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鼠窜的成语意思 解放军大兵团横扫,越军被打得抱头鼠窜,边逃跑还边抢劫

解放军大兵团横扫,越军被打得抱头鼠窜,边逃跑还边抢劫
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昆明军区第14军及炮兵、装甲兵、高炮、工兵等配属部队共5万兵力,奉命向红河东岸发起攻击,与向红河西岸攻击的第13军协同作战,追歼越军主力,惩罚挑衅之敌。
在红河东岸,越军的部署成一、二线配置。其中一线为边境前沿纵深10公里范围内,部署了黄连山省地方部队2个加强团及公安、民军一部,并有二军区直属炮兵1个团进行火力支援,总兵力约4000余人。企图凭借既设阵地,拦路伏击,节节抵抗,阻止我军前进;二线为距边境20公里以外的纵深地区,部署了步兵345师的2个主力团,总兵力约3000余人。开战后,二线部队可紧急增援一线并进行机动防御和阻滞作战。从越军这个部署看,其一线阵地依托多年构筑的既设工事,防御较强;二线阵地坚固要点较少,多是野战工事,很多地区还没有设防,防御比较薄弱。
越军在红河东岸的重点设防地域为208、330、391、575高地及小曹、班菲附近各制高点。战争打响后,越军一线部队在老街、班菲、孟康、发隆、拔坡地区与第14军进行了反复争夺,打得都是攻坚硬仗。可以看出,扼守一线防御阵地是越军整个防御作战的基础,边沿的各地方部队及公安、民军全部参战,竭力阻遏我军前进,为二线部队机动驰援争取时间。
敌步兵345师的增援速度并不慢,2月17日当天就命令1个步兵团向一线前出,进至班菲附近布防。然而,越军在红河东岸的总兵力相比第14军处于较大劣势,一线的兵力、炮火更是不足,师属炮兵进行支援时只敢以车载沿公路机动,打完就跑,无法真正对一线要点施以及时的火力支援。加之越军处处设防,兵力分散,且防御间隙甚大,遭到我军的穿插迂回,基础动摇,仅4天多就被全线突破,只好退守班甘岔路口以南及575高地、半琴山等地区。
当一线阵地失守后,越军慌忙纠集3个团残部,在炮兵支援下,分别在班菲南侧、班甘、坂高至郭参一线仓促组织防御,实施节节阻击。其间,因西岸重镇柑塘吃紧,又将1个加强营调走填补防线,以致东岸兵力更加不足,根本没有实施像样的机动反击,完全失去了主动。因越军的一线既设阵地已全部丢失,仅凭借二线的少数制高点和野战工事顽抗,完全不足以挡住我军的进攻,防线很快被突破,班甘、东家、为麻、铺楼、郭参等要点相继失守。二军区也抽调了多单位共约3个团兵力驰援红河东岸,但直到开战后10天左右这批部队才陆续赶到,已经于大势无补。
战斗期间,越军迭遭我军炮击、穿插分割和连续攻击,被打得晕头转向,军心震恐,甚至叫嚷“适应不了这种打法”,“无法守住阵地”。打到后期,越军已普遍士气崩溃,弃阵脱逃现象严重,沿途还抢劫成风,几千溃兵乱糟糟逃窜剩下一地鸡毛。在遭到沉重打击后,越军总部预测中国军队将继续向纵深推进,只好宣布了全国总动员,同时紧急将西线当面的2个生产师改编为作战师,加紧在红河东西两岸的保安、安沛一线构筑防御阵地。就在一片混乱之时,我军已奉命回撤了。
在最后的撤军阶段,越军的表现相当有喜感。其不敢紧紧尾追第14军,仅在相距十余公里处缓慢跟进,同时不断打冷枪冷炮骚扰,实际是想促使我军加速后撤。第14军于3月13日全部安全撤回到国境内,当日下午越军才重新进入老街,随即开始大加庆祝,终于“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