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放战争的认识 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及其基本史实
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及其基本史实
日期:1946年6月—1 9 5 0 年 6 月(我军1955年授勋条例明确规定解放战争截止日期为1950年6月30日,而并非1949年建国之日,1949年10月—1951年5月,我军先后解放广东、福建、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西藏以及浙江沿海岛屿) 地点:中国 结果:gcdzg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往台湾。
相隔台湾海峡呈现对峙状态至今。
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43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
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人民解放军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在国民党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众多间谍,重要者如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槐,往往提前获取到对方作战计划,被称为“自己和自己作战”,贯彻中共中央、md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延安,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刘伯承、dp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总数达到400万人,国民党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国民党军,居于压倒优势。
国民党统治已成风烛残局。

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解放南京
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
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人民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参战方
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革命军 gcdzg:中国人民解放军
指挥官
国民党方:蒋中正及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刘峙、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张灵甫、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张治中、毛人凤、戴笠(46年即飞机坠亡)、陈立夫、陈果夫、廖耀湘、李文、石觉、黄百滔、邱清泉、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候镜如、刘汝明、李延年、马鸿逵、马步芳、等 共产党方:md、朱 德、ze、ph、陈 毅、粟裕、林 彪、罗荣桓、刘伯承、dp、聂荣臻、徐向前、yj、任弼时、lq、高岗、杨得志、罗瑞卿、耿飚、陈赓、谢富治、ln、贺龙等
兵力
中国国民革命军:4,300,000 (1946年7月) 3,650,000 (1948年6月) 1,490,000 (1949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1,200,000 (1946年7月) 2,800,000 (1948年6月) 4,000,000(194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