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一共多少个乡镇 泰安市最大的河叫什么及简介

泰安市最大的河叫什么及简介
汶河日落大汶河,古称汶水。
大汶河是黄河在山东的唯一支流,也是泰安市最大的河流。
大汶河发源于号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的旋崮山北麓,上游称牟汶河,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流经新泰、莱芜至泰安大汶口纳柴汶河后称大汶河。
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新泰、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区,又经东平湖流入黄河,全长208公里,流域面积8536平方公里。
自岱岳区大汶口至东平县戴村坝为中游,戴村坝以下为下游,现为大清河(另文)。
大汶河中游自东平县接山乡鄣城村南入境流经东杨郭庄、西杨郭庄、后口头、前口头、齐村、刘所至戴村坝,长12公里,为东平所辖河段。
大汶河属季节性河,流量差异大,防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平均年经流量18.83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
大汶河,历史上流域及名称多次变迁。
北魏时期,汶水是济水的支流。
入东平境后,经鄣城西南、桃乡城西(今戴村坝址),过无盐城(今无盐村)南,西南经寿张城(今霍庄)北、安民亭(小安山)南,入济水。
北宋时期,梁山泊(古大野泽)以北的济水(北清河)与汶水合流,又名大清河,汶水成为大清河的支流。
宋咸平以后,黄河多次溃决。
东平城南二汶入济河道淤塞,一绕东平城东,夺漆沟下游北流;一绕城南相会于马家口,全流至清河门入大清河。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开复会通河,引汶济运,宁阳以北筑?城坝,以遏入?之流;坎河口以南筑戴村坝,以遏入海之路。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夺清入海后,汶河成为黄河下游最末一条大支流。
汶之入黄口又北移鱼山。
建国后,大汶河自鄣城以东倒沟子埝堤入县境。
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后,汶水漫坝会大清河入东平湖,经陈山口出湖闸入黄河。
从鄣城至戴村坝,沿河绿树成荫,水草旺盛。
河沙是这一带的丰富资源,沿河沙场密布,取河之沙是群众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重要项目.
大汶河水流湍急,座湾迎溜险工较多。
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始在罡城、石梁等处建丁坝(挑水坝)6座,多以灰土筑成,少数是干砌石。
建国前,全河已有护岸工程6处、残缺丁坝10座。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加固杨岚角(今明新村二号坝)、障城、刘家所等丁坝和三角坝,对石梁和桑安口险工做了抛石护坡。
1951年岁修加固险工25处。
1952年宁阳、肥城、东平3县对险工进行一次较大整修,新建丁坝7座,重修1座,整修加固5座,砌石护岸746米,抛石护岸38米,砌石护基745米,抛石护基43米,共用石2.2万立方米。
此后逐年整修、改建、扩建,至1985年底,两岸共完成砌石护岸、护滩长27.7公里。
建丁坝35座,建三角坝6座,其中灰土坝2座,砌石坝4座。
随着沿岸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沿途的煤矿、造纸厂,对大汶河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也给沿岸的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