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专家之杨凤池 杨凤池详解:心理防御到底是神马?
杨凤池详解:心理防御到底是神马?
心理防御的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而真正把心理防御机制发展成一个学说,发展成一个周密的理论是安娜·弗洛伊德建立起来的。
心理防御是什么意思?心理防御机制是什么意思?就是人们在潜意识中有一种作用,它可以把人们面临的痛苦和创伤、给自己产生的消极面的影响,通过一些方法减轻,应为这些痛苦的创伤性事件的发生,是主体没有办法左右的,如果他不采取一些方法,他就会感觉到特别强烈的痛苦。
他使用一些方法以后,就能把痛苦减轻。而这种减轻痛苦的方法是在无意识的使用了某种机制的情况下,在自己内心里产生一些防御作用发生的,并没有改变外部现实。
如果从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来看,可以有四种类型。
1. 自恋心理性的心理防御机制。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3. 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特点:婴儿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精神病性否认什么意思?就是明明已经发生的事情,自己完全否认掉,就当没发生一样。婴幼儿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妈妈买了一个花瓶,插了一头鲜花放在柜子上,出门以前告诉他,你在家小心啊,别乱捅了弄了,把花瓶打碎,你看这花多好看呀。结果这小孩拿一小破棍子来回乱杵,不小心啪,把这瓶子杵地下了,一下摔碎了,母亲回来就问了,我说花瓶别摔碎了,你就摔碎了,然后这小孩可能捂著自己的眼睛说,宝宝没有把花瓶打碎,花瓶没碎。我没看见就算没有。这叫精神病性否认。明明存在的现实,完全予以否认。对小孩来说
对小孩来说,这叫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叫做自恋性心理防御机制。小孩经常使用这样的机制。比如一个小孩躺在摇篮里,也不渴也不饿,也没拉也没尿的时候,这时候小孩就有一种很舒服的哼哼哈哈,有几分愉快,是来自于他自己对他自己的欣赏,这叫自恋性的。他根本不取决于别人的对他怎么样,他自己在那呆著就有好感觉。当然这跟自恋性人格有区别。自恋型人格是一个成人身上出现了婴幼儿身上的那种自我欣赏的特点。婴儿你别看他什么都干不成,但他觉得他自己无所不能。你看我多伟大呀,我这一饿,我这一哭,妈妈带着她的乳房就来了,我一渴,爸爸就拿着水瓶

爸爸就拿着水瓶就来了,……小孩不认为这是别人在帮助他,他认为这是他的能力、伟大之处。他发个信号,周围就那么多东西就调动起来了。
妄想性投射。就是我把我自己内心想的那些东西,放到别人身上。根本就不是人家存在的。是我想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小孩跟他母亲分离了,他不能解释这个现象,他就说,他自己心里想,妈妈不要我了。实际上,妈妈要去上班,必须得走,实际上她很舍不得这婴儿,但她要上班,这婴儿的解释是很荒谬的,妈妈不要我了,是婴儿自己感受到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象防御性投射。比如说,我伤害了他,我估计他可能进一步伤害我,那我在他伤害我之前,我就用我自己心里的那一种想法告诉周围的人,他恨我,他要伤害我。因为我知道他有回击我的必要性。
被动攻击是,一个人攻击别人的时候,他就有内疚感,所以他在攻击别人的时候,就要说,这人怎么怎么不好,他做了对我多么多么不好的事,然后我再攻击他,就合理了。我变成自卫还击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让我做什么什么事情,我就不给你做,我就给你坐坏,这也是一种被动攻击,我就被动的攻击你。主动的攻击是我直接向你发起进攻,被动的攻击是我让你的事情做不成。
还有一种,如果自己有什么不好的感觉,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怀疑自己是得病了,怀疑可能患有什么疾病,这样以来就使得自己这种不好的感觉降低了。因为有病吗。所以不好的感觉也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