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美援朝 援老抗美防空作战的历史背景
援老抗美防空作战的历史背景
帮助修建公路。
老挝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也没有铁路。
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乡村路。
应老挝人民党和政府请求,自1962年至1978年,中国无偿地为老挝修筑了7条沥青路面公路。
修筑丰帕公路。
这条公路由丰沙时至帕卡,由云南省派出的技术考察团负责勘察设计,由昆明军区和铁道兵各组织1个工程大队,共4300余人,另有1个民工大队,共同担负筑路施工任务。
施工于1962年2月开始,于1963年3月15日,全线竣工。
公路全长81公里,有桥涵209座。
老挝首相将这条公路命名为“老中友谊路”。
修筑孟赛分别至波亭、孟夸、孟洪的三条公路。

这3条公路由中国交通部第2公路勘察设计院负责勘察设计。
担负筑路施工任务的有援越筑路的第5支队、云南省第1民工总队及部分后勤部队。
他们于1968年9月下旬开始动工。
经过3年多艰苦奋战,于1972年3月,3条公路全部完成,全长293公里,从而使老挝北部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
修通北线和孟北线公路。
这两条公路以老挝发展地方经济,开展抗美救国斗争有重要作用。
由贵州、山西、云南3省交通局负责勘察设计。
中国援老筑路指挥部率4个工程大队和云南省民工总队,共同担负施工任务。
于1971年10月动工。
经过2年多的紧张施工,到1973年底,孟北线和北线公路同时竣工。
孟北线全长51.5公里,有桥梁14座,涵洞191个;北线全长115.5公里,有桥梁21座,涵洞373个。
修筑新东线公路。
该线由纳双至孟献,长度约为300公里,要反复跨越高山峡谷,工程特别艰巨。
1973年7月7日,工程兵和昆明军区在北京共同召开援老筑路工作会议。
会议由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查玉升主持。
会议总结交流了以往援老筑路经验,研究了援建新东线的具体部署。
该线的勘测设计任务由贵州省交通局承担。
中国先后动用了6个工程大队施工,5年完成任务。
新东线公路于1978年3月胜利竣工,全长280.867公里,桥梁32座,涵洞904个。
其中楠乌河大桥9孔256米,是中国援老修建的桥梁中最长的一座。
新东线交付使用后,老挝政府将其命名为“老中友谊一号公路”。
老挝公共工程和交通运输部部长萨南在交接仪式上说:“中国援建的‘老中友谊一号公路’是中国筑路干部和工人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英勇精神的历史标志,它将永远树立在这块英雄的老挝土地上。”
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了援老筑路的全部工程。
1962年2月到1978年5月的16年中,中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大队,直接施工力量7万人,投入主要施工机械2250多台,总计修建公路822.4公里,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铺设沥青路面485万多平方米。
平均每公里的造价为当时中国人民币31万余元。
老挝人民革命党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民为老挝人民所做出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
1974年10月10日,老挝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部参谋部写信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中说:“中国人民的援助,是在真正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援助。”老挝人民革命党代表团在老挝的烈士陵园向中国烈士献花圈时表示,“对于中国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在心。”1978年3月17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主席苏发努冯签署了《关于表彰中国工程队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授予中国筑路工程队指挥部一级自由勋章,第725、726、727、732、733、734大队及7个分队一级劳动勋章,17个单位和2名个人二级劳动勋章,黄小毛烈士等3人一级英雄勋章,另外207位烈士二级英雄勋章。
政府总理凯山·丰威汉签发了给中国筑路工程队2498位立功人员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