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太后垂帘听政什么时候还政 《清平樂》未解之謎:劉太后是怎麼從一個二婚貧女逆襲成皇后的?

火烧 2022-02-15 20:31:33 1036
《清平樂》未解之謎:劉太后是怎麼從一個二婚貧女逆襲成皇后的? 劉皇后小名叫劉娥,開寶二年(96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從小就沒了父親,養於母親後家。十多歲時,還未成年的劉娥便嫁了銀匠龔美,然後跟隨丈夫到

《清平樂》未解之謎:劉太后是怎麼從一個二婚貧女逆襲成皇后的?  

刘太后垂帘听政什么时候还政 《清平樂》未解之謎:劉太后是怎麼從一個二婚貧女逆襲成皇后的?
劉皇后小名叫劉娥,開寶二年(969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從小就沒了父親,養於母親後家。十多歲時,還未成年的劉娥便嫁了銀匠龔美,然後跟隨丈夫到開封討生活(宋代女子法定婚齡是13歲)。
夫妻二人乘舟出三峽,行至荊州當陽縣玉泉山,長江水流已趨緩慢。百無聊賴的劉娥,少年不識愁滋味,坐在舟中唱起歌來。這一唱不要緊,驚動了玉泉山上玉泉寺的住持和尚慕容禪師。「道行高邁,願力宏深」的慕容禪師聽了立即派人循聲將龔美、劉娥夫妻二人請進寺來奉茶。傳聞慕容禪師善相,一見龔美就說:「君,貴人也。」等看到劉娥,「恍然曰:『君之貴,以此女也』」。此後,慕容禪師對劉娥持禮甚恭,臨別之際又贈了她川資路費。
許多人認為野史的記載荒誕不經,其實,野史可補正史不足。《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真宗天禧(1017—1021年)年間,貴為皇后的劉娥不忘舊恩,大出金帛重修寺院,「為樓者九,為殿者十八,僧舍三千七百」,將玉泉寺賜名為景德寺。重修寺院後,她又撥給景德寺僧眾大量田產。玉泉寺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因為地處楚蜀之交,唐末、五代以來數次毀於戰火。劉娥出川時,玉泉寺破敗不堪,連個像樣的僧堂(僧堂是僧眾日常修禪起居的堂舍,自唐宋始,寺院在僧堂中央安置聖僧像,眾僧圍之,周圍設置坐床,為起卧及日夜坐禪辦道的道場。)也沒有。重修後的玉泉寺規模宏偉,一躍成了「荊楚叢林之冠」。
劉娥此舉既為報慕容禪師贈金之恩,也是為龍體欠安的真宗皇帝祈福。不過,真宗皇帝還是在乾興元年(1022年)駕崩了。當然,這是後話。
離開玉泉寺後,龔美帶著劉娥跋山涉水到了開封城。很快,他們就體會到了「長安雖好,居大不易」。龔美除了有銀匠手藝外,別無其他技術,他重操舊業,走街串巷為人們打造首飾,維持生計。劉娥因為長相甜美,能歌善舞,常拿著撥浪鼓幫助丈夫吆喝、招徠生意。兩人夜以繼日地工作,所賺的錢僅能維持溫飽。
銀子乃貴重之物,官宦人家不屑於和龔美這樣的小手藝人打交道;富戶和普通小百姓為安穩,更願意到店鋪中打造首飾。所以,龔美的生意不是很好,劉娥跟著他也是飢一頓、飽一頓的苦捱時日。眼見家裡就要斷炊,龔美每日長吁短嘆,劉娥除了每天拚命吆喝外,也沒有什麼創收的好辦法。良心喪於困境,龔美身無長物,動起了歪心思。想起「添丁不及減口」的俗諺,帶著劉娥討生活,不如將這個累贅甩掉。龔美放出風去,很快就有人找上門來。龔美得了一大筆銀子後,劉娥被來人帶走。
來人名叫張旻(974—1048年,後更名為張耆),雖然年紀不大,出手卻闊綽。原來,張旻是宋太宗趙光義第三子趙恆(968—1022年)的貼身隨從。趙恆,初名德昌,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名為元休,封韓王;雍熙三年(986年),改名為元侃;端拱元年(988年),進封襄王。他就是日後的宋真宗。
張旻十一歲就到趙恆府中做事,因為心眼活絡,深受趙恆信任。見他目不識丁,趙恆在心情好的時候也教他讀書識字。時間久了,張耆對《論語》《左氏春秋》等略有涉獵,居然「頗知傳記及術數之學」。
趙恆府中雖然不乏女色,卻沒有一個讓他中意的。聽說蜀地女子「多材慧」,趙恆就想找一個四川妹子。張旻每天在趙恆左右,自然對主子的心思瞭若指掌,暗中物色合適人選。得知龔美「家貧,欲更嫁之」,立即主動登門。
劉娥因緣際會跨入趙恆王府,「遂有寵」。由此可見,劉娥作為一個被買來的女子,最後竟能貴為皇后,其心機和境遇實非常人可比。
劉娥之所以得寵,自然與她年輕漂亮有關。但她很快被「寵以專房」,應該與她出身低微,識盡人間冷暖,老於世故有關。王府中的女子多出身高貴,自幼受女德教育,進了王府後,在床上也是縛手縛腳,溫婉順從。劉娥年紀雖小,卻早識男女之事,再加上自幼無人約束教育,她為了取悅趙恆,便百無禁忌,趙恆自然對她愛不釋手。
可以說劉娥否極泰來,飛上高枝成為鳳凰,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劉娥得寵引起別人嫉妒,被人在宋太宗面前告了一狀。
得知兒子愛上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女子,宋太宗勃然大怒,令趙恆立即趕走劉娥。其實,趙恆心儀四川女子是受父親影響:趙光義任開封尹時,曾經將一位四川美人擄入府中寵以專房。事情傳得沸沸揚揚,趙匡胤過問後,趙光義才戀戀不捨地將該女子送出府。
雖然父命難違,但趙恆心中萬般不舍,更不願意就這樣與心愛的女人成為路人。於是,他動了番心思,「不得已,置於張耆家」。張耆見劉娥深受趙恆寵愛,自然是「事之甚謹」。張耆心思縝密,被史家評價為「為人重密」。他考慮到與劉娥年齡相當,為避瓜田李下之嫌,把宅院讓給劉娥居住,自己「築館居於外」。
不過在官方史書中,這件發生在趙恆任韓王時候的事卻被記在其任襄王之際。究其原因,北宋真宗一朝的史書,大體上完成於真宗末年和仁宗初年,正好是劉娥主政、權傾中外的時期。劉娥主持編修真宗朝史,並派親信太監羅崇勛、江德明二人任「史院承受」。二位公公自然要盡心儘力地為尊者諱,不能露出真宗十幾歲就貪戀女色的事情。
但是,趙恆繼承皇位,其實也是意外之事。宋太宗長子元佐從小聰明機警,深受宋太宗器重。但元佐卻因為申救叔父趙廷美(趙匡胤之子)而得心疾被廢為庶人,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元佐被黜,太宗次子元僖成了准皇儲。就在元僖春風得意,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卻因侍妾下毒而死。趙恆與元佐為一母所生,是宋太宗第三子。他本來不敢覬覦帝位,可元僖橫死後,他就成了第一順位繼承人。
淳化五年(994年),宋太宗五十六歲了。在高粱河之戰所受的箭創將他折磨得體質大不如前,一度曾謠傳「不豫」,即天子有病。立儲之事引起朝野關注,趙光義不得不聽從寇準諫言,以襄王元侃為開封尹,改封壽王。
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宋太宗正式立元侃為皇太子,同時大赦天下。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宋太宗病逝,趙恆繼位,史稱「真宗」。真宗登基,劉娥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等待後,終於苦盡甘來。
於是,真宗為了酬謝她十多年來的隱忍,決定封她為貴妃。當時,後宮中已有女主,郭氏為皇后。真宗髮妻為宋初名將潘美(即文學作品中害死楊業的潘仁美)第八女,潘氏早死,真宗即位追贈為「章懷」皇后。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史稱「章穆」皇后。
宋代對後宮的敘遷、俸祿、恩蔭、賞賜有一套嚴密的管理制度,並接受台諫官員、給事中、中書舍人的監督。所以,真宗決定走捷徑,直接派親信帶給當朝宰輔李沆(947—1004年)自己的手詔。但是,李沆當著使者的面,將真宗的手詔燒為灰燼。使者看得目瞪口呆,李沆卻面不改色,淡定地告訴他:「但道臣沆以為不可!」
李沆的態度表明,此事絕無通融餘地。他敢這麼抗命也是有資本的。趙恆做皇太子時,每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觸怒父親,為自己帶來不測之禍。因此,他行事循規蹈矩,見到潛邸舊僚李至、李沆「必起拜,迎送降階及門」。就算他繼位後,見到呂端等老臣都是又揖又拜。真宗這樣做,是真心感激和敬畏這些大臣。
李沆曾做過太子賓客,真宗待之以師禮,所以他才如此抗命。李沆燒毀真宗手詔,就是提醒天子行事不要逾矩。總體而言,從李沆「格人主之私」,到王旦「事無大小,非旦言不決」,再到寇準的「面折廷爭」,直到文彥博的「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北宋文臣一直都在努力限制皇權。
有宋一代「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沒有宰相署名的詔書,是不合法的,不能算正式公文發布。皇帝的詔書必須經過中書參試、門下封駁,然後付尚書省施行。封駁官有權力駁回皇帝的旨意,中書舍人等官員可以對皇帝的除拜拒絕執行,稱為「繳還詞頭」。這是宋代大臣制約皇權的重要手段。
既無創業之功,又非嫡長子的真宗,繼位後也非常明智地選擇了妥協。於是,真宗在位時的政治格局為君臣合作、宰輔專政。許多時候,真宗就像一具橡皮圖章。他想做一件事情,還得動一番腦筋,玩點小聰明,才能在宰輔那裡獲得支持。
貴妃為四妃之首,名位僅次於皇后。在真宗的縱容默許之下,劉娥任貴妃,完全可以「統齊六宮」,「承宗廟之重事」。真宗本來想讓劉娥一步到位,哪知道卻在李沆那裡碰了釘子,雖然心有不甘,也只有悻悻作罷。
於是,劉娥只好老老實實從品級較低的美人做起,在真宗皇帝的眷顧下,地位逐漸扶搖直上: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為美人(正四品,次於婕妤,高於才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月,進修儀(正二品,位於昭媛之下,修容之上);五年(1012年)五月,封德妃(正一品,秩視三公)。按宋制,內命婦分為五等,劉娥由四等的美人到一等的夫人,僅用了短短十餘年時間。
景德四年(1007年)四月,真宗郭皇后病故,此後,中宮一直虛位。真宗雖然有五個兒子,可都夭折了。眼見年屆不惑卻膝下無子,真宗望子心切。劉娥如果有個兒子,就可以增加至關重要的籌碼,堂而皇之晉位皇后,母儀天下。
當時,劉娥已是半老徐娘,雖沒有色衰,卻始終無法懷孕。她擔心宮中其他嬪妃受寵懷孕,進而會影響自己的地位。思來想去,她決定借腹生子。
很快,一個「莊重寡言」的宮女成了最佳人選。這個宮女就是後來的李宸妃(987—1032年),一個無品無位的宮女,沉默寡言,一心侍奉劉娥。
之後,在劉娥的精心安排下,裝束一新的李宮女專職為真宗鋪床、疊被。李宮女是杭州人,皮膚好,真宗燈下看美人,難免意馬心猿、把持不定。被臨幸後,她很快懷孕生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1010—1063年)。
可憐的是,仁宗尚在襁褓中就被劉娥抱走據為己有。李宮女懷上仁宗的時候23歲。如果沒有劉娥的安排,她根本不可能與真宗親近,年紀大了就會被譴送出宮。可能是出於感激劉娥讓自己有機會與天子親密接觸,也可能是迫於劉娥的權勢,李宮女對整件事選擇了保持沉默。此後不久,李宮女被封為才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才人到婉儀,後又被封為順容。
與武則天一樣,劉娥正位中宮的道路曲折漫長。雖然她有政治野心,做事卻遠不如武則天心狠手辣。武則天可以親手掐死女兒,截去王皇后與蕭淑妃手足,塞進瓮中。而李妃並沒有人間蒸發,也沒有被打入冷宮,數年後她又為真宗生了個女兒。其實對於這些事情,真宗皇帝瞭然於心,他默許了劉娥的行為,這是一種真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