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没有山如何叫砀山 安徽砀山县因山得名,为何境内却无山?
安徽砀山县因山得名,为何境内却无山?
有句民谚说:“砀山梨,皮儿薄,落到地上找不着。”提起台甫鼎鼎的砀山梨,能够说无人不晓。砀山梨出自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砀山县也被称为“世界梨都”。古史记载砀山县因砀山而得名,然则你若掀开砀山县的地图就会发现,整个砀山县一马平川,基本没有山。岂非是前人记载有误?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处在鲁、苏、皖、豫四省接壤地带,东南西北各个偏向离别和江苏徐州市丰县、安徽萧县、河南永城市、山东菏泽单县交界。砀山县属黄河冲积区,境内无山,地势非常平展,平均海拔约50米。砀山县建县始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25年,已有两千多年的汗青,最初名为下邑县,后世几经易名最终变为砀山县。
除了下邑县外,砀郡(秦三十六郡之一)、砀县亦是秦始皇二十二年灭魏国后所置,砀县、下邑等县均为砀郡所辖之县。砀郡、砀县均因砀山而得名,据《水经注》记载:“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 秦时砀郡相当于如今的省级行政区,局限不小,大略包罗今山东南部、江苏西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很大一块区域。
那砀山在哪里呢?《寰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然则若拿着今天的地形图去找,在砀山县东南偏向约35公里局限内的确有一些小山,不外并不在砀山县境内,而是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芒山镇境内。这山就是芒砀山,即古史估中所提到的“砀山”。
芒砀山其实是由十来个山头芒山、僖山、夫子山、保安山、铁山角等构成的芒砀山群,主峰海拔只有156.8米。如许的小山头若在我国那些山区和动辄数千米高的大山眼前,是欠好意思说本身是山的。然则在平展的豫东平原上,如许的小山头倒是独一的,是宛若佼佼不群般的傲然存在。芒砀山是豫东平原制高点,也能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了,被誉为“自然城堡”。
恰是因为芒砀山是平原区域可贵的山地,使得它具有更雄厚多彩的汗青。春秋时期,孔子率门生漫游各国,曾在芒砀山避雨讲学。秦末,世界大乱,最先起义的陈胜被杀身后,被埋葬在芒砀山。其时照样泗水亭长的汉高祖刘邦押送刑徒去骊山,斩白蛇起义后即逃入芒砀山中,刘邦号称赤帝子,芒砀山主峰也被定名为赤帝峰。再就是有名的芒砀山汉墓群(汉梁王墓群)也是在芒砀山发现的,个中包罗梁孝王刘武、梁孝王王后以及梁共王刘买等人的陵墓。据史料记载,华文帝之子,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金玉满堂,身后将悉数金银玉帛全带入陵墓,后来被曹操盗挖一空。
砀山县赖以得名的芒砀山为何却在河南省境内呢?这和汗青上砀山县的行政区划沿革有关。我们前面提到的下邑县(县治在今砀山县东毛李庄)、砀县(县治在今永城市芒山镇),史估中提到的“砀县”原本在砀山(今芒砀山)西麓,因砀山得名,瓜熟蒂落。

固然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古代汗青上,黄河的脾性可不是那么好,经常显现“黄河在怒吼!”据统计,黄河汗青上曾多次决口改道,从金朝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改道南流夺淮入海至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改道北流,黄河来而复去,在砀山北部留下了数十公里的故道。
在黄河南流的这600多年时间里,经常河流决口、洪流残虐,砀山县城也多次被冲垮或埋于泥沙之下。在洪流的榨取之下,砀山县县治也从最初的芒砀山西麓旧址一次次地进行迁徙,如永城山城集(秦)、保安镇(南北朝、宋)、砀山县毛李庄(隋、元)、小神集(明)、秦家堂(明、今县城)等地。即后来的砀山县城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新建的。
汗青上,砀县、下邑县这两个邻县行政区划转变频仍,废又置,置了又废,名字变来变去,并且时而分,时而合。隋大业六年(610年)置永城县,原砀山县城(今芒山镇)划归永城,砀山县治所迁至今砀山县城东。芒砀山1949年时还归安徽砀山县管辖,然则在1952年被划归河南省永城市。以至于显现现在之奇异现象,砀山县因芒砀山而得名,境内却没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