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漆园八景出自哪个时期

火烧 2022-02-08 02:29:21 1036
漆园八景出自哪个时期 蒙城古称漆园,漆园有八景名扬天下,众多文人墨客寻迹览胜,留下不少诗词佳句。蒙城古往今来流传着八景之说,即:庄楼梦蝶、嵇山夜月、涡水晚渡、狼峰霁雪、冷涧垂虹、圣井甘泉、漆园春雨、慈

漆园八景出自哪个时期  

蒙城古称漆园,漆园有八景名扬天下,众多文人墨客寻迹览胜,留下不少诗词佳句。

蒙城古往今来流传着八景之说,即:庄楼梦蝶、嵇山夜月、涡水晚渡、狼峰霁雪、冷涧垂虹、圣井甘泉、漆园春雨、慈寺晓钟。

历代文人墨客寻迹览胜,曾留下不少诗文佳句。

明、清《蒙城县志》均有记载.明代蒙城县尉李廷甫曾作《台咏八景》诗:

涡水晚舟横,冷涧落垂虹。

晓钟慈氏寺,春雨漆园城。

雪压狼峰白,泉流圣水清。

嵇山明月夜,蝴蝶梦庄生。

蒙城八景多数已不复存在,仅留下遗址残迹,但仍能说明蒙城的古老和文明。

蒙城八景之一庄楼梦蝶/漆园八景

相传,庄子任蒙漆园吏时,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花木丛林中欢快地飞舞,十分逍遥自在。

醒来时,竟有似蝶非蝶的感觉。

宋代元丰年间,秘书丞王竞来蒙任县令时,因仰慕庄子,始建庄子祠于涡河北岸的漆园城,并请苏东坡作《庄子祠堂记》。

明朝天顺年间,庄子祠毁于洪水。

万历九年,知县吴一銮又捐俸买地重建庄子祠于蒙城东关处,规模宏伟壮观。

除建有逍遥堂、塑庄子像等,又建了梦蝶楼。

楼下苍松点翠,绿草含烟,清幽肃穆,景色宜人。

明代巡按郭公周过蒙时,曾写《游庄台》诗,诗曰:

夫子梦蝴蝶,蝶去已千年。

只今荒台上,栩栩思蹁跹。

清人王廷珍也有诗说:

庄周楼,逍遥游,梦时蝴蝶醒时周。

竟然非周亦非蝶,何况呼马与呼牛。

如今,庄子祠又在蒙城涡河北岸漆园旧址重建,梦蝶楼也重新建于庄子祠中。

蒙城八景之二嵇山夜月/漆园八景

嵇山,在县城内东北隅,是一座小土山,四面环水。

相传,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曾任魏中散大夫,因不满司马昭的专横,愤世嫉俗,又因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以著书立说,灌园打铁度日,后被司马昭所害。

山因人而得名,故称嵇山。

后人为表达对嵇康的敬慕之情,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866年)在嵇山上建一“嵇康亭”。

嘉庆年间重修嵇康亭,并较前扩大。

后因年久失修,毁于战乱。

新中国成立后,1962年,县政府又拨款重建嵇康亭,至今犹存。

昔日的嵇山,四面环水,垂柳杂花相间,鸟鸣鱼跃,景色宜人。

特别是夏秋之夜,明月当空,凉风习习,荷花溢香,池水荡漾,树影摇曳,秋虫叽叽,情趣幽然,故称一景。

清代汪作霖有《嵇山秋月》诗云:

独上嵇山意邈然,追君绝调只狂颠。

一相思处人俱往,七不堪时人自传。

出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漆园八景出自哪个时期

露下寒蛰依浅水,月明孤鹤唳遥天。

何当复奏广陵散,仿佛松风向耳穿。

蒙城八景之三涡水晚渡/漆园八景

蒙城紧靠涡河,旧时河上无桥,人们靠渡船往来于涡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洒向古渡,别有一番景色;岸边丛林上空归鸟盘旋,泊船栉比冒着炊烟,河水粼粼闪着金光,远处归帆点点,渡船往来荡起金波,其景宛若一幅动人的画面(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此景)。

清代蒙城知府田本沛有诗云:

落日挂轻舟,山桑古渡游。

烟波江上客,漂泊何时休。

蒙城八景之四狼峰霁雪/漆园八景

在蒙城县城西北二十五华里处,有座灵山,又名狼山。

山上有座古寺,名为九鼎灵山寺,至今犹存。

狼山奇峰突兀,直插云端。

每当清晨和傍晚,山腰云雾升腾,如清纱环绕,十分壮观。

若冬季雪后晴日,山、寺、林木银装素裹,如冰骨玉肌,在阳光照射下,分外妖娆,故称一景。

清人王廷珍诗云:

狼峰霁雪谁比洁,六月寒光冷似铁。

奇峰突出玉笋斑,古寺造就银宫阙。

蒙城八景之五冷涧垂虹/漆园八景

蒙城县城东南隅,有条与环城河相通连的南北向水沟,名曰“冷涧”(现在此沟早已没了往日风光)。

清澈见底,流水叮咚。

若雨过天晴,常有彩虹呈现于冷涧上空。

并倒影水中,映托湿润、静洁的大地景物,格外赏心悦目。

传说有一童养媳,在冰天雪地里常到冷涧破冰洗衣。

手裂滴血,染红流水,化作一道彩虹,童养媳便登上彩虹升天而去。

清人田本沛诗云:

长虹百尺影,冷落在寒泉。

本是云天客,池中一偶然。

蒙城八景之六圣井甘泉/漆园八景

在县城东门外,有一孔庙,占地八百平方米。

建有圣人殿和前殿、后殿及东西廊房数十间。

房顶五色琉璃瓦,周围红色砖墙;大门前有座“状元”桥,桥西侧凿一水井,名曰“圣井”。

井水甘甜爽口,井上筑一凉亭, 亭立碑镌刻“圣井甘泉”四个大字。

四周苍松翠柏,绿树含烟,映托五彩庙宇,幽静肃穆,游人常往。

清人余大中诗云:

圣井沉千尺,

涓涓亘古今。

籍人轻汲引,

无复美甘霖。

蒙城八景之七漆园春雨/漆园八景

蒙城在战国时期称漆园,其旧址在涡河北岸两华里处,每当春雨普降漆园大地时,千花万草,树木丛林一片葱绿,远处房舍楼阁在濛濛细雨中若隐若现,如海市蜃楼;近处涡水潺潺、烟波升腾,时有鱼舟张网、白鹭飞翔,犹如仙境。

清人郑士英诗云:

耕犁初动已春融,溪水含烟细雨蒙。

最是园林深处好,渐匀新绿野花红。

蒙城八景之八慈寺晓钟/漆园八景

蒙城南门内有座寺院,名曰慈氏寺(今已改建为城关第三小学)。

建筑宏丽,雕塑精美。

寺内高悬大铁钟一座。

紧靠慈氏寺的东南角,有一宝塔,名曰慈氏塔,又名万佛塔。

塔体八角十三层,挺拔秀丽,直插云端,每层每角均悬有铜质风铃。

这塔、寺相映成辉,颇为壮观。

旧时,每日破晓,寺内僧人撞响大钟,嗡嗡的钟声伴随着宝塔叮叮玲玲的风铃声,响遍古城的各个角落,令人心旷神怡。

市民、商贾们在这悦耳的声音中纷纷起床,从事一天的劳作。

清代诗人王廷珍诗云:

慈氏钟声动晓风,狮音夜吼东方红。

忽然唤醒邯郸客,纳上芒鞋随吕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