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上活得最久的人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

火烧 2022-12-12 10:14:34 1059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集邮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文 hilatelie,是1865年法国人海尔宾创造出来的。它是由希腊文 hilo 爱好 和atelei 免费或免费凭证 组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

集邮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文philatelie,是1865年法国人海尔宾创造出来的。它是由希腊文philos(爱好)和atelein(免费或免费凭证)组合而成。后一个意思在这里指的是邮票。
集邮起初只是指对邮票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后来逐步扩大到与邮票及邮政业务有关的其它收集品,包括实寄封,首日封,首航封,邮资信封,邮简,邮戳,邮政单式签条以及邮政和集邮史料等。世界上有了邮票才出现了集邮,而邮票是由于邮政的发展才产生的,要全面了解集邮首先得从邮政开始。
从古代邮驿到近代邮政:
在古代社会,人们很早就用各种方法来传递资讯。公元前三千年,亚述的商人用泥制的书板与亚洲西部的同行们通讯。这些泥制的书板都是用奇特的楔形文字雕成的。从公元前两千年古埃及的遗蹟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把信件交给帕拉奥国王的送信者的图象。据史料记载,使者出发前,考虑旅途的艰险,把所有财产都给自已的孩子。可见当时的使者送信是一件困难和危险的事情。
我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烽火台传送军事讯息。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更促进了邮驿的发展。这一时期不但建立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驿站网,而且形成了一套邮驿管理的法令和制度。据记载,从最远的边疆到首都咸阳,只要七天就能把文书送到。公元二世纪,汉武帝为了加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开始建立国际邮路,从首都长安西行,经过甘肃,新疆直通波斯和罗马帝国。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唐代设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办的驿站。其中陆驿1297处,服务人员17000人,规定日行70里,急件日行300里。
我国的邮驿制度一直延续了约3000年,到了近代邮政出现后,邮驿还和邮局同时并存了一个时期,直到1914年才正式宣布裁撤。
1840年,英国政府根据罗兰。希尔建议的方案,对邮政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实行单一资费,降低资费标准和预先收费,同时开始使用邮票。由于这一改革带来的明显效益,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邮政制度的改革,标志著近代邮政的开始。1874年在伯尔尼举行了国际邮政大会,对国际邮件互换作了统一的规定。1875年国际总邮政联盟成立,1878年改名为万国邮政联盟。就在这一年,中国试办国家邮政,并且发行第一套邮票。
1898年,清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大清邮政,但实权在外国人手里。1905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但直到1911年才在名义上接管邮政。
邮票的诞生:
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在英国诞生了,5月6日正式使用。这就是以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为图案的面值1便士的邮票。由于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人罗兰。希尔。他原来是一个教员,一生为改革邮政作了不懈的努力。由于他对发展邮政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去世前被授予伦敦市荣誉市民的称号。1979年是他逝世一百周年,许多国家为他发行了纪念邮票。
在使用邮票前,邮件的收费手续十分繁杂,根据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送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费用,并且是在邮件送到后向收件人收费。收费的标准也非常高,最高邮资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就连英国的国会议员也感到是沉重的负担。为此国会竟决定议员享有免费交寄邮件的特权。这些弊病成了邮政事业发展的障碍。
罗兰。希尔为什么会想到改革邮政呢?曾经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个传说是:苏格兰有位美丽的少女,每天有大批向她求婚的信通过邮局雪片般飞来,但按当时的邮件收费办法,她必须为所有这些信件付出邮资,而这笔昂贵的费用是她无法负担的。她只好拒收。而邮局在退信时,又往往找不到寄信人,结果往返徒劳,费力不讨好。这件事促使希尔决心改革。
1837年希尔出版了<邮局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他主张取消议员免费邮票的特权,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不论路程远近,凡不起过半盎司的信件都收费1便士,印刷一种标签,寄信人可以在任何邮局买到,贴到信上,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这种标签就是后来出现的邮票。
邮戳与邮票:
人们知道,邮戳主要是用来盖销邮票的。但是邮戳还曾经是邮票的前身,这点却不一定是大家熟悉的。而且,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邮件又重新用邮戳来代替邮票,甚至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有人戏称这是邮票的"返祖现象",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历史倒退"。
邮戳与邮票有着不可分割而又互为转化的关系,的确是明显的事实。在集邮中,邮戳的地位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不但有人兼集邮票与邮戳,而且还有人专门收集邮戳。西方集邮界有名名言:"今天的邮戳就是明天的邮史"。可见邮戳的重要性。
邮戳的资历比邮票老得多。早在邮票出现很久以前,邮政部门就在邮件上盖一个图章,注明收到邮件的地名,有时还有日期。邮资通常是用红黑两种墨水书与的。红色表示邮资已由寄件人付出,黑色表示需要向收件人收取。
世界上最早的有日期的邮戳是1661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享利。比绍普采用的。
邮戳在邮政事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转化出邮票,而今天,在邮件日趋增多的时候,邮票又开始向邮戳分化。现在许多国家对同时大量寄发的邮件多采用邮资总付的办法,即在邮件上不贴邮票,而是盖上一个"邮资总付"戳。
早期的集邮:
世界上最早开始集邮的人是谁?一直众说纷云。
1840年"黑便士"邮票发行的当天,大英博物馆的约翰。格雷博士出于对邮政改革的关心,专门到邮局买了这种邮票作为纪念品储存起来。他也同样买了首日发行的"蓝便士"。格雷有理由宣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集邮者。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邮票已遍及20多个国家,邮票的种类开始多了,集邮才盛行起来。1852年,地理学家温地美伦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用镜框公开陈列出他收集的88种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邮展览。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都出现了活跃的集邮家。
1861年英国伦敦的柏青巷出现了露天的邮票交换所,那是当时集邮者的聚会处。同一时期,斯坦德牧师在马可巷的教堂里组织了一个集邮会,这是集邮组织的雏形。1865年法国成立了一个集邮团体。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邮组织。1890年比利时皇家集邮俱乐部联合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集邮组织。
随着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成了商品。1856年,16岁的吉本斯开始了他的邮票生意,开办了一家专门经营邮票的商店。几年后,法国妇女尼古拉斯在巴黎因出售邮票而出名。1860年美国也出现了邮票商店。1862年法国开始出售世界上第一本集邮册。(当时是把邮票实贴在册子上的。
集邮活动首先是从欧洲开始的,接着扩大到北美,随着集邮活动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有组织地开展国际性的交往。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这种国际性交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有20多外国家参加,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最早的国际性集邮文献。同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邮展。
1926年国际集邮联合会在巴黎成立。
发展中的世界集邮:
有人说集邮是世界上最风行的爱好。这是不夸张的。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爱好象集邮这样波及到如此广泛的阶层,深入到如此宽阔的领域,而它的势头还正在不断发展。
人数:全世界集邮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因为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计算标准,不同的人估计出来的数字往往是有很大差别。据认为,按人口比例计,北美和大洋洲最多,差不多是每十个人中有一个集邮者。其次是欧洲。发展中国家相对来说少得多。有些集邮家估计全世界有总人数在一亿以上。
目录:邮票目录的出现已有120年的历史。它是收集,鉴别和研究邮票的重要依据。大部分国家都有本国的邮票目录。同时,有些国这有出版了世界邮票目录,通称为标准目录。著名的标准目录有英国的<吉本斯邮票目录>,美国的<斯科特标准邮票目录>,<明库斯新世界邮票目录>和法国的<香槟邮票目录>
报刊:集邮报刊在宣传和组织集邮活动方面无疑起了重要作用。目前,通过报刊发行机构发售的报刊至少有五百多种。中国出版的<集邮>月刊在发行量上居首位。
集邮社团:集邮是一项社会的活动。随着集邮的盛行,人们要求组织起来,于是各种社团出现了。在集邮发达的国家,差不多每一个大小城镇都有集邮俱乐部或其他名目的集邮社团。
集邮展览:展览是集邮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全国性或地区性集邮组织每年都举行邮票展览并颁发奖品。国际集邮联合会经常赞助和支援一些国家举办大型的国际邮展。最初的邮展只限于集邮者向同好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收藏。而现在的邮展则发展成了集邮者集聚的节日。在展览期间,通常都开展贸易活动,组织学术讨论,举办学术报告,以及交换邮品等活动。
集邮在中国:
集邮在中国出现大约比西方国家晚三四十年。1878年中国开始发行邮票,两年后,即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出现了一篇题为<各国信馆之印图>的短文。这是我国最早向公众介绍集邮意义的中文文章。
1911年辛亥革命后,我国集邮活动有了明显的发展。1922年我国第一个有影响的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次年出版了一期会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集邮活动进入了健康发展的时期。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成立,同时出版了<集邮>杂志。集邮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1979年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这是一个统一经营邮票设计,生产和向国内外提供集邮服务的企业。
1980年1月停顿了14年之后的<集邮>杂志复刊。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履的集邮组织,它标志着我国的集邮事业开始了新的里程。
近几年来,我国邮票选题的丰富和设计艺术的提高,对促进人们提高收集中国邮票的兴趣无疑是起了好的作用。

世界上活得最久的人 世界上第一个集邮的人是谁?

世界上第一个姓李的人是谁?

“木子”救命成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讯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孃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母子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李姓族人形成后主要分成两支,一支在陇西(今甘肃),一支在赵郡(今河北)。陇西李姓出了李渊一家,建立唐王朝后,得到空前发展。赵郡李姓也成为当地望族,不断向全国各地扩充套件,到全国各个角落落户。大规模的南迁发生在公元880年,由于唐末爆发规模盛大的黄巢大起义,李氏一族为寻求偏安之地而大举南迁。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所建的政权最多,这在中华姓氏中是比较少见的。李姓先后称帝称王的多达60余人,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共经历290年、24个皇帝,国势强盛、疆域辽阔。
除了李唐王朝,还有东汉初李宪自称天子并在庐江郡建立政权,西晋时期李雄建立大成国,陇西李建立西凉政权,隋末李轨割据自称凉王,李子通在扬州称吴帝,瓦岗李密在洛口自称魏公,沙陀族人李存勖建立后唐,李建立南唐,李希烈在开封称楚帝,北宋初李顺据成都称大蜀王,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西夏,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世界上第一个裸奔的人是谁?

 第一个裸奔者戈迪瓦夫人是贵族,她为拯救人民而大胆行事

历史上第一个裸奔的男人是谁? 亚当 历史上第一个裸奔的女人是谁?夏娃

世界上第一个裸捐的人是谁?

“中国首善”陈游标近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发表了“裸捐”宣言,随后比尔·盖茨的中国慈善之旅再次引发人们对富人群体行善的关注。昨天上午,爱国者总裁冯军在其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上公开表示,“自愿在活着的时候,将个人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成为中国“裸捐”第二人。据了解,自8月9日起,冯军坚持每天发一条感恩微博。在截至到目前的33条感恩微博中,冯军感谢的人既包括自己的母亲,启蒙老师,也包括他的同事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条“裸捐”宣言,就是第33条感恩微博:“感谢生我养我的母亲和祖国,我冯军自愿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将我个人的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身上铺着最爱的中国的五星红旗,我就心满意足了!”记者发现,这条微博的释出事件正好是2010年9月9日9点09分,截至昨晚7点整,已被转发了650次,收到网友500多条评论。“真的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啊?”有的网友有点不解,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在评论中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好样的”、“支援老冯的决定”、“中国真应该多些有责任心的企业家”、“拳拳报国心,值得感动和尊重,我们以此为荣”、……网友们还借助这条微博发出号召:“希望富豪们都行动起来,不强求他们全捐,只希望他们能把这个捐献慈善意识更高地提起来。” (戚庆燕)

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人是谁?

第一个上网的是美国军方的研究员。
网际网路最早的是美国军方为了发展军事战略,

世界上第一个飞人是谁

J博士,第一个罚球线起跳扣篮的人,MJ的偶像

世界上第一个艺人是谁

吴著豹

世界上第一个抽菸的人是谁?

亲爱的楼主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明知不可以,偏要喜欢你,许多人都是这样!然而很多时候往往会伤害到自己。等到过了很久以后,你会发现当时觉得自己很可笑,有点傻傻的感觉,甚至感觉自己很幼稚! 所以有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放弃,在明明知道不可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选择放弃了,长痛不如短痛,放弃后给自己一杯冰凉彻骨的水,浇灭心中的火,在雨里狂奔,狂歌醉吟 都未尝不可,!为的就是以后能够得到幸福,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不要因为一颗花的枯萎而忽略了整个花园,张开双手,你会得到更多的美! 流星固然美丽,但你可知道,任何一颗星星都有它美丽的一面,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只要用心去发现,许许多多的美不比你现在的他差,!好了,话就说到这里,人有时候需要静下心来,用心去想,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会是幸福的人,希望你得到自己的幸福!~
如果本人的回答有不准确的请见谅!

在古代,欧洲人并不吸菸,也不知道菸草这种植物。菸草生长在美洲,哥伦布在那里发现了它。后来他返回欧洲,把菸草的事儿对大家讲了。他说,美洲印第安人经常吸菸。 有这样一种吸菸的方法:在美洲印第安人把一些菸草扔在火上,然后用嘴叼著长管子的一端,将另一端方在火焰的上方,这样就能把烟吸入口中。 大约在1560年,一个叫让.尼科的法国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他对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兴趣,其中有些植物和欧洲的差异很大。他和其他人常用菸叶止痛,想用这种方法止痛。我们现在说,菸草含有“尼古丁”,“尼古丁”这个词就来自这个人的名字。 其实用菸草治病的方法很多。有时马病得很厉害,连路都走不稳。于是有人将菸草的烟吹入马的鼻腔,认为这样一来马的病似乎就会好些。可怜的马呀!现在再不会有人给马吹烟了。 英国的雷利爵士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期很有名望。他周游各国,学会了吸菸。返回英国后,并没有停止吸菸。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偷偷地吸上两袋。有人进来时,他就很快地将菸斗藏起来。但是,有一天 ——据故事所述——他的动作不够快。一个人进来发现房间里烟雾腾腾,雷利口里直冒烟。于是这个人拿起水来就往雷利身上泼,以为他着火了。这个人跑出房间,把这件事告诉了大家。 从此以后,吸菸就不是祕密了。雷利把这件事告诉了伊丽莎白女王,并说他可以称出他所吸的烟的重量。女王不相信,就让他来解释。 “首先,”他说,“我称出菸叶的重量,在将它放入菸斗内吸掉。然后称剩下的菸灰——将菸灰从菸斗内取出,放在天平上称一下。菸叶和菸灰的重量大不相同。菸叶必定比菸灰重,二者之差一定就是烟的重量了。” 主意是好的,但雷利还是错了。因为任何物质燃烧时都需要氧,这些氧通常来自空气。雷里的菸草燃烧时也需要从空气中得到氧,但菸叶里原来并没有氧,只是当雷利吸菸时,氧气才加了进来。因为氧气的重量加进来了,所以烟的重量就大于菸叶和菸灰二者重量之差。 雷利生活困苦,死于1618年。他死时泰然自若。就在临终前,他还吸了一袋烟。 香菸 菸草是土生于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其叶子可用来口嚼或做成卷菸来吸。最早享用菸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红人。当欧洲探险家抵达新大陆时,菸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十六世纪,菸草被传入欧洲,然后再流传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纪以前,菸草大部分以咀嚼、嗅闻(snuff)、菸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制造香菸的机器被发明,纸菸成为菸草使用的主要型式。 在国人众多的嗜好品中,崇洋媚外之风越刮猛,唯独香菸这个为国家创造最大税利的奢侈品最使国人扬眉吐气,尽管洋菸在80年代的中国各地也神气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国产烟最终还是打败了这些侵略者。 高档香菸吸引人之处在于其优美醇和的香气。同样是菸草,同样只是吸吸它的烟气而已,人们竟愿意用百倍的价钱买来享受,这同香水的情形一模一样——香气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戒菸”口号震天响,菸民仍有增无减,看来,要消除香菸的危害还得另辟蹊径。目前医学界认为最好是研制出无害的“保健烟”取代对人体健康有损的香菸,这个计划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段进行。首先将焦油含量降一半,再降低尼古丁含量,再降低焦油含量……直至降至对人体完全不造成损害为止。 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讲讲容易,做起来难。你把焦油和尼古丁去掉一些,菸民们就接受不了,说是“没劲”。唯一的办法是加香,骗骗“瘾君子”的嘴巴和鼻子,让他们慢慢忘掉熟悉的气息而逐渐喜欢上对人体无害的香味化合物。“加香”当然是加天然菸草或酷似天然菸草的香味成份。 日本最早找到一个替代物,这就是目前风靡世界的据说能“治百病”的草本植物——芦荟,芦荟叶子烤干以后适量加入菸草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油和尼古丁,而“吃味”与菸草最接近。当然经过调香师再配一种专门的“芦荟保健烟香精”加进去以后“菸民”就更欢迎了。日本科技界称芦荟保健烟的问世是“本世界菸草工业的一大革命。 加香技术对鼻菸的制造就显得更重要了,因为鼻菸只嗅闻其香气,没有点燃抽吸,所以加入的香料也与卷菸不同。当然,那个时候只有天然香料,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合成香料还没有出世呢。 菸草被用来做香菸产生于近代, 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之战. 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菸的大量氾滥. 在一战和二战间, 香菸大量分发给士兵. 二十世纪后半期,香菸的危害开始被广泛宣传,在烟盒上业出现了吸菸有害的提示. 所以第一个抽菸的人应该美洲的印第安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