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名人大全 孝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康熙的老師!

火烧 2021-08-21 07:00:04 1088
孝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康熙的老師! 孝感,是湖北省地級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這裡的白兆山風景區,位於安陸市西北部,距市區14千米,自古林木繁茂,地勢險峻,層嵐迭翠,岩壑幽

孝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康熙的老師!  

中国历史名人大全 孝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康熙的老師!
孝感,是湖北省地級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這裡的白兆山風景區,位於安陸市西北部,距市區14千米,自古林木繁茂,地勢險峻,層嵐迭翠,岩壑幽深,在歷史上曾吸引了不人騷人墨客涉足安陸,流連忘返,如李白、韓愈、杜牧、劉長卿、歐陽修、曾鞏、秦觀等,這些在中國文學史上享負盛名的文壇巨匠都曾來此覽勝題詠。這裡的湯池溫泉位於應城市22公里的湯池鎮,整體佔地560畝,景區人文底蘊深厚,唐代大詩人李白遊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湯池」之名即來源於此。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黃香:
黃香,字文強(一作文疆),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人。東漢時期官員、孝子,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溫衾」故事的主角。
黃香年方九歲時,便知事親之理,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後任郎中、尚書郎、尚書左丞。又升任尚書令,任內勤於國事,一心為公,曉熟習邊防事務,調度軍政有方,受到漢和帝的恩寵。後出任魏郡太守,於水災發生時以自己的俸祿賞賜來賑濟災民。不久被免職,數月後在家中去世。其子黃瓊、曾孫黃琬,都官至太尉,聞名於天下。
張:
張,孝昌縣小悟鄉何家灣人,唐朝將領,為張巡屬下裨將。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叛變,張從真源令張巡守雍丘。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部將尹子奇攻雎陽,張又隨張巡協守該城。旋奉命突圍至彭城,向許叔冀求援,許叔冀不應。轉回雎陽途中,路遇突圍而出的南霽雲等30人,同至臨淮,向賀蘭進明告急。賀蘭進明亦不欲發兵,但想留下南、張等人,特以酒樂招待。南、張抽刀各斷一指,不食而去,復衝破重圍返回雎陽。及城陷,張與張巡、南霽雲等均不屈而死。
程正揆:
程正揆,字端伯,號鞠陵,別號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舊史,今湖北省孝昌縣觀音湖人,明末清初畫家、書法家。明時任翰林院編修、尚寶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右侍郎,後罷官,居南京,工詩文書畫,擅山水,師法黃公望、沈周,筆墨枯勁簡老,設色濃湛,結構隨意自然。書法擅楷書、行書,師法李邕、顏真卿,結體平正中寓奇險,丰韻蕭然。論畫主張「畫貴簡,不貴繁」,主張既師造化又重傳統,富有見地。其畫頗為時人所重,與石鰼並稱二溪。有《江山臥遊圖》等傳世,所作詩文題跋,卒後由其子程大皋輯為《青溪遺稿》28卷。順治十四年掛冠。
田宗漢:
田宗漢,字雲槎,號瀛嶠,漢川人。清咸豐貢生,家有收藏萬卷古書籍書樓一座,名「對古樓」,田少時讀書其間。「喜軒歧醫學,輿地圖經,策論兵書。尤愛測算技術,懷有為鄉邦澹災拯溺」之志。年未二十,投筆從戎,所經江河,留意考察,更著意於漢江利病。
屠仁守:
屠仁守,字梅君,湖北孝感西河鎮人。其祖父為嘉慶刑部員外郎,道光直隸總督。他讀書刻苦,於同治末年考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道光時轉為江南道御史,曾上疏提出改良朝政的六項措施和指出在海防建設上的五種弊端。1889年,因慈禧太后建頤和園,又疏諫被罷官,遂到山西講學,執教14年。是清末出自孝感、名動全國首屈一指的鐵面御史,開時代風氣的教育宗師。1900年,慈禧太后游山西,被召見,授光祿培養少卿,不久病逝。
徐海東:
徐海東,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人。是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著名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陝北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
王新亭:
王新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湖北省孝感縣(今孝感市)王家崗村人。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連教習、連指導員、團部書記、團政治處主任、師政治部主任、軍政治部主任、大學政治部主任、方面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旅政委、縱隊政治部主任、軍區司令員、縱隊司令員、軍長、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先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紅軍長征,參與指揮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戰鬥,參與指揮漳南戰役,參加了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扶郿戰役、蘭州戰役、秦嶺戰役、成都戰役等,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副政委、濟南軍區代理司令員兼第二政委、軍事科學院副政委、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軍事科學院政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4年12月11日病逝於北京,終年76歲。
李范一:
李范一,字少伯,湖北應城城關人。幼時家貧,父早喪,由叔祖及舅父資送私塾就讀。10歲能文,13歲中秀才
鄉人咸稱「神童」。旋入兩湖書院,與董必武等相善,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加入中國同盟會。武昌首義,被編入學生軍,頗受黃興器重,擬留部任用。為求深造,獲公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先學經濟
後改習無線電。1917年畢業後在美國一家無線電器製造廠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任燃料工業部副部長。1955年調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先後擔任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4月30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李范一同志的一生歷經前清、民國與新中國,抗戰時期排除萬難幫助國共合作,致力於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為我國的無線電事業、燃料工業、石油工業與新中國的建設工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卓越貢獻。
余聯源:
余聯源,字晉珊,又名余聯沅。孝南祝站人。清光緒三年(1877),余聯源以殿試中一舉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他是孝感歷史上唯一的榜眼。少年時代隨家人在老河口(原光化縣)求學,因其父在老河口經商,後余父生重病,母親張氏只好接過養家糊口的重擔並擔負起養育兒子的重任。幼年余聯源看到父母辛勞,讀書非常用功。老師也很喜歡他。為了幫助余聯源,老師常常周濟他的筆墨紙張,還免除了他的許多學費,「聯源」這個名字,還是老師特意給他起的,是希望他日後成大器的意思。余聯源書法尤工王(羲之)體,據傳光緒帝見後讚賞有加,他的書法和博學的功底為他殿試高中打下厚實的基礎。余聯源中榜眼後,即開始他長達二十餘年的從政生涯。初授編修,在國史館協修史籍,後任軍機處校勘。繼任河南道監察御史、四川道監察御史、江西按察史、湖南布政使、浙江道台、上海道台等要職。
他忠於職守,清正廉潔,剛直不阿,深得光緒皇帝倚重,時人更是尊稱其為「鐵面御史」。在他長期的從政生涯里,最為後人稱道和讚許的事件當數他保疆固土的愛國之舉和彈劾重臣李鴻章的大義凜然。光緒十八年(1892),余聯源巡視西北邊陲,正值沙皇俄國侵佔中國新疆帕米爾,他即刻上書朝廷,嚴請鞏固西北和東北邊防,「聯源疏請嚴固東三省邊防,略謂俄人經營西北利亞海參崴鐵路,知其發難必在東三省,不獨陵寢重地,且屏蔽京師,為全國存亡所系,冀籌餉增兵,保東三省即以存中國,屢疏力爭。」光緒二十一年(1894),正值中日甲午戰爭開始,余聯源積極主戰,密陳光緒皇帝以南洋海軍奇襲日軍,攻其不備;同時,他上疏《疆吏貽誤大局瀝陳危急情形折》,向光緒皇帝痛批李鴻章「種種貽誤」、「事事荒謬」的誤國行為。他在奏摺中從六個方面曆數李鴻章「貽誤大局」的行為,舉陳實例,詳加剖析,入木三分。針對李鴻章的誤國誤民,他在奏摺中提出防止日軍入侵的一系列措施,希望朝廷不要再專任李鴻章等人,而要「相應請旨迅簡知兵之大臣,出統其師。如或萬不可易,惟有請於津於京團練勁旅二枝,以資守御」。當時的朝廷大臣,畏首畏尾的居多,惟他這種愛國禦敵之心尤為難能可貴。
1901年,余聯源於上海道台任上時涉外事務極重,使他席不暇暖,終日操勞。加之其他公務纏身,使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以至重病卧床,終因救治無效而辭世。其墓地在南京神策門外余家墳。上海鄉紳感念其經世治國之功勞,建立余公祠,以示紀念。
熊賜履:
熊賜履,清初理學名臣。字敬修,又字青岳,號素九,別號愚齋,湖廣漢陽府孝感人,世籍南昌。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選為庶吉士,任職檢討,遷任國子監司業,進弘文院侍讀,以直言論事著稱於時。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書院侍讀學士,又上書論政,兩次均為權臣鰲拜所忌,後升為國史院學士,改任翰林院學士,經筵講官。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聖祖嘉稱他的才幹,陞官為內閣學士,授武英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康熙十五年(1676年)他因票擬(內閣接到奏章後,用小票寫所擬批答,再由皇帝硃筆批出)有誤而圖隱瞞,被免官,寄居江寧。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復起為禮部尚書,奉命往江南審訊疑獄後,調吏部。任期奏免了高郵、山陰等30縣3700多項的額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熊賜履曾四任會試考官,並任修撰《聖訓》、《平定朔漠方略》、《實錄》、《方略》、《明史》的總裁官。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辭去朝政機務,留京師充任顧問。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文端。著有《經義齋集》18卷、《閑道錄》3卷、《學統》56卷、《澡修堂集》16卷等。
你還知道哪些孝感歷史名人名人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