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莫卧儿王朝 明代的疆域发展:向内收缩性格的王朝
明代的疆域发展:向内收缩性格的王朝 gt 1368年,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明。8月,明朝的军队攻占大都(今北京),皇帝向北方的草原逃窜,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灭亡。明朝军队经过一系列征战,除
明代的疆域发展:向内收缩性格的王朝

> 1368年,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明。8月,明朝的军队攻占大都(今北京),皇帝向北方的草原逃窜,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灭亡。明朝军队经过一系列征战,除了蒙古高原和西北地区被蒙古的残余势力统治之外,基本上继承了元朝的疆域。> > 不过,明朝是一个具有向内收缩性格的王朝,从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它有一种收缩的趋势。> > 表现之一,明初是以恢复元朝的疆域为目标的,特别是由于在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是亲元的,所以明太祖坚持以铁岭为界,在朝鲜半岛的东北部设置了屯驻军队的 卫、所,与高丽发生过冲突。但至1383年,朝鲜李氏王朝取代王氏王朝,并实行亲明政策,明朝政府放弃了对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不再设立卫所,而将鸭绿江 作为了中朝两国的边界,朝鲜则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 > 表现之二,在东北女真等部族聚居区,明朝本来设有一系列统治机构,如羁縻卫、所, 用以统治或控制当地民族。1409年设置了奴尔干都司,管辖约三百多个羁縻卫、所;边境约包括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北至外兴安岭以北。 1411年又征服了苦兀,辖境扩大到库页岛(萨哈林岛)。由于属于羁縻性质,所以都司对各下属单位的控制程度差异很大,同一单位前后也不一样。但是在 1435年后,撤消了奴儿干都司,使得卫所虽然存在,但统治能力已经名存实亡。> > 表现之三在北方,由于元朝的残余势力的存在,明王朝不 止一次向北进攻,北界曾推进到了今西辽河、沙拉木伦河、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查干诺尔、阴山山脉和贺兰山一线,并设置了不少卫、所。但以后由于国内的政治控 制力的逐步削弱,陆续后撤,1403年,退到了长城,以长城一线为北界和西界了。> > 表现之四在于安南,安南自唐末开始,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政权,明朝初年,安南发生内乱,明朝派兵攻入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置为明朝的正式政区。但是这种统治条件不成熟,再加上一些官员处置失当,统治无法支持下去,1428年撤销交趾政司。> > 表现之五是在西南地区,明初,在云南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外,还设有南甸、干崖两个宣抚司和十个宣慰司,以后逐渐形成了“三宣(宣抚司)六慰(宣慰 司)”。“三宣六慰”的范围除了今国内部分外,大致还包括今缅甸那加山脉、亲敦江和伊洛瓦底江以东地区,泰国和寮国的北部。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建 立,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三宣六慰”落入缅甸手中。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但“六慰”中除寮国之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 朝仅保住了“三宣”。> > 明朝成立之初,西藏的政教领袖乌思藏摄帝师喃加巴藏卜承认了中央的统治,在1372年遣使纳贡,第二年就亲自入 朝,受封为炽盛佛宝国师。明朝也曾多次派使者去西藏地区,并设置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今西藏大部)、朵甘都指挥使司(今昌都地区东部、四川甘孜和青海西南 部)、俄力思军民元帅府(今喀什米尔地区东北部和西藏西部);在这些机构下还分别设有主管或兼管宗教、军事、民政的阐化、阐教、辅教、赞善、护教五王,大 宝、大乘、大慈三法王,俄力思三王以及行都司、万户、宣慰司、招讨司、卫、千户所等。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