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 道德真经注(河上公)简介
道德真经注(河上公)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道德真经注 河上公 编 著:原题为汉河上公章句 卷 数:四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知字号 涵芬楼本第363册 新文丰本第20册 三家本第12册

道德真经注(河上公)简介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道德真经注(河上公) 编 著:原题为汉河上公章句 卷 数:四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知字号 涵芬楼本第363册 新文丰本第20册 三家本第12册 道藏提要:编号677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道德真经 第9册道德真经注,又名《道德真经注》。相传为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其时代及作者历来众说不一,据近人王明考证,应为东汉黄老学者之作。原书四卷(或作二卷),有敦煌唐抄本(残本)、日本天文旧抄本、《四部丛刊》影宋本,明世德堂刊本等诸多版本。《正统道藏》本四卷,收入洞神部玉诀类。此书以汉代黄老家清静无为之说注解《老子》,言治国治身之要,而归本于「自然长生之道」。作者认为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皆以清静无为为本,以道德化民之治为上。治国者当修道于己,公正无私,去除贪淫奢侈,为民兴利除害,以不言之教治国化民,其言治身养生之道,则倡导除情去欲,怀道抱一,内守五脏之神,呼吸精和之气,爱精重施,存神养性,是为自然长生之「常道」。总而言之,此书反映东汉黄老之学从经术政教之道向神仙道教自然养生之道转化之特征。魏晋以后,此书成为道教重要典籍之一。
很赞哦!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