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癖吧 唐伯虎本是精神潔癖的藝術家,爲何被 “玩轉”成風流浪蕩
唐伯虎本是精神潔癖的藝術家,爲何被 “玩轉”成風流浪蕩
撰文|趙立波
公元1524年1月7日,帶着無限淒涼,明代最具突破性的藝術家唐寅病逝,享年53歲。作爲明代畫家標誌性的人物,如同一幅大開大合的畫卷,意境雄渾,姿態萬千。在如夢似幻的桃花塢,他開拓着自己的精神空間,筆墨的丹青吞吐着蒼老的大氣,畫紙之下流淌着無聲的山河。
唐伯虎畫像
唐伯虎一直以“風流才子”、“玩世不恭”、“富家子弟”等等形象出現在熒屏和大衆感官裏。其實歷史上的唐伯虎一點也不“風流’,相反是一個反擊當時假道學的剛正之士。當歷史已經褪去不必要的標籤,開始顯現本來的面目。
唐伯虎畫像
(一)、務實肯幹的子弟,一心想走科舉道路,面對親人相繼離世的“比誰慘”,他咬牙學習,無奈中途再度遭遇橫禍,從此人生徹底轉向。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的二月初四的寅時,在蘇州的吳縣閶門一戶唐姓人家得了一個孩子,於是取名唐寅,在地支中寅爲虎,加之又是長子,故取字爲伯虎。他的父親是開酒館的,童年的唐伯虎非常懂事,經常在店裏充當小夥計,過着“鼓刀滌皿”,“纏雞握雉”的生活。【1】十三歲那年,唐伯虎才接受正規的私塾教育,年少的唐伯虎刻苦學習,天資聰穎加上格外用心,在參加府試考試後,取得了“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2】
《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十六歲的唐伯虎一時之間成了蘇州有名的秀才,此時他不光寫詩作文,在蘇州濃厚的藝術繪畫的環境裏,表現出了超長的繪畫天賦。但在少年唐伯虎的眼裏,這些只侷限於愛好而已,他所追求的是和天下所有人追求的“學而優則仕”儒家信條,中規中矩走上科舉的仕途道路。然而,正當唐伯虎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時,他的感情世界遭受重大打擊。父母、妹妹和妻子相繼去世,這種悽慘對人的打擊都是致命的,似乎只有朱元璋和他能夠體會這種天地傾塌的悲痛。爲實現人生的科舉夢想,他在悲痛欲絕的時候,還在伏案苦讀,堅決要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對此他下決心說:“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夜讀》
《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科舉之路彷彿對他打開了希望的大門,在弘治十一年(1498),唐伯虎在南京的鄉試中一舉奪冠中了頭名解元。這時的唐伯虎一掃家門不幸的淒涼,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如同在他的《詠雞》詩中“一聲啼散滿天星”,而他也相信,自己的仕途之路靠着自己的真才實學“轟開”一條光明大道。命運再次與唐伯虎開了一個玩笑。
唐伯虎影視形象
轉年唐伯虎赴京考試,由於此時的他已經聲名遠播,引起了廣泛關注,加之進京後,遍訪名流,尤其是拜見了禮部侍郎程敏政後,對其此後的遭遇埋下伏筆。程敏政是過往的鄉試主考官,又恰恰與李東陽主持這次會試。結果,受到一同參考的舉子和同鄉學友的污衊,以科場舞弊嫌疑被捕入獄。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瞬間將唐伯虎擊垮,他感嘆自己“有過人之傑,人不歆而更毀,有高世之才,世不用而更擯。”【3】現實的道路被徹底堵死,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的唐伯虎,這種打擊讓他轉向藝術空間尋找心靈上的安慰與寄託。
桃花塢
(二)、唐伯虎的的藝術成就到底有多大?狂傲並不放蕩,他是一個潔癖藝術家。
弘治十四年(1501)的早春二月,氤氳的江南,彷彿到處結着美麗的愁怨。唐伯虎靠着賣畫的一點積蓄和朋友的資助,在蘇州城北的桃花塢建了一座古樸清幽的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和“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從此過上了“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爲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的生活。
桃花塢
儘管如此,唐伯虎未能泯滅儒家早年的信條,正德九年(1514),大明王朝的寧王朱宸濠蓄意叛亂,爲了廣植勢力和聲望,拿出重金聘請名滿吳中的才子。如同李白投奔永王李璘一般,沒多久,唐伯虎就發現朱宸濠的謀反之心,這對於儒家教育背景和務實人家長大的唐伯虎來說無異於巨大刺激。爲此他開始了裝瘋賣傻走上文人避禍的老路。此後經常是裸衣狂飲,瘋瘋癲癲。在寧王面前越發表現的毫無才華,詩畫更是粗俗不堪,簡直讓寧王“煩死了”,最後將其以“狂生”爲由遣送回蘇州。
《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此後,唐伯虎每次想起南昌之行如同噩夢,他曾這樣寫到:“滿腹有文難罵鬼,措身無地反憂天。”【4】按照唐伯虎的想法,人生本來是純淨的,可當他經歷漸多後,才發現到處充斥着鬼魅,而自己如此失敗可憐竟然還心憂天下。
此後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冷靜下來,他開始看破功名利祿,尋找真正的自我宿命,對於爭名奪利,唐伯虎用一句詩這樣形容說:“他人謀我我謀他,冤冤相報不曾差。”【5】他根據《金剛經》中“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爲此他給自己取了“六如居士”的名頭。這是個相當艱辛的男人,當遭遇一切挫折之後,冷眼旁觀世界,反而專注藝術創造,讓他的人生瞬間飽滿起來。
唐伯虎理想的世界
天地小了,心胸大了。
決定唐伯虎歷史地位和價值的,最終還是他極端的繪畫之美。幾百年來,正是靠着唐伯虎的才華吞吐出非凡的大氣象。當時明代畫壇分爲兩派,一派取法南宋,另一派取法北元。唐伯虎學畫最初師從沈周,後又師從周臣,在其不斷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讓他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明四家”,由此讓他成了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畫,表現了江南風光和竹籬茅舍的清幽境界,這個精神潔癖的畫家尋找安放內心的地方。此外他對於人物的創作多取材於神仙故事、高人韻事和他所向往的才子佳人,這些都說明了唐伯虎內心的清淨與超脫,嚮往着美好的生活。

唐伯虎理想中的生活
(三)、唐伯虎的“小黑粉兒”,被一直“帶節奏”的演繹,最終被描畫成了風流浪蕩的文人。
從小努力科舉,經歷家破人亡,科場打擊的唐伯虎,只是安心創作尋找美好生活的人爲何被後世演繹成風流浪蕩,花心大蘿蔔的形象呢?電影中的橋段《唐伯虎點秋香》和所謂的“九美圖”,無不把他塑造成沒事寫詩作畫,天天泡妞採花,嬉笑浪蕩,從藝術形象上徹底將其塑造成一個紈絝子弟,略有才藝的市井之人。唐伯虎的形象也一直被長期“帶節奏”。對於唐伯虎當今的形象的造成,起了直接的決定的作用, 最主要的要算《九美圖》和《三笑姻緣》。
《九美圖》
其中《九美圖》說唐伯虎娶了九房妻室,九個漂亮妖冶女人薈萃一堂,而唐伯虎過起了皇帝般的滋潤生活。其實這幅《九美圖》是唐伯虎在江西寧王府時給朱宸濠所畫。後來被唐伯虎的“小黑粉兒”帶節奏演繹成他娶了九房妻室的才子佳人小說。至於說唐伯虎的第九個老婆叫秋香,更是子虛烏有。那麼關於唐伯虎的這些“緋聞”如何被傳播開來的呢?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其著作中記載,說唐伯虎仰慕華虹山學士家婢女,於是化妝成僕人,最後終於娶到,後來真相顯露,華家爲辦嫁妝,與唐伯虎締結婚姻。這種情況,恰恰說明唐伯虎在民間的極大影響力,可謂“超級大V”,許多人更願意將他塑造成心目中的樣子,何況,才子歷來都是放蕩不羈的啊?
《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這些均是唐伯虎粉絲們的一廂情願,真實的唐伯虎前文已經大致講到,自從家破人亡之後,他接連遭遇科場失意,本來想成爲一名學者,研究數學、曆法、氣象、五行等,但最終還是因爲從小的天賦轉向書畫詩文創作,成了支撐蘇州畫派的頂級大師。他生活上並不放蕩,只有一房妻室,後因感情不和分開,才續娶了一位姓沈的女子爲妻。唐伯虎爲人極講教化,爲此還寫了大量的勸世詩,希望世人能夠嚴於律己,其生活態度相當嚴肅,甚至是具有精神潔癖的人。他的一首“焚香默坐歌”這樣寫到:“心中有甚害人謀?口中有甚欺人語”。爲人能把口應心,孝悌忠信從此始……。”
唐伯虎書法
袁枚讀了唐伯虎的詩後,讚歎說:“說盡假道學”。正因唐伯虎鄙夷假道學,追求正直剛正的處世態度讓他在明代士大夫的輿論評價中名聲一直不錯。五十三歲那年,唐伯虎走完了他曲折的人生和漸近佳境的藝術高峯,明代最有成就的畫家“才雄氣逸,花吐雲飛”、“風流文采,照映江左”的他徹底完成了自己的人生畫卷。桃花庵的主人離去,多少後人依舊懷念那個安靜、恬適、美麗的屋子,而那些畫卷都在時間的塵封下,卻愈加大放光彩,將明代的藝術歷史熨燙的閃閃發光。
唐伯虎畫作
註釋:
【1】楊靜庵《唐寅年譜》
【2】《唐寅年譜》
【3】《唐伯虎墓誌銘》
【4】唐寅詩作《漫興》
【5】《醉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