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邦是汉高帝还是汉高祖 漢太祖?劉邦?盤點那些你不知曉的歷史冷知識
漢太祖?劉邦?盤點那些你不知曉的歷史冷知識 劉邦不是高祖,而是太祖!漢高祖劉邦,這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貫的叫法。然而真正的叫法卻是漢太祖。劉邦,西漢開國皇帝,謚號高,廟號太祖。全稱應為西漢太祖高皇帝。至於

漢太祖?劉邦?盤點那些你不知曉的歷史冷知識
劉邦不是高祖,而是太祖!漢高祖劉邦,這是我們大多數人一貫的叫法。然而真正的叫法卻是漢太祖。劉邦,西漢開國皇帝,謚號高,廟號太祖。全稱應為西漢太祖高皇帝。
至於為何我們現在大多稱其為漢高祖,大概是因為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寫的是高祖本紀。由於《史記》的影響力太大,劉邦漢高祖的稱呼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劉邦
周瑜並不是大都督!
一提到周瑜,大家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東吳大都督周瑜。
畢竟在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之中,周瑜一直被稱「大都督」。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現在的許多關於三國的電視劇中,周瑜就被稱作大都督。
例如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之中,周瑜就被稱大都督。
而事實上,周瑜並不是大都督!
有人或許會奇怪,「前部大督」難道不是大都督嗎?沒錯,「前部大督」還真不是大都督。
在這裡可以看出,前部大督並不等同於大都督。
「大都督」和「都督」的地位並不相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而「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
我們經常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東吳四大都督。但事實上,只有陸遜一人真正擔任過大都督一職。
朱棣最開始廟號不是成祖!
一提到朱棣,我們的印象便是永樂大帝,明成祖。
但事實上,朱棣一開始的廟號不是成祖,而是太宗。
朱棣去世後,其子明仁宗朱高熾給朱棣上的廟號是太宗。
忽略掉建文帝朱允炆的話,朱棣明太宗的廟號也是名副其實。
但為什麼到最後朱棣的廟號卻由明太宗改為了明成祖呢?
原因是這樣的:
公元1521年,大明正德十六年,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駕崩。
由於明武宗朱厚照沒有子嗣,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皇位最終由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興獻王朱厚熜繼承。
而朱厚熜也就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
而朱厚熜是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繼承於明武宗,所以他應該自動歸屬於明武宗一脈,由此來保證皇室嫡系血脈的一個正統性。
換句話說,他應該要認他的伯父明孝宗為父,在牌位上尊其為皇考。而他的爸爸朱祐杬要變成他的伯父。
而朱厚熜則是寧死也不同意,為此嘉靖帝與大臣們爆發了大禮議事件。
這場鬥爭最終以嘉靖帝的獲勝告終,嘉靖帝如願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了皇帝。
但嘉靖帝還不滿足,他還要把自己父親的牌位搬進太廟。
而明朝有了一些改變,太廟可以供奉九個牌位。
不過,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時,太廟的牌位正好用完了。
也就是說,嘉靖帝如果想把自己父親的牌位搬進太廟的話,就要把太廟之中那九個皇帝的牌位給搬出來一個。
中國歷代王朝的宗法制度是「親盡則祧」,移除牌位要按照親疏關係由遠及近的移走,也就是要把輩分最大的移走。
這樣看,應該要移除朱元璋的牌位啊。但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他的牌位是萬萬不能動的。
退而其次,那就要移走朱棣的牌位。但朱棣作為一代雄主,他的牌位也不好動啊。
於是嘉靖帝動了一個損招,他把朱棣的廟號由明太宗改成了明成祖。
如此一來朱元璋和朱棣的牌位都可以擺在太廟大殿正中間了。
而再按照「親盡則祧」的原則,嘉靖帝就把明仁宗朱高熾的牌位給移除了太廟。畢竟明仁宗比起朱太祖和朱成祖二人還是差了一些。
於是乎,朱棣的廟號便由明太宗改為了明成祖。
很赞哦!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