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充耳不闻的闻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 充耳不闻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充耳不闻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充耳不闻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616成语: 充耳不闻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汉语拼音: chō g ěr ù

成语: 充耳不闻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充耳不闻 成语简解 来自《国语辞典》的讲解: 编号: 616成语: 充耳不闻注音: ㄔㄨㄥ ㄦˇ ㄅㄨˋ ㄨㄣˊ汉语拼音: chōng ěr bù wén反义: 洗耳恭听近义: 不闻不问, 马耳东风, 闭目塞听, 置若罔闻释义: 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语或本《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后用「充耳不闻」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不闻不问」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充耳不闻”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期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而成,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郑玄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治学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郑玄解说《诗经》,宗于《毛传》,如果《毛传》讲得不明确、太简略,郑氏便加以补充发挥,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不和《毛传》原有注文相混,便称为「笺」,好像今天人读书有自己意见时,写在一张纸条黏在书上的「笺识」。《诗经.邶风.旄丘》这篇诗是在抗议卫国君臣对避难来卫的黎国君民不理不睬。郑玄对这里「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的解说较为清楚,大意是说:「叔、伯这些卫国君臣,穿得很华丽,显出一股高高在上傲人的气势,但是对于黎国君民呼救的声音,却装作没听见。」「充耳」在此有两层意思,它本来可以指冠冕垂于耳旁的玉饰,在此又可以指声音进入了耳朵(,却不闻不问)。后来就从这里演变成「充耳不闻」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塞住耳朵,装作没听见。亦用来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典源: ※《诗经.邶风.旄丘》郑玄.笺1>《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2>充耳3>。」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 〔注解〕 (1)笺:注释的一种。 (2)褎如:即「褎然」,服饰华美的样子。亦可引申为态度傲慢自大的样子。褎,音|ㄡˋ。 (3)充耳:塞住耳朵。亦指古冠冕旁的瑱玉,下垂及耳。书证: 01.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02.《大马扁.第四回》:「(康有为)志在把些政治言论打动余成各来听。奈余成各视他如见肺肝,任他说得天花乱坠,总如充耳不闻。」 03.《官场维新记.第九回》:「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用法说明: 一、 【语义说明】装作没听见。 【使用类别】用在「听而不闻」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他只要一专心,屋外隆隆的车声,他都可以充耳不闻。 <02>虽然满屋子的人声吵杂,他却似充耳不闻般地看他自己的书。 二、 【语义说明】形容拒绝或不愿听取别人意见。 【使用类别】用在「固执自信」的表述上。 【例 句】 <01>弟弟充耳不闻的倨傲态度,令母亲伤透了心。 <02>他对你的意见都充耳不闻,能算是尊重你吗? <03>他对师长的劝告一概充耳不闻,不知该拿他怎么办。 <04>我已经一再劝告他,他却总是充耳不闻,实在令人生气。 <05>身为主管,如果对部属意见都充耳不闻,就算不得是位好主管。 辨识: 请参考『辨识616』 同「充耳不闻」及「不闻不问」都有不关心、不理睬的意思。异「充耳不闻」适用于对他人所发出的声音、提出的意见没有反应的情况;「不闻不问」适用范围较广,凡对发生的事不关心、不过问的情况皆可使用。充耳不闻不闻不问辨似例句○ㄨ对于别人的劝告,他总是∼,实在令人生气。ㄨ○有些家长忙到对孩子的功课向来∼。 成语接龙“闻”字开头的成语
闻鸡起舞闻一知十闻风披靡闻鸡舞“充”字开头的成语
充耳不闻充栋汗牛充饥画饼充栋折轴“闻”字结尾的成语
孤陋寡闻置若罔闻充耳不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寡见鲜闻付之罔闻置若勿闻鸦雀无闻耸动听闻耸听闻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充耳不闻。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充耳不闻。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充耳不闻”分成的单字详解:
充, 耳, 不, 闻。
很赞哦!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