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家最近出台的新政策2019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

火烧 2021-11-14 05:47:51 1062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林泉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疗、农民粮食补助提高、增加农民投资、着力加强农田水质、农村资源、交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林泉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疗、农民粮食补助提高、增加农民投资、着力加强农田水质、农村资源、交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对增加农民收入采取了哪些措施

主要是对农民加大的直接补贴;扶持特种养殖种植;扩大银行农村贷款业务。
农民还是不要指望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来发家祝福。
农民兄弟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流血流汗来富家强国

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发展经济作为。开展现代农业等等。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用英语?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strive to increase peasants' ine

怎样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边干活一边唱千方百计呗!

论述我国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财政政策!急~~求高手速度解决

一:粮食最低限价
二:农民就业指导,培训,上岗
三:最低工资保障,低保户资助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单纯靠增加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这种增长是低效率的增长,而且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农业增长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实现农业集约经营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据资料显示,上世纪50—80年代世界农业发展中,科技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贡献为80%,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73%,今后世界农产品增加量83%都将靠科技来实现。科技对农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2 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非农产业是农业增收的重要途径,而且由于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首先,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其次,必须把乡镇企业的发展纳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最后,必须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
3 改革户籍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长期以来实施的严格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市场体系建立。因此必须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改革户籍制度,首先要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彻底打破“二元用工制度”,使劳动力市场机制发挥基础的资源配置作用。另外,必须建立起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这样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使劳动力的收入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最后,要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正常流动的政策,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保证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合理流动,保障农民工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4 调整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以最大的限度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结构上,必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地区交通、供电、供水、水利设施等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要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力度,以财政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且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从价格、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外,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农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发放,提高财政支农的使用效率。
5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而要提高农民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首先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条件虽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参差不齐,更严重的是还有大量适龄儿童辍学在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教育条件。
其次,政府应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民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由于农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因此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导致农业生产率水平低下,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另外,由于农民知识水平和技能有限,流入城市后,在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过程中,与城镇劳动力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只能获得较低收入。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必须全面开展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取消农业税真的能增加农民收入吗

农业税取消了 粮食也会对应的降价 所以农民的收入仍然是那么点
同理 即便粮食税增加十倍百倍 农民照样有收入 因为粮食会对应的涨价 一直涨到能抵消税务和成本为止
事实上 大多农业方面都有补助

国家最近出台的新政策2019 国家哪些政策会增加农民收入

从国家职能的角度来看,政府该怎样增加农民收入

要因地制宜,我们是这样做的————
冯村镇发展设施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冯村镇辖13个行政村,9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645人,耕地面积4.48万亩。境内光热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灌溉设施齐全,渠井双保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冯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特色经济富民强镇的思路和“根本在特色、做大在规模、做强在品牌、关键在提升”的发展一乡一业总体思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工业强镇和四大产业建设,基本形成了“西棚、东果、镰山林牧”的产业格局,以设施农业和畜牧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正在崛起。
二00八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了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2元,排名渭南市乡镇22位,全县第5名。
(一)
冯村是渭南市设施农业的发源地,更是大荔县设施农业的亮点和看点。早在1993年,当人们为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研讨徘徊时,冯村人在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山东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发展了高效设施农业——日光温室黄瓜种植产业,当年新建大棚168座,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成功的经验和实在的效益,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参与这个产业,找到了一条调整产业结构的致富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设施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升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全镇日光温室和大中棚建设量已达6500多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一万余亩。主栽品种为反季节温室黄瓜,搭配种植西瓜、厚皮甜瓜,大棚油桃等,产值超过1.2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的70%以上,种植户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形成了洛河沿线“多村一品”的十里无公害温室黄瓜产业带,成为陕西省最大的集群产区和特色农业亮点,被誉为“中国西北温室黄瓜之乡”,注册的《洛水牌》黄瓜条直、味浓、无公害享誉大江南北,在西北、华中、华北等大中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较好的市场知名度。2003、2004年相继通过了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又通过了基地和产品复审工作,并被确定为陕西省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新建的300多座大棚,增收600多万,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平均增加收入240元。
在整个产业发展中,冯村镇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本棚经念到底。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从服务产业发展着手,切实转变职能,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重点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等项目。特别是充分运用2007年度被确定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试点乡镇的契机,完成投资1881万元,新建大棚500多座,棚房400多间,电力增容360KVA,安装温室自动卷帘机200多台,有力地提升了产业规模和档次。多年来,累计完成投资3100万元,衬砌渠道71千米,新打机井101眼,铺设暗管50.2千米,完成农网改造38.6千米,硬化道路50.6千米,切实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高起点、高规格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示范园,加强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了产品交易市场,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带头人和营销队伍,提高了农民和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党川是发展特色农业的佼佼者,陕西省日光温室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他们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坚持把发展日光温室黄瓜作为“兴村富民”的主要抓手,努力营建长久不衰的发展氛围。在日光温室建设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地块、统一建棚、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套设施。棚区实现了暗管输水、节水灌溉、臭氧灭菌、自动卷帘等先进生产工艺。全村日光温室大棚680棚,户均1.7个、并建成了高标准示范园四个,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模式,为全县乃至全市温室生产发挥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00八年,党川村黄瓜棚均产量达到1.26万公斤,棚均收入2.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950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知名度不断提高。今年3月,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启动仪式在党川村举行,进一步促进了全镇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设。
党川村是大荔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去年开始,他们投资8万余元新建了村部,在协会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新全瓜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广场,硬化了全村所有巷道,实施了亮化工程。同时投资了30多万元,建立了瓜果菜交易市场和信息网站,为产业发展、科技推广、信息传递、产品营销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促进了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
冯村镇发展设施农业15年的实践和探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我们从考察学习到示验、示范,再到推广、规模扩张,都是立足冯村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利设施条件优越,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科技意识强的实际而逐步发展的。
二是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土地的调整流转,棚体的建设、品种的选择确定,栽培管理及销售都需要乡村干部做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征得群众的同意,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干成、干好。
三是必须抓好“示范、引导”,强化政府服务。
1.组织领导、行政保障。乡村要成立一定的组织,用行政的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推进工作。
2.项目倾斜、政策扶持。政府要把各项涉农项目,如水利、电力、道路、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向这一主导产业倾斜,进行政策扶持。
3.灵通信息,舆论宣传。要把这一主导产业相关的种子、管理技术、销售价格、气候变化等信息及时传递给群众,让群众掌握变化了的情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调整棚内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对产品要进行广泛的宣传。
4.示范引导,科技服务。乡村两级要通过抓示范园、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促进这一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培养一批土专家、能人、树立一批典型并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
(三)
通过调查研究,冯村的设施农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设施农业的发展壮大,做为冯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1.特色明显规模不大。设施农业在冯村已有近一半的村发展起来了,总面积虽然达到了一万余亩,但仅占总耕地的23%。规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须大力发展规模。
2.市场宽阔,宣传不够。冯村镇年产黄瓜30万吨,产值1.2亿元。产品销路一直很好。但产品的包装需要改进,也需要进一步搞好宣传,打响品牌,搞好营销。
3.服务产业,有待提高。在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上做文章。要通过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姻,把设施农业最先进的品种和管理技术引进到乡、村,抢占科技先机,并成为市场优势。同时,对一些新的品种仍然需要先行小范围示验,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成功了再推广,最大减少农民群众的损失。政府还必须从用地、技术培训、项目、资金等方向向主导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倾斜。如“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百万亩蔬菜工程建设项目”。这些措施都将有力地促进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张,把“一村一品”尽力做成“一乡一品”,全力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冯村镇党委 薛九运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让城市和农村互动起来,各取所需。农村人喜欢城市,城市人喜欢农村,充分利用这点,我相信农民的收入自然会提高,当然如果你具有国际眼光的话。可以打造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农业环境,这样让农民融入到现代的商业氛围中,才能让农民彻底的富裕起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