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麼意思
“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德經》第一章的開篇句子,全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作爲道家哲學思想來源的先秦著作,《道德經》開篇有點不友好。很多人一翻開就暈了。老子五千言,既命名爲《道德經》,自然是闡述道、德的內容,雖然是韻文,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可千人千解。
這裏講一點個人理解。因爲千百年能人異士無數,對《道德經》這本可以稱得上中華文化之源的奇書也是解讀無數,所以這裏的解釋只代表文字本意和個人看法。
《道德經》整篇分很多小章節,但這些章節是平行的,並非有前後邏輯關係,也就是說你從某個章節單獨去讀,也沒有問題,所有章節都是對老子核心理論的不斷闡敘說明論證。我們要理解開篇無頭緒的這麼一句話,不妨先看第二十五章,來理清一下老子說的“道”到底是什麼。
《道德經》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這麼個東西,渾然天成,生於天地之先,無聲無形,無需外力輔助,獨自周而復始的運行,從不停歇。可以視爲天地之根本。 我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叫什麼,權且稱之爲“道”,再勉強取個“大”的名(所以我們應該叫它“道大”麼……)。
它廣大無邊,運行不竭,連綿擴展到至遠而反,再從本原開始運行,在時間和空間裏裏周而復始,從不停歇。所以我們稱宇宙之道爲“道大”(果然叫道大),天地之道爲“天大、地大”,人中之道爲“王大”。”
老子很坦白,我知道有這麼個萬物根本,生生不息的東西,但我也不知道叫他什麼,就叫他“道”吧。
我們從上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來粗淺地理解,“道”是規律。所謂“得道”就是順應規律。可“道”是不可捉摸和表述的,我們只是指代,當我們說出“道”是規律的時候,這個“道”就變成了一種“術”,即方法。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用這種“術”來順應“道”,以求合乎“道”的結果。也就是說,當你把“道”總結、指代出來的時候,這個已經不是“道”了,或者說你不過是發現了一個小規律而已,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更大的“道”在後面運行,生生不息。
其實老子的思想就是一種發現道,順應道,發現道不是道,求得思維上更大突破的哲學過程。所以他的“無爲”也是“有爲”,通過“無爲”這種有爲法來儘可能地參悟接近終極的“道大”。
回到題主問題,也就是第一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概就好理解些了:“能闡敘的道,不是真正的道,術而已;名可以用來命名,但並不是這個物件的本質,稱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