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冬天下霰 霰、冰雹和雪的区别广州会下雪吗?历史上有过先例吗?

火烧 2022-02-12 10:06:03 1107
霰、冰雹和雪的区别广州会下雪吗?历史上有过先例吗?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

霰、冰雹和雪的区别广州会下雪吗?历史上有过先例吗?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

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雪子,气象学中的“霰”(Graupel)。

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后降落的白色不透明小冰粒,常呈球状或圆锥形,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所以最明显的差距是冰雹大,雪子小。

雪(Snow)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而且雪花呈现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冬天下霰 霰、冰雹和雪的区别广州会下雪吗?历史上有过先例吗?

霰是大量凝结冻附的冰质粒包围积集于雪晶四周,掩蔽了雪晶本来形状的固态降水。

据南海县(南海县府驻广州)志记载,从宋朝算起,已经有13次的降雪,平均50多年下一次雪,最近一次下雪是1929年。

请看南海县志几次记载得较为详细的雪情:

宋朝淳祐五年十二月(1246年初) 大雪三日,积盈尺余,炎方所未有也。

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雪,梅枯死。

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十二月 西樵山大雪,林木皆冰,二日乃解。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冬大雪霜,树木全枯死。

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大雪漫天如飞絮,积地四寸余。

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 风雨雷电雪雹并至,鱼多冰死。

清朝光绪十八年十一月十七、十八日(1893年初),大雪,平地积雪寸余。

民国18年(1929年)1月 入冬以来,天气奇暖,久不下雨。

27日开始微雨不止,29日凌晨大吹北风,黎明转降微雪,天明之后,颇为寒冰。

30日上午,仍降雪点,午后更寒,中央公园(在广州,当时南海县府驻广州)之梅花、红菊,铺满雪菲,均为艳白。

31日晨,雪仍不已,寒度尤烈。

查是晨盘福路已发现一年老乞丐冰死路旁。

由于民国以来,广州和各县志书成书年代不一,且有中断。

如《广州府志》中断100多年,各县志下限也不尽统一。

暂以已见之于志书的为录,不排除有下雪而缺记载之事 。

是以民国以来广州地区的降雪记录,另待专文考证。

(例如:根据气象历史记录,广州上一次出现下雪天气是在1967年12月29日,在广州郊区花都、从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