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大明疆土,朱元璋、朱棣到底誰貢獻更大?
大明疆土,朱元璋、朱棣到底誰貢獻更大?
我們都知道永樂年間,明朝國力是強盛的,有人說永樂年間,明朝版圖最大,但也有人說,朱元璋時期的版圖才是最大。哪到底誰的貢獻更大呢?看看兩人是如何開疆拓土的?
「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從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以後,中國就進入大統一時代,而且一直分分合合的有規律的循環着。經過漢朝的開疆拓土版圖再一次變大,再到唐朝的輝煌,版圖又一次壯大,到了元朝時,版圖成了中華民族最大化,明朝時期,版圖處於縮小狀態,但還有997萬平方公里。
我們都知道,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元末時期,天下大亂,朱元璋憑着自己能力在各路起義軍中脫穎而出,並且很快建立了威望。後來在娶了馬皇後以後,繼承了郭子興的大部分勢力,從此朱元璋崛起。
就這樣,朱元璋勢力不斷壯大,許多人物相繼投靠朱元璋,朱元璋也憑借着較高的情商成功獲得了他們的支持。在相繼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之後。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功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明朝的建立以後,朱元璋繼續開疆拓土,明軍北伐,把元朝末期的元順帝驅逐出中原。
之後又消滅四川的明升勢力、雲南元梁王孛兒只斤·把匝刺瓦爾密(蒙古族)的勢力和遼東納哈出(蒙古族)的勢力,又多次揮軍深入漠北,打敗北元。至此,朱元璋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局面。
朱元璋死後,由他的孫子朱允炆繼承皇位,朱允炆和大臣黃子澄、齊泰等人實行削藩政策,削掉幾個藩王後,輪到朱棣時,朱棣起兵反抗,最終爆發了靖難之役,朱棣奪得皇位。朱棣繼位後,年號永樂,朱棣就成了明成祖,而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時期,開創了永樂盛世,先後派遣鄭和下西洋,五次遠征漠北,分裂蒙古各部,不允許哪一方做強,避免對明朝造成威脅,而朱棣也成了一代明君。
那到底誰的貢獻更大呢?看看兩人是如何開疆拓土的?
先看一下,明朝直接統治的地方為兩京十三省,分別是北直隸(北京)和南直隸(南京)、陝西、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廣東、雲南、四川、山東、廣西、貴州、湖廣、江西。剩下的就是附屬。
東北:朱元璋時期,在遼東設置遼東都司,而朱棣設奴兒干都司,兩者有什么區別?遼東都司只是在遼東半島一帶,而奴兒干都司是整個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等地,很明顯,東北還是在朱棣時期達到最大化。
北方:當時朱元璋在外蒙古邊境設置了四十余個衛所,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朱棣時期,因氣候問題,不適合農耕的北方,導致邊境逐漸南移,到了明朝中期以長城為界,這點朱元璋時期版圖最大。
西北:當時朱元璋在西北地區設置了六個衛所,到了朱棣時期,增加了一個哈密衛,這就是關西七衛,關西七衛指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罕東衛、沙洲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由於哈密衛位於西北端,因此,朱棣時期相當於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塊土地,西北版圖是在朱棣時期最大化的。
西南吐蕃:1370年,吐蕃歸降明朝,朱元璋設烏思藏。至此,整個青藏高原進入明朝勢力范圍。之後朱棣也是經營而已,因此,整個吐蕃是朱元璋時期進入版圖內的。
西南雲南:朱元璋時期,雲南就進入統治范圍內,到了朱棣時期,設置三個宣慰司,分別為底兀刺司、大古刺司、底馬撒司,統治范圍包括今天的緬甸、老撾和泰國北部。因此,朱棣在此擴大了版圖。
南方:朱元璋時期,勢力並沒有延伸至安南。到了1406年,朱棣時期,明軍進攻安南(如今的越南),打到安南中部地區。次年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因此朱棣時期,是在南方開疆拓土的。
東南:當時的台灣在朱元璋時期就納入版圖內,設置澎湖巡檢司,可是在1387年時,由於海禁政策撤銷,相當於放棄台灣。後期的朱棣並沒有拓展,因此東南方向,還是朱元璋時期更大一點。
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對版圖貢獻最大,畢竟統一了國家,這份功勞才是最大的。而朱棣是在其基礎上拓展了疆域,但朱棣的貢獻是:沒有最大的,只有更大的版圖。因此,明朝版圖是在朱棣時期達到最大化的,一個貢獻大,一個最大化,兩者都是明朝的重要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