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圆滑的人的表现 司马迁|拒绝情商和圆滑,哪怕身体残缺,终成就史家绝唱
司马迁|拒绝情商和圆滑,哪怕身体残缺,终成就史家绝唱 七十年代香港著名的暴力美学导演曾经拍了一部名为《残缺》的电影,看过的人相信一定为印象深刻。张导少年得志,懂得经营和政治,后来又在文艺上颇有建树,开
司马迁|拒绝情商和圆滑,哪怕身体残缺,终成就史家绝唱

七十年代香港著名的暴力美学导演曾经拍了一部名为《残缺》的电影,看过的人相信一定为印象深刻。张导少年得志,懂得经营和政治,后来又在文艺上颇有建树,开了暴力美学影视表现手法的先河。这部《残缺》算是他的经典之一。 人生在世不能十全十美,至少身体齐齐整整,可惜有时候命运往往给普通人及其不幸的打击。我一向不喜欢称呼有身体缺陷的人是残废人,因为我相信很多身残志坚的朋友,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不歧视,也不可怜,因为他们需要的是这个社会不要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 说到这里今天我想给大家聊一个人,一个应该是整个中国都比较熟悉的人,他同他的功绩一起流芳千古,至今被人称颂。然而他也是一个身体有残缺的人。 在两千多年前,在陕西省龙门山上,有个孩子,他一边放羊,一边专心致志地读着用竹简、缯帛写的书;又虚心地向牧人和老农请教,听来大量民间流传的故事。这个孩子有个志向:长大了要像他父亲一样,当一个太史令(就是史官),为天下的人写出真实的史书。 这个孩子是谁呢?他就是司马迁,后来他成了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史记》,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司马迁的一生。 司马迁在二十多岁时,为了准备继承父亲司马谈的事业,他身背包裹、脚穿草鞋,一个人远离故乡,从京师长安出发,走遍黄河上下、大江南北,漫游名山大川,接触大汉天下的土地和人民,实地观察古代和当代的历史,在汨罗江畔,他含泪听渔夫讲述楚国大诗人屈原投江自沉的故事;在绿竹万竿的九嶷山上,他考察了上古时代帝舜的传说;他登上著名的会稽门山,去察看大禹治水的地方。 太湖之滨、曲阜孔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当他经过古代战场彭城的时候,身体劳累,生活穷困,但他仍然坚持到开封等地访问,完成了漫游计划。他几乎走遍了当时西汉的全部疆土。优美的祖国风光,生动的民间传说,在他头脑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形成一幅幅壮观的历史画卷,为他后来写作《史记》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知道哪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的经历都是你的财富。我们从这里大约可以看到,青年时期的司马迁受到父亲的影响,就对过去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不仅仅喜欢听大人讲,书里看,还愿意亲自去实地考察,不管是记录在册的文字,还是民间野史流传的故事,他都没有对它们抱有偏见。 虽然西汉离上古那些传说已经很遥远了,但是毕竟比起今天来更加接近,那些曾经的遗迹在太史公的年代,还没有被破坏,至少残留的气息,让他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司马迁三十五岁那年,他父亲病危时,拉着他的手,流着眼泪嘱咐:「 ”我死了以后,你应当继续写我没有完成的书,把史书写出来!”司马迁忍着悲痛,向父亲保证:「 ”我一定接着写下去!” 司马迁三十七岁就做了太史令,人们称他为「 ”太史公”。他把自己未来的著作定名为《太史公书》,也就是现在的《史记》。他用最大的热忱来对待工作,几乎断绝了和亲友的交往,忘掉了个人和家庭。一心扑在写作上。在国家藏书处,人们经常看到这位长须垂胸的中年史官,埋头在小山样高的杂乱竹简中,废寝忘食地阅读、整理史料。 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告诉我们:「 ”不疯魔,不成活。”从这一点上,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有这种特色,司马迁也不例外,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虽然记录历史,却不懂政治,或者因为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他不屑虚与委蛇,更不能圆滑世故,假如他是这样一个懂得心机与算计的人,今天的《史记》必定错漏百出,无法体现真实的价值。 当时,有个管刑法的大官杜周对百姓很残暴,杜周怕司马迁把他干的坏事写进史书,就带了很多礼物来见司马迁。司马迁拒收了他的礼物,对他十分冷淡。杜周怀恨在心,从此专找司马迁的岔子。有人劝司马迁小心些,司马迁却说:「 ”既然当史官,就该主持正义,敢说真话!” 不久,有个名叫李陵的将领打了败仗,投降了匈奴。司马迁知道这事跟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不出兵支援有关,他说了几句公道话,实事求是地谈了李陵的一贯表现。 杜周就在汉武帝面前污司马迁抬高李陵,打击李广利,还指责司马迁在竹简中辱骂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尽管司马迁一再驳斥,仍被判了死刑送进了监狱。 按西汉的法律,被判死刑的人,如果能拿出一大笔钱,或者受一种惨无人道的「 ”腐刑”(就是被阉割生殖器),也可以免于一死。但是,司马迁官小家贫,拿不出那么多钱。他也不是二个怕死鬼,只是想到这样默默死去,人家还以为他真有「 ”罪”呢,这样的死不是「 ”重于泰山”,而是「 ”轻于鸿毛”,要是不死,就要受腐刑,这是莫大的侮辱,会受到别人的鄙视和耻笑。究竟怎么办呢? 司马迁想到父亲的嘱托;想到《史记》还没有写完想到古往今来坚持理想,蒙受侮辱的无数仁人志士,他终于决心去忍受「 ”腐刑”。 司马迁出狱以后,把晚年的全部精力倾注在写书之中,这位头发过早花白的「 ”太史公”,日以继夜地在他的长安书房中伏案写作,他书案前堆积起来的一捆捆竹简和书帛,就是他理想、血汗的结晶。 经过二十多年辛勤劳动,他终于写出了一部史料真实、文笔生动、语言丰富、刻划人物无不栩栩如生的《史记》。 谁能料到,杜周一伙又在汉武帝面前搬弄是非,说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但没有改掉污蔑汉景帝的话,反而增加了不少反对朝延的传记。汉武帝很生气,要烧掉司马迁写的书。 司马迁正大光明地说:「 ”我写历史书,决不说假话,我写的都是真实的情况,凭什么烧掉?”但是,汉武帝听信了杜周一伙的鬼话,还是把《史记》烧毁了! 司马迁难过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再次下了决心,从头写起!又经过好几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又一次写成了《史记》,交给他的外甥杨恽小心保存。 后来,汉武帝发觉自己错了,恢复了司马迁的官职把陷害过司马迁的坏人惩办了。从此《史记》流传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出的这部《史记》,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它记的事,从黄帝到汉武帝,记载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历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整理我国历史的光辉名著,现在已经成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他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 ”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他拒绝了情商和圆滑,哪怕身体残缺,也要在残缺中的涅槃,和他的著作一起名垂千古。
很赞哦!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