿,年五十六。谥曰天皇大帝。天宝八载,改谥天皇大圣皇帝;十三载,增谥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南汉皇帝的諡号
刘龑是南汉高祖,諡号“天皇大帝”,原名刘岩(一作刘巖),又名刘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是南汉圣武皇帝(追谥)刘谦,母亲段氏是刘谦的小妾。 刘龑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为官,避免了武官据地称雄之患。(详见“刘龑”词条) 很赞哦! (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