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湖北武汉这个城市怎么样 武汉:一座自我生长的城市
武汉:一座自我生长的城市 武汉 Wuha 以洋务运动为契机建立的武汉大学,没有错过这片土地上每一次动荡。而本是为了怀恋家乡的樱花,已经成为了新世纪年轻人们的打卡景点。 「 ”你们知道吗,虽然我们平常是
武汉:一座自我生长的城市

武汉 Wuhan 以洋务运动为契机建立的武汉大学,没有错过这片土地上每一次动荡。而本是为了怀恋家乡的樱花,已经成为了新世纪年轻人们的打卡景点。 「 ”你们知道吗,虽然我们平常是说秦汉,一般说汉是继承了秦的遗产,后代又延续汉的体系,但实际上他们的文化是大有不同的。” 「 ”是因为秦是法家,汉是老庄和儒家吗?” 「 ”这种宏观历史的问题确实有,但是我说的是很日常生活的这种文化。就说一个大家熟悉的,你们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之后,中国就没有这种写实派的人形塑像了?” 「 ”确实,之后的人形全是写意的,眉毛鼻子差不多看得出来就行。” 「 ”所以理由是汉的文化体系和秦不一样的?” 「 ”是的,实际上汉的文化母型不是首都长安本地的关中文化,而是新王朝建立时带来的楚文化。” 「 ”这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所以之后的文化传承里,楚文化不仅仅是地域性的,甚至是主流文化的重要部分,比我们想象的重要的多?” 「 ”重要的多,而且楚文化还带来了我们文化血脉中最重要的部分,叫不服输。这种精神持续影响到今天,它让我们永不停止追求卓越的步伐。” 不服周 武汉的环境位置有多好,天气就有多极端。 多年前就有武大学子因为天气写下的打油诗:青山绿水神武汉,一日四季随机换。折腾四年仍不灭,江城学子皆好汉。 这里的天气有多极端,人就有多不服输。 乐观风趣,苦中作乐也许是本地人的天赋,天气再恶劣,活的有滋味就好。都说听天津人说话像相声,那么听这里人说话就像听戏,总能在话里话外咂摸出几分坚韧顽强,豪侠仗义的绿林好汉之味。 是有根的,楚人从春秋战国,第一个不服气自己称王的,秦统一天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也是不服气的,两千年了还以此为傲。 时至今日,感受着它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温润,依旧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 ”不服周”: 当小桥流水载不动今日繁忙的车流,我们便在长江上搭起九座桥,在江下挖隧道、通地铁;当江汉关已不能成为标高,我们就去建设新的制高点 这份「 ”不服周”激发出科技进步的灵感、解决问题的智慧,哪怕今日困难重重,明日依旧值得期待。 「 ”不服周”,当然得做好打仗的准备,哪怕以弱御强,以小克大。 「 ”不服周”,当然得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哪怕环境恶劣,时间长久。 东方芝加哥 「 ”一百年前武汉外号东方芝加哥,而芝加哥大概是城市里的施瓦辛格,硬核的代名词。” 这里本是水镇码头,被「 ”中体西用”的张之洞打造成了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工业对城市深刻的印记。 如果是中国本土产生了工业革命,那城市的样貌就会和这里一样,早在当初,孙中山当时是真的计划把武汉打造成中国的中心,最早的工业城市,对标纽约伦敦。 虽然今天仍远远不能等同于纽约、伦敦这样的国际一线,但这也让被工业的汽笛蒸淘过的中国精英有了来自故土的湿润。 中国精英需要知道自己是从何而来,我们的社会发展逻辑依然是建立在本土的文化之上,同时彻底的革命和多次的外来冲击将我们生活方式的面目变得非常零碎。 这里是百年来中国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既不是其他身居内陆城市那样封闭,也不是像通商口岸一样彻底西化。 这里是一个维护得非常好的样本,本地人的生活就是新中产生活演化的方向。 在这个不曾缺乏注意力的时代,中国精英以洞察前行致远,以气魄一路领先,这座城市和这里的文化见证了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也陪中国精英们「 ”心无所限”开启未来的种种可能,他们是启发人心的榜样力量, 心无所限,不为创造伟大,只为追求更好。 百尺竿头 三镇不是因为工业才出现的,本是贯通关中、江汉平原、江南、珠江、云贵的水陆交通枢纽,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内陆中转站,不仅是货物,当然也是文化和审美的集合。 凭借这些优势,武汉打响了「 ”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枪,用5年时间再造了一个人才高地。密集输出本土精英已是常态,这里早已经不再是「 ”退居二线”的选择。 常说「 ”乱世出英雄,盛世出精英”,精英之为精英,就是要有承担、有使命、更要秉性纯粹富有智慧和尊严。 精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可首先精英自己要有灵魂,中国精英是更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这早有预兆,在传统中国,精英的概念更窄一些,对应「 ”士”。 士,则是曾子所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精英普世的价值观,对远方地平线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热血梦想、对文化根源和传播的探索 进取之意无界,我们心无所限。
很赞哦!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