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德昭 赵德芳 赵德芳,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火烧 2021-11-06 01:15:21 1156
赵德芳,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

赵德芳,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是病逝的。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但是现在网上却有些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想象,臆断“赵德芳是被害的”。

扩展资料:

家族成员

父亲:宋太祖赵匡胤;母亲:不详

长兄:滕王赵德秀,早亡,孝惠皇后贺氏所生。;次兄:燕王赵德昭,孝惠皇后贺氏所生,其九世孙为宋理宗赵昀;三哥:舒王赵德林,孝惠皇后贺氏所生。

妻妾:焦氏,彰德节度使、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之女;卫国夫人,符氏;秦国夫人,王氏;颖川夫人,李氏。

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也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是正义化身。熊大木《杨家将传》中的“八王”署名是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杨家府演义》中的“八王爷”署名是赵德崇(这是宋太宗长子赵元佐的原名)。

包公案、五虎平西演义、白眉大侠等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八贤王”赵德芳,实际是宋太宗的八子赵元俨,卒于仁宗庆历四年(1044),时人称之为“八大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德芳

赵德芳的后代

赵匡胤死的不明不白,弟弟赵光义做皇帝后一直到北宋灭亡都是弟弟的后代继承皇位到北宋灭亡,政权南迁时,宋高宗之子在“苗刘之变”后夭折,继嗣无人。高宗帝终于收养了太祖后裔为子,即后来的宋孝宗。至此,皇位终于又回到了太祖后裔的手中。

据说赵构晚年梦到太祖托梦与他,告诉他斧光烛影的故事,赵构心中不安,又无子嗣,便立了孝宗。 南宋第二代皇帝就是宋太祖儿子赵德芳的后代。 赵匡胤后人做皇帝的有四人,分别是: 孝宗赵伯琮(后改名赵睿)、光宗赵敦、甯宗赵扩、理宗赵与莒(昀) 巧合的是孝宗又无子嗣,选德芳兄长德昭后人为帝,也传四人,度宗赵孟启、恭帝赵显,端帝赵罡,卫王赵昺(宋朝最后一个小皇帝) 算起来太祖、太宗皇帝后人做皇帝,总加都是9人。也算“平分天下”了。 哥哥的后代9人做皇帝,弟弟的后代也是9人做皇帝,哥哥的后代做皇帝基本都是南宋皇帝。 记者近日在广东高要采访时发现,莲塘镇生活着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后裔2万多人,他们的家中大都悬挂着赵匡胤等18位宋朝帝王的彩图画像。尽管默默无闻地过着幽静的田园生活,但提起他们曾经辉煌一时的先祖,每个人的言语谈吐中仍流露出一种自豪感。   小孩也知先祖是“大宋天子”   据村民们介绍,南宋以来,中原战乱,江南狼烟,赵宋族人纷纷南迁避乱,经绍兴、诸暨、福州、潮汕及广州、肇庆各地,尔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历尽沧桑。目前仅在高要莲塘一镇,就有赵氏一脉2万多人,与其先祖发祥之地东京汴梁(现河南开封)的赵氏后裔人数亦在伯仲之间。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贤王

赵德芳被称为八贤王,是从南宋开始的。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兵俘虏,赵构建立了南宋,但是依然被金兵不断进犯,北方和开封都沦陷了。宋高宗时期,任用了岳飞这样的大将,同时更为器重秦桧这种奸臣,把岳飞陷害至死。

162年,赵德芳的后代赵昚继位,励精图治,立志收复失去的土地,启用一些主战的人,鼓励农业,恢复经济,还为沉冤的岳飞昭雪。百姓痛恨赵构的不作为和秦桧卖国、陷害忠良等行为,就创作了杨家将的爱国事迹,逐步加入其它忠良的故事。

当时的百姓迫切需要有一位惩杀奸佞、保护忠臣的人,为了适应这种情感,就需要给之前编的故事加一个身份,可以权衡各方的势力,而且能够监督皇上的贤王。当时正处于赵昚的统治时期,而他又是赵德芳的六世子孙,赵德芳就被美化为八贤王了。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 ,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六世孙为宋孝宗赵眘,七世孙为宋光宗赵惇,八世孙为宋宁宗赵扩。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也被虚构为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是正义化身,出现于杨家将、包青天、三侠五义等故事中。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开宝九年(976年),赵德芳出阁,宋太祖赵匡胤授其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同年四月,曹翰攻克江州,宋太祖下诏增加赵德芳的食邑户数。十月,宋太祖赵匡胤去世,赵德芳叔父、晋王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继位后,授任赵德芳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冬天,加任检校太尉。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三月,赵德芳病逝,时年二十三岁。宋太宗亲临哭祭,停止朝会五天,追赠赵德芳为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来加赠太师,改追封为楚王。

宋徽宗时,改追封为秦王。

从宋代至今的各种史料(包括各种正史、文人笔记、以及野史、小说)中,均无“赵德芳是被宋太宗所害”的记载。但是现在网上却有些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想象,臆断“赵德芳是被害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德芳

赵德芳为什么被称为八王爷?

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个“八贤王”,是赵德芳,每当杨家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八贤王”往往凭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出来主持正义,对付奸臣潘仁美,救杨家将于危难之间。

单田芳的评书《白眉大侠》里也有赵德芳,也称八王爷。据说赵德芳他被宋仁宗封了八个王的称号,同时享受八个王爷的俸禄。在单田芳《龙虎风云会》评书中,对这八个王号有具体讲解,分别是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靖王,七贤王,八大王。至于宋仁宗为何对他有这么高的封号,这里主要有一个原因,说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让了皇位,受人赞誉和爱戴,被赐八王俸禄,人称“八王爷”。

在历史上,赵德芳哪是什么老八,连老五都不是,他是老四,真正的四王爷。赵匡胤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是滕王赵德秀,次子是燕懿王赵德昭,三子是舒王赵德林,四子是秦康惠王赵德芳,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赵匡胤当上皇帝后,若以“子承父业”的规矩,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二人,但到最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当了皇帝,“兄终弟及”了,至于赵德昭和赵德芳,《宋史》给了一句十分模糊的话,叫做:“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

朝中百官自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坊间百姓却想“伸张正义”,便杜撰出一个“八贤王”,让他作为正义的化身,来伸张正义,铲除奸臣,揭露阴谋。关于这段历史的《白眉大侠》中的赵德芳如此,《狸猫换太子》里的包公也是如此,那个包公也是杜撰的,因为历史上《狸猫换太子》主角宋仁宗继位时,包拯才刚刚考上进士,不可能审理这么一桩惊天大案。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历史上的八贤王是否真的是赵德芳?

历史上存在赵德芳这个人,但没有八贤王的说法。赵德芳过早离世,相关的史料很少。八贤王是不存在的,是小说演义和戏曲艺术上虚构的人物。

赵德芳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太宗赵光义之侄,宋真宗赵恒的堂兄,北宋宗室。历任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检校太尉等。太平兴国六年,病逝,时年23岁,追赠中书令、岐王,谥号康惠。后加赠太师,改封楚王、秦王。

在戏曲演义中,赵德芳也被虚构为正气凛然的“八贤王”形象,是正义化身。出现这么一个贤王,跟北宋朝的历史背景脱不了关系,北宋战争频繁。百姓需要一个忠臣贤君,需要一个开明盛世,于是八贤王这个形象应运而生。他更多的是承担着百姓厚望,满足了群众圣君贤相的需求。

扩展资料:

赵德芳的父亲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作为皇族宗室的一员,受过良好的教育,年纪轻轻人品德行颇为让人称颂。在当时许多人都以为,他很可能会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但赵匡胤突然暴毙,赵光义弟继兄位,成为了宋太宗。至尊之位与赵德芳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随后没多久,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这个曾经极有继承皇位的人,被宋太宗猜忌,随后自刎而死。公元981年,赵德芳病逝,年仅23岁,谥号康惠,又被追封为楚王。虽然在他死后,宋太宗曾来哭祭,但很多民间野史说前者很可能是被后者所害。

赵德昭 赵德芳 赵德芳,宋朝八贤王赵德芳简介及怎么死的?

宋太宗死后,皇权重归太祖一系,后来的宋孝宗便是赵德芳的后代。出于美化这位宋初皇子的目的,赵德芳便成为了民间艺术家笔下的八贤王,流传于后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德芳

"大郎替了赵匡胤,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被马踩如泥,四郎五郎..."求全

四朗失落在北方五朗出家当和尚六朗苟活在世上七朗万箭穿胸膛

宋朝八千岁是不是赵德芳

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四子,是宋真宗的堂兄,其三叔宋太宗继位后被封为兴元尹。英年早逝,死因不详,追封楚王,谥康惠,后改封秦王。

包公案、五虎平西演义、杨家将等文学作品与民间传说中赵德芳为“八贤王”。但实际原型应该是宋太宗的八子赵元俨,卒于仁宗庆历四年(981),时人称之为“八大王”。 宋朝(58)贤王(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