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简介100字 长白山的历史
长白山的历史
有关长白山的典故有关长白山的历史典故
长白山民间传说 2006-4-1 来源于: 【字体:小 大】 民间传说 天池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逢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长白山必有天火喷吐,浓烟滚滚,光照天际。
待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时,烟消去散,万物焚尽。 山下百姓只好举家外走,流离失所。
天火由火魔吞火而生。为了根治火魔,一位有氏无姓的姑娘,主动召集族众,请求借助神力,除掉魔怪。
她终于上路了,临行之前,族人送上一匹宝马和一簇野山花,以示答谢救命之恩。于是起名“日吉纳”格格。
日吉纳艰难的登上了长白山顶。 先祷告于风神,请求助威熄火;再祷告于雪神,乞求助威熄火,未几,因风、雪二神力弱,无济于事。
最后她又祷告天鹅女神,求它飞上天宫,去天帝那里借用治魔法宝。天鹅女神被她的行举所感动,很快地飞入天庭,天神赐她许多冰块,返后交给了日吉纳格格。
次年旧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天火又复生了。 她带着刺骨的冰块,登上了天池火山口,一头钻进了火口中。
此时,风、雨、雪神各展神术,很快将火口填平,烧红了的山峰冷却了,由于冷热不均,一声巨响过后,山峰坍塌下来,炸成个巨大的坑,这就是天池的形成起因。 火魔降服后,她又借助天鹅两只翅膀,飞入天宫,去答谢天神。
不料被王母娘娘收下当作义女,之后天上六仙女变成七仙女了。 她高居天庭,时刻缅怀父老乡亲。
为作信物,撒下许多日吉纳花籽和其它名贵药材种籽,以求除灾治病。久而久之,她被长白山下的满族祖先奉为女善神。
如今杜鹃花开遍长白山麓,各种名贵药材盛长于长白山大地。 白云格格的神话 天地初开,洪水世界。
阿布卡天神的小女儿白云格格,为拯救世间万物,从天庭聚宝宫中盗出两个万宝匣,匣内储放砂土,用来吞没洪水。 由于她作事心慌,将砂土撒后,土多之处变成山丘,土少之处变成平川。
因此触犯了天条,阿布卡派雪神降雪,冻死她和万物生灵。 白云格格宁愿与人间万物一块死去,也不愿放弃治水的愿望。
最后她终于冻死了,化作身穿白纱的一颗白桦树,终日斗风傲雪,盛长的长白林海中。 天池怪兽之谜 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谜,最具神秘色彩,曾有许多目击者撰予介绍。
1995年7月间,又有多人连续几次看到怪兽出现,使之不亚于百慕大三角、不明飞行物及尼斯湖怪兽之谜的影响,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研究的课题。 天池湖面海拔2189米,水深373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公里,积水20亿立方米,年平均气温为-7.3℃,年积雪日数达到258天,积雪最深达到3米,是中国最高最大最冷的高山湖泊。
天池地处高山之巅,自然坏境恶劣,四周群峰围拱,草木不生,水中有机物质及浮生物极少,没有可供大型动物生存的食物。 但是近百年来,“天池怪兽”一直是天池的奇怪现象,被传说的沸沸扬扬、神乎其神,留下了许多悬念,令人费解。
长白山最具权威性的《奉天通志》、《长白山志》、《长白山江岗志略》、《长白汇征录》等,对天池怪兽都有记载和描述。早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奉吉勘界委员刘建封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记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覆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
清宣统二年(1910年),长白县设治委员张凤台编著的《长白汇征录》,对怪兽做了详细记载:“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项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回顾不见。
均以为龙,故名龙潭。 ”《长白山志》的《大事纪要》中记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4月,行路人徐永顺云,其弟复顺随至让、俞福等人,到长白山狩鹿,追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众皆惧,相对失色,束手无策。
俞急取枪击放,机停火灭。物目眈眈,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呜,伏于池中。
半钟余。
池内重雾如前,毫无所见”。这是对怪物最早的文字记载。
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怪兽的发现次数和记载越来越多。《长白山志》记载了1962年6月22日ze总理和邓颖超视察延边后的两个月,即8月中旬,吉林省气象器材供应站的周凤瀛用六倍双筒望远镜发现“天池东北角距岸边二、三百米的水面上,覆出两个动物的头,前后相距二、三百米,互相追逐游动,时而沉入水中,时而覆出水面。
有狗头大小,黑褐色,身后留下人字形波纹。一个多小时后,此物潜入水中”。
又记,“1976年9月26日,延吉县老头沟桃园公社圃主任老朴和苗圃工人,以及外来的解放军同志,共二、三十人,在天文峰上看见一个高约两米,像牛一样大的‘怪兽’,伏在天池岸边休息。 大家惊讶地大喊大叫起来,‘怪兽’被惊动,走进天池,游到接近天池中心处消失”。
1980年8月21日,作家雷加和几个同伴在长白山天池中发现了喇叭形的阔大划水线,“其尖端有时覆出盆大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覆出拖长的梭形体,形似背部”。8月23日,省气象局两位同志从山上下到天池底端,在距池边只有30米处,有只头部和前胸昂起,头大如牛,体形如狗,嘴状如鸭,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腹部雪白的动物。
他们边喊边开枪,。
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
长白山天池形成多少年历史了
长白山天池形成有1200万年历史了。
长白山天池是一座休眠火山,火山口积水成湖,夏融池水湛蓝;冬冻冰面皓白,被16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观日峰间有一狭道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总蓄水量20.4亿立方米。天池水温为0.7℃-11℃,年平均气温7.3℃。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积水最深的高山湖泊。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
长白山的历史,中国的还是朝鲜的
长白山历史
2004-3-18
座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图见)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自南而北划定。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在中朝蜜月中,朝方派员来华,提出分天池一角的要求,说什么天池是伟大的金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希望我国能理解朝鲜劳动人民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等等。我们这边大手一挥,就切了天池一半(一说有53%)过去,分水岭东侧的三座山峰也跟着一道送了出去。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白头峰便更了名,改成了“将军峰”。
长白山是否有千年历史
从地质学角度讲何止千年,几万年都不成问题。
从人文历史上讲,长白山现存最早记载是两汉实际记载的‘不咸山’属于古代‘肃慎’民族的领地,因此也是今天肃慎后裔满族人的发祥地。‘不咸’是古代通古斯语(amba sanyan ) 的音译,意思是‘大而白 ’。因此隋朝以后又意译为汉语“太白山”。‘太’者,即‘大’也。到了金朝,金人视此山为皇朝隆兴之地因此设坛祭祀,礼仪与五岳同尊,改名为(gvromin sanyan alin)汉语即“长白山”封为‘兴国灵应王’。到清代,对于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清朝统治者以此向人们昭示皇权天授的神圣性。树立柳条边将长白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严禁任何人进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以免惊动神灵损坏龙脉。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并在吉林与凤城两地建造白山祭殿。
长白山的历史来源
在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的侏罗纪末白垩纪初,地球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造成了大规模地岩浆侵入,火山爆发。
这就是地质上有名的事件,国际上称之为阿尔卑斯运动,国内叫燕山运动。在侏罗纪,邹平地区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湖泊,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在邹平县城一带伴随着强烈的地震,爆发了猛烈的火山活动。
大量中基性火山物质喷发,堆成了几十座火山锥。其规模不亚于现代最大的火山爆发。
地质学家根据地层层序,其中所含的化石,岩石的结构,矿物成份,再加上有效的测试手段,现已初步查明,邹平地区火山活动经历了大约三千万年的演化历史,其间伴有三次爆发活动高潮,形成了一个直径30余公里的复式破火山口,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其基本特征可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破火山口相对比,这在国内还是不多见的实例。邹平火山口形成之后,受后期地壳运动的影响,被一条称为周村——肖镇的北西向断层象利斧一样拦腰劈成两半,北侧下沉,现今埋在几百米厚的黄土之下,这从卫星照片航空磁测和钻孔资料得以证实。
另一半却长期遭受剥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火山地貌,成为一个环境幽静,风光旎旖的地方。现有大小山峰几十座,主峰摩河顶,又名沫湖顶,海拔高度虽只有824米,但相对高差却达700米,被会仙山、白云山、茶叶山、玉泉山、青龙山等所簇拥,巍峨陡峻,气势磅礴。
登高远望,黄河、小清河象两条银带经其北入渤海,泰山山脉在其南遥相对应。若天气晴朗,西眺济南市隐约可见,俯视群山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邹平、章丘、周村三座城市位于山脚下,梯田层层,水库如同明镜,山阴植被茂密,树木成林。旧志记载,山上有塔、禅院,今仍可见残址瓦砾。
其东侧为迥路峪,山势巍峨,道路崎岖,路随山转,使人有迷惑之感。白云山位于摩河顶东南,是长白山东部主峰,又名玉皇顶,山上有玉皇宫,元君祠。
山北峭壁有船道峪,相传为洪水时系船处,今环已坏,石橛犹在,山腰有天井泉,泉水从洞中流出,淡黄色,饮之寒冽战齿。白云山南为茶叶山,岩石千姿百态,章丘市八大景之一的“东陵晓月”即在此。
会仙山海拔690米,为一较大火山口,山顶有八仙台,山东坡有滴水崖,除炎夏外,终年结冰,远望犹如银链垂于石壁。会仙山北接九节青龙山,共有九峰;西濒芽庄湖,登山环视,湖光山色,相映如画。
长白山北坡有个黉堂岭,岭上有个醴泉,是宋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刻苦读书的地方。后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在醴泉旁建了寺,命名为醴泉寺。
现寺虽遭破坏,至今宋碑尚存(高2.5米,宽1.1米,厚0.3米)。此外印台山、黄山、于兹山等,山峰也各显千姿,有的呈马蹄形,中部凹进,有的象擎天柱和利剑,或高凌霄汉,或直刺青天,但实质上,它们均是同一成因类型的火山锥,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活动之后,安然沉睡了。
你如能一览这种火山地貌,实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地质历史时期,长白山经历了几千万年的火山活动而屹立大地,随后的一亿多年时间,大自然又对它进行了巧妆打扮,使之更具魅力。
长白山东南麓的章丘市,始建于隋朝,象珍珠一样的百脉泉水汇成清澈的绣江河,源源不断,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使章丘大葱和明水香稻闻名全国。现今龙山街道东的谭城,是世界著名龙山文化发源地,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城子崖古人类遗址,于1965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白山南邻的长城岭,是齐国为御楚所建,至今残垣断壁,处处可见。位于长白山北麓的邹平县在夏之前已建立,夏属邹侯国,远在宋金时已建城廓,历史悠久。
公元611年,为隋末农民起义军揭开序幕的王薄起义,就发生在这里,他是推翻隋朝统治的发起人之一。清末,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也均波及到长白山区,人民纷纷起义响应。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年代里,长白山一直是革命的摇篮。1937年马耀南同志领导了有名的长白山起义,长白山成为沟通鲁中和渤海平原的重要根据地。
位于长白山东麓的周村,在历史上是一个地主官僚聚居的地方。周村素以盛产丝绸驰名中外,如今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
长白山的简介
长白山(满语:ᡤᠣᠯᠮᡳᠨ 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ᠠᠯᡳᠨ,转写:golmin xanggiyan alin),中国名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圣山。
最早见于中国4000多年前的文字记载中,《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金始称“长白山”。清朝时视之为神山,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望祭长白山。
狭义的长白山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的主峰。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即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全境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20世纪60年代,中国当局出于中朝鲜血凝结成的友谊考虑,划割给朝鲜一部分,方才使之成为中朝两国界山。朝鲜当局对得到的长白山部分进行改名,并进行了大量政治宣传,宣称为金日成主席诞生地和战斗过的地方。
最高峰海拔2750米的白头峰(将军峰)中侧最高峰海拔2691米的白云峰著名景点天池、原始森林、长白十六峰等等珍贵特产主要为食品和药材两类,品种繁多气 候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山脉简介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历史上的长白山一直是东北人民生息劳作的场所。
1961年建立了21.5万公顷的长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长白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多指狭义的长白山,即长白山脉的主峰。
天池广义的长白山指整个长白山脉,即东北地区东部山地的总称。介于北纬38°46′~47°30′,东经121°08′~134°,北起完达山脉北麓,南延千山山脉老铁山,长约1300余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略呈纺锤形。
由多列东北—西南向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谷地组成。最西列为吉林省境内的大黑山和向北延至黑龙江省境内的大青山;中列北起张广才岭,至吉林省境内分为两支: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东支威虎岭、龙岗山脉,向南伸延至千山山脉;东列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主脉。
面积约28万平方公里。狭义的长白山单指长白山脉的主峰(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是著名的巨型复式火山,外围熔岩高原略呈不规则椭圆形,长轴约140公里,呈北东向延伸,短轴约120公里,经白垩纪末、中新世、上新世末到更新世初三次大的玄武岩喷溢堆叠形成高原、山地。早期喷溢的原始形态已遭破坏,中期喷溢的则构成宽广高原主体,晚期喷溢除长白山外,大部埋于河谷。
三期喷溢总厚度约500~600米,总面积4500平方公里。长白山是在上新世晚期由碱性石英粗面岩喷发形成的。
第四纪又有大量基性熔岩喷溢。据记载,长白山曾于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喷发过。
山顶宽阔的环形火山口积水为湖,即天池。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质结构形成不同于其他山脉的奇妙景观,光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6座,主峰海拔2750米。
中国侧最高峰为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中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景观简述长白山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东北第一山,因其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是首批国家5A级风景区。
走进长白山,就是走进雄浑和博大。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

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
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
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
天池长白山天池,是图们、鸭绿江两江之源,历史上本为中国独有,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当局顾及中朝友谊和意识形态作用,划割部分给朝鲜国,现为中朝两国的界湖。它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长白山群峰之中。
据说,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
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
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
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还有一个传说,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
长白山在历史上是中国的还是朝鲜/韩国的
提出分天池一角的要求。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希望我国能理解朝鲜劳动人民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朝方派员来华,自南而北划定。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分水岭东侧的三座山峰也跟着一道送了出去。我们这边大手一挥;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长白山历史
2004-3-18
座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改成了“将军峰”,白头峰便更了名,就切了天池一半(一说有53%)过去。在中朝蜜月中,等等,说什么天池是伟大的金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天池也在中国版图,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图见)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二十公里处,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