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高2017零诊复习系列训练课内成语训练
成都七中高2017零诊复习系列训练课内成语训练
说明:练习题后的“H”、“S”、“新”分别代表该成语与相应版本中的中考文言诗文相关。
做题时请在( )中填写成语,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作者、朝代、作品名称或是语句等。
1.唐朝柳宗元的《陆文通先生墓志》中有:“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于是后世便用( )这个成语来形容藏书很多。
清朝袁枚《黄生借书说》一文便化用了这个成语,其文句为:“ , , ?” (“H”、“S”、“新”)
2.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文中写道:“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这种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显然可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
(“H”、“S”、“新”)
3.晋朝的陶渊明在《 》一文中描写了一个与世隔绝而又没有遭受祸乱和没有“王税”的社会。
后世便用( )这个成语来比喻 ,现在用以比喻 。
源于本文的成语还有:( ) ,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指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
(“H”、“S”、“新”)
4《曹刿论战》中曹刿在论述士气对作战取胜的重要性中说:“ , 。
, , 。”源于此处的成语( ),原来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后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而( )则用于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竭。
(“H”、“S”、“新”)
5.一个人过分地看轻自己或是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都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出师伐魏临行前在写给后主刘禅的《 》中就告诫刘禅说:“不宜 , , 。” 作者在文中还回顾了先帝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往事,由这个历史故事凝固而成的成语( )则用于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H”、“S”、“新”)
6.( )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
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战国的韩非所写的《 》一文中的蔡桓公就可看作这样的人。
(“H”、“S”)
7.当我们需要劝人暂时不要急于从事某一活动时,往往可借用成语( )来表达。
它现在有时被用作不抓紧时间的借口,有时表示展望未来的发展。
近代文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 , , 。”便是用( )来展望中国少年无限美好的未来。
(“H”、“S”)
8.宋朝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 , ”这样的诗句。
其中,( )作为成语一般用于形容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也可用于比喻经过曲折后出现的新局面。
陆游诗句用此成语显然是表达前一种意思,而后人在引用其诗句时则往往用于表达后一种意思。
(“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