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赋李延年 李延年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李延年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李延年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李延年歌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
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
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
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注释
(1)倾城、倾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2)宁不知:怎么不知道。
《买渔翁》文言文翻译翻译及答案
【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著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溼。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答案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6分,每空2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2、(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文言文读文(李煜)文言文翻译和答案
参考答案:
1.女儿遇见蓝天 我遇见生命
2.答案要点:可以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来分析。示例:①动作:“尖叫”(或神态“微笑”、语言:“天”)②写出了当时女儿看到蓝天的极度惊奇;③这些描写表现了蓝天的宽阔、坦荡、深邃带给女儿的强烈震撼,从中表现了女儿的成长。
3.示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敬畏每一个生命
乌重胤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原文】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
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选自《旧唐书·列传一百十一》)
【翻译】
乌重胤,是潞州的牙将。元和年间,(契丹人成德(河北正定)军节度王武俊(735年-801)长子继任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759年-809年)之子)王承宗反叛朝廷,朝廷派军队加以讨伐。潞帅(昭仪节度使)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暗中与王承宗互通讯息。(因为)当时(宦官左)神策军行营中尉吐突承璀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他与乌重胤谋划到卢从史的营帐抓捕他。这天,乌重胤(进行全军)戒严,潞州军队没有敢轻举妄动的。唐宪宗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他为潞州府左司马,升任怀州刺史,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
(后来)恰逢讨伐淮州、蔡州(两地的叛军),唐宪宗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又将汝州划归给(他节度的河阳)。自从朝廷军队征讨淮西开始的三年间,乌重胤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为犄角,互相配合,(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吴元济被杀。乌重胤因功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接着转任检校司空。(当时)蔡州的叛将(吴元济部)有一个叫李端的,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他的妻子被叛贼抓住绑到树上,脔食至死(将她的肉切成小块一块一块地吃掉,一直到她彻底死掉),(李端的妻子)在将要断气时,还高喊她丈夫道:“好好侍奉乌重胤仆射!”乌重胤得人心就像这样。
负米养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揹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即使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揹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启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霍先生善教。翻译 答案。 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作文《忠与义的交织》的读后的感受
0回答 5 秒钟前
人的hepg2细胞能成瘤吗
0回答 7 秒钟前
仿写 五年级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200字,要快!
0回答 7 秒钟前
2015年报读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好不好
0回答 8 秒钟前
血球计数仪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完全堵孔
0回答 9 秒钟前
新教材全练答案七年级下册数学p58
0回答 9 秒钟前
以"最美乡村教师"为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怎么写
0回答 10 秒钟前
口算题卡六年级下册31~36页答案
0回答 11 秒钟前×
两法两例读后感500字
《皮先生》文言文翻译+答案
翻译:有个姓皮的先生,生性鲁莽而且好奇。钦慕愚公的移山行为,说:“愚公九十岁了,我的年龄才是他的一半。太行山、王屋山,这么又高又广的山,他尚且能够移走,我怎么不试试移走小点的山呢?”
野外有个土丘。皮先生带领两个儿子扛着土筐拿着簸箕,从早到晚开垦土丘,打算搬走它。有人笑着劝止他说:“愚公的故事,是《列子》里边的寓言。那是因为太行山、王屋山阻挡了愚公让他转很多的路,所以愚公打算铲平大山。现在这个小土丘,处于平原上边,居住在这里的人也不觉得它挡住了房子,走路的人也不觉得它堵了路,在这里埋葬死者也不觉得它影响了墓穴,种庄稼也没有干扰你家的土壤,它处在这里已经很合适(已经没给你造成麻烦)了。你还想怎么样?而且这座土丘,高度只不过一人多高。宽度只不过几亩大小,铲平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力气大,搬掉它也不足以说明你的能力,从这上边迈过去就像拔掉一根头发一样容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这样做是为什么?”皮先生不听。开垦了一个月,把土运到溪中,溪水被土堵住了。
这年出现了旱情,溪水干涸了。溪水东边的农民,天地的不到灌溉,禾苗就要枯死了。都认为是皮先生断绝了水源,大家一起到他家门前吵闹。皮先生害怕了,连忙挖出溪沟里的土倒在溪上,又成了一座土丘。看到的人都笑着对皮先生说:“你真有夸娥氏(古代神话人物,力大无穷)的力气啊(其实是挖苦他)!”
原文: 有皮先生者,鲁而好奇。慕愚公之移山也。野有丘。率二子荷畚操箕,旦夕垦之,而欲以徙之。或笑止之曰:“愚公事,彼为其塞出入之迂也,故欲平其险。今此培塿①者,处于广漠之墟,居焉而不障于庐,行焉而不壅于途,种莳②焉而不浸子之田壤,亦既避子之巧矣。子何为者?且是丘也,高仅可隐。广不及数亩之宫,平之不足以夸力,去之不足以鸣能,过之者如去毛发焉。而曾莫之知也,子何为者?”弗听。垦之期月,运土于溪中,溪为之塞。
是岁旱,溪涸。溪右③之农,其田弗溉焉,苗且槁。以先生绝其源也,相与哄诸其门。先生惧,亟出溪中土置溪上,覆成一丘。见者笑谓先生曰:“此夸娥氏之力也!”
是什么习题的答案啊 不了解 你看下翻译去做吧
艾子有孙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导读
《艾子后语》是一部古代幽默作品集,文中故事以虚拟人物艾子为主人公,诙谐有趣,讽刺世风人物,往往发人深省。作者的用意是给据传为苏轼所作的《艾子杂说》作补充。
如何教育孩子,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本文写艾子用体罚来教育孙子,艾子的儿子则溺爱自己的儿子,两者都不是正确的方法。
原文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ji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一旦,雪作,孙抟(tuán)雪而嬉,艾子见之,褫(chǐ)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不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著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发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艾子的儿子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告诫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和艾子的儿子。
字义
1.许:表示约数,“左右”。 2.慵劣:慵,懒惰。劣,顽皮。.慵劣,懒惰顽劣。
3.槚楚:古代用以责罚学生的器具,这里指用棒棍打4.悛:悔改。 5.是:这。
6.恒:常常,经常。 7.峻:严厉。 8.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
9.褫:夺取或解下衣服。 10.掬:两手捧(东西)。如今天仍在用的“笑容可掬”。 11.警:告诫。 12.褫:剥,脱下。 13.与:参与 14.释:释放
15.若:你 16.如之何:对……怎么办 17.复:再,又。
补充省略成分
1.艾子有孙,(孙子)年十许,(孙子)慵劣不学,(艾子)每加榎楚而(孙子)不悛。
2.其父仅有是儿,(其父)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艾子)责(其子)必涕泣以请。
3.(艾子)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
4.其子不复敢言,(艾子之子)亦脱其衣跪其旁。
相关题目
1.艾子和儿子的教育方法各有什么不同?请分别阐述。
答:艾子用体罚来教育孙子,艾子的儿子则溺爱自己的儿子,两者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2.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简要回答。
答: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古代家庭教育的问题,与现代家庭不同的是:祖父对孙子严厉,父亲却对儿子溺爱。家长之间对同一教育物件的要求不一致,导致的一定是矛盾或者是啼笑皆非的无奈。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小事,将这一问题表现出来,以小见大,主题有深度。文中的父亲是个可爱又可气的人,作者通过描绘其言行,将一个爱子心切又有些懦弱的男人形象描绘出来,给人印象深刻。
3.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
4.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
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
赵孟罟镏文言文翻译答案
没有《赵孟罟镏》的文言文。可能是《赵孟頫过扬州》。请核对以下正文内容: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 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
如果是这一篇,意思是:
元朝兴盛的时候,扬州有个姓赵的人,富裕而喜欢(招待)客人。他的家里有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没有适合主人意向的人。一天,赵子昂路过扬州,主人知道了这件事,把他迎接到 明月楼上,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所用的都是银制的器具。酒喝到一半,(主人)拿出纸和笔请求赵子昂写春联。赵子昂拿起笔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到春联,非常高兴,把喝酒的器具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游仲鸿,字子正,果的南充人。淳熙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赋,避免买买官,奇其才,说:“我负责供应多年,只有找到一士。”昌图召入,首先推荐的,提升为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一看见就知道尊敬他。?叙州蛮攻打犍为境界董,宇文宪将领合兵讨伐的,高仲鸿请求行为。问他的迹象,以州揹著马直啊,于是派人告诉蛮说:“把俘虏就回到马直,否则大军到了。”蛮听从命令,高仲鸿接受他们的投降而归。
知道中江县,总领杨辅檄文到幕下。当时关内外营田共一万四千多顷,每亩仅输七升。仲鸿建议,请把兵应该淘汰的授予的土地,在赤登记,慢用几年,奢侈的人,耕田的人多,那么横征暴敛的赋税一切可以依次以减少。这样的辅助。?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对高仲鸿直谅多闻,访问以蜀中利弊。光宗因久病不朝拜重华宫,高仲鸿送给你我书,说:“大臣事君之道,如果有利于国家,生死以之。既然没有死,为什么不去?”
你我已经被任命为右丞相,以仲鸿长期交游,为了避嫌不使用。当初,你愚蠢的决策方法,知道阁韩青很辛劳,望您,你我不给。韩青方在朝中掌权,非常生气。监察御史胡的希韩青意愿,欺骗你我久存邪心,又对朝士中有推他的宗派,当初想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被他说写下他的名字就窜了凡攀附宰相本希望官爵,这人埋在六院且二年心迹可以察去世不写他的名字。
庆元元年,你我罢相,仲鸿任知洋州。提升利州路转运判官,多次触犯宣抚副使吴曦,王曦说仲鸿年老有病,朝廷命令换其他部。不久,王曦背叛,宣抚司幕僚薛丝带访仲鸿在果山,高仲鸿对着它哭,指向桌子上一本书给丝带说:“开禧三日正月到我死。”对家里人说:“曦逼迫我死,就填这一天。“当时宣抚使程松已经完全抛弃了他的军队逃跑,高仲鸿写信劝成都帅杨辅讨伐贼,辅不能用。到这时松到水果,高仲鸿说丝带说:“宣威肯留,那么我就把积蓄奉二万缗犒劳军队,护宣威的成都。”松不顾而去。不久,王曦杀。请求退休,嘉定八年去世,78岁。
《游仲鸿》文言文原文:
游仲鸿,字子正,果之南充人。淳熙 二年进士第,初调犍为簿。李昌图总蜀 赋,辟籴买官,奇其才,曰:“吾董饷积年,惟得一士。”昌图召入,首荐之, 擢四川制置司干办公事。制置使赵汝愚 一见即知敬之。 ? 叙州董蛮犯犍为境,宪将合兵讨之, 仲鸿请行。诘其衅端,以州负马直也, 乃使人谕蛮曰:“归俘则还马直,不然大兵至矣。”蛮听命,仲鸿受其降而归。

知中江县,总领杨辅檄置幕下。 时关外营田凡万四千顷,亩仅输七 升。仲鸿建议,请以兵之当汰者授 之田,存赤籍,迟以数年,汰者众,
耕者多,则横敛一切之赋可次第以减。辅然之。 ? 绍熙四年,赴召,赵汝愚在枢密, 谓仲鸿直谅多闻,访以蜀中利病。 光宗以疾久不朝重华宫,仲鸿遗汝愚书,曰:“大臣事君之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
汝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鸿久游其门,辟嫌不用。初,汝愚之定策也, 知阁韩侂冑颇有劳,望节钺,汝愚不与。侂胄方居中用事,恚甚。监察御史胡纮希侂胄意,诬汝愚久蓄邪心,又谓朝士中有推其宗派,初欲直书仲鸿名同台张孝伯见之曰书其名则窜矣凡阿附宰相本冀官爵, 此人沉埋六院且二年心迹可察卒不书其名。
庆元元年,汝愚罢相,仲鸿除知洋州。擢利路转运判官,数忤宣抚副使吴曦,曦言仲鸿老病, 朝命易他部。未几,曦叛,宣抚司幕官薛绂访仲 鸿于果山,仲鸿对之泣,指案上一编书示绂曰: “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谓家人曰:“曦逼吾死,即填其日。” 时宣抚使程松已大弃其师遁,仲鸿以书劝成都帅杨辅讨贼,辅不能用。至是松至果,仲鸿谓绂曰:“宣威肯留,则吾以积奉二万缗犒兵,护宣威之成都。”松不顾而去。未几,曦诛。乞休致,嘉定八年卒,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