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港古镇游玩攻略 靖港古镇的历史渊源
靖港古镇的历史渊源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
曾有“小汉口”之称。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
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
”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
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
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
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
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
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
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
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
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
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
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
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
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
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
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
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
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
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

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
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
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
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
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
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