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怎么得的天下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火烧 2022-12-15 00:54:23 1039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gt 朱元璋的一念之差 gt 元朝元顺帝在位后期,朱元璋在江南割据一方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朱元璋怎么得的天下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昶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元璋的一念之差>元朝元顺帝在位后期,朱元璋在江南割据一方,建立吴国,自立为吴王——熟悉历史的朋友会知道,这个吴国,就是后来大明朝的前身。>此时的元朝实力尚强,但如果让元朝军队同时对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敌对政权发动围剿,元朝明显力不从心——于是有了元朝朝廷派人招降、安抚反抗政权的首脑,反抗政权和元朝讨价还价的现象不断发生——比如张士诚,就曾经受到过元朝的册封。> >在元朝和各割据政权不断讨价还价的背景下,元朝户部尚书张昶被元顺帝派到吴国,会见朱元璋。朱元璋在和张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张昶是个人才,于是要求张昶留下,并委任张昶做官。>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险些倾覆吴国,改变历史走向。>张昶:以柔克刚>放弃大元的高官,来做吴国这样割据政权的闲官。在当时天下局势还没明朗、鹿死谁手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张昶选择忠于吴国,无疑是很冒险也很吃亏的——因此如果换做别人,肯定会坚持不做朱元璋的官儿,或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来消极应付朱元璋。>而张昶则不然。>张昶对于朱元璋的册封全盘接受。并且,还积极奔走于吴国朝廷上下,为自己拓展、经营人脉,这些给人一种张昶准备全心全意在吴国做官的感觉。>与此同时,张昶还给朱元璋提出不少意见,这些意见,概括来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立法方面。朱元璋和别的农民起义首领不同,诸如天完等政权,对制度建设和资源管理等方面,要么没有意识,要么不愿意去经营,而朱元璋在知识分子的建议下,意识到想取代元朝,就必须建立一个像样的政权,而建立像样的政权,完善法律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昶因为有着在元朝做过尚书的履历,因此意见较为权威,张昶建议:如今乱世用重典,吴国的立法,应该以重刑为本,让天下人对吴王处于敬畏状态,这样,天下可平。> >另一方面是人生态度上。张昶劝谏朱元璋:如今元朝大势已去,其他的割据政权,也都处于衰落状态,天下迟早都是你的,何苦操劳于国事?不如看开些,人生短暂,及时享乐才是成功者取得成功后要做的事情。>并且人格魅力上,张昶口碑也很好——最起码张昶的衣服,即便是穿破了,即便是朱元璋赐给他不少绸缎,让他做新衣服,他也坚持不换,坚持要保留朴素形象。>有见识、安贫乐道、随遇而安、善于交际——对于外人来说,张昶宛如圣贤形象。>其实,这是张昶的以柔克刚。>张昶的末路>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奸若忠。>张昶的朴素行为,起初让朱元璋赞赏不已,而随着张昶给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逐步让朱元璋对张昶的动机产生怀疑。朱元璋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于是暗地找来刘伯温商量、探讨此事。>刘伯温斟酌了片刻,告诉朱元璋:此人留不得。>理由很简单:朴素是为了沽名钓誉,这个不提倡但也无可厚非,但是:>劝说朱元璋用重刑治国,在天下处于割据状态,只会导致大量的百姓逃亡到元朝控制区,最终损耗吴国的人力资源,导致吴国处于不利状态;>劝说朱元璋及时享乐——此时元朝虽然衰落,但实力并非一触即溃,一旦朱元璋陷入声色犬马的状态,上行下效,吴国上上下下都如此,最终,会导致吴国腐化到经不起元朝大军的几轮讨伐。>朱元璋由此,对张昶采取了猜忌态度,最终,处决了张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