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打三反 成语: 观隅三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火烧 2022-11-09 17:57:05 1064
成语: 观隅三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观隅三反 成语简解 编号: 5090成语: 观隅三反注音: ㄍㄨㄢ ㄩˊ ㄙㄢ ㄈㄢˇ汉语拼音: guā yú ā fǎ 参考词语: 举一反三释

成语: 观隅三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观隅三反 成语简解 编号: 5090成语: 观隅三反注音: ㄍㄨㄢ ㄩˊ ㄙㄢ ㄈㄢˇ汉语拼音: guān yú sān fǎn参考词语: 举一反三释义: 义参「举一反三」。见「举一反三」条。Emoji符号: 隅3️⃣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观隅三反”对应Emoji表情符号“3️⃣”,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3️⃣、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3️⃣"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举一反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说过他教导学生的方法,十分重视求知动机和启发,他要学生主动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动地依循或死记。他说:「我教导学生时,他如果不对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时,我是不会去开导他。如果他不是已经经过思虑,只因困在某个关键处,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我是不会去启发他。如果我举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为例子,我已经提示他一个角,而他却还不能推想到其他三个角,我就不再教导他了。」在这段话中,孔子强调了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动学习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别人的说法,却无法去自我推论,所得到的知识也就不够扎实了。所以一位好老师,他会注重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不但能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养成触类旁通的推论能力。《论语》原文中的「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后来就演变成「举一反三」这句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于学习中善于触类旁通。典源: 此处所列为「举一反三」之典源,提供参考。《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1>,不悱不发2>,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 〔注解〕 (1)不愤不启: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无法获得时,不去开导他。愤,心中想了解却有困难。启,开导、教导。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不悱不发: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悱,音ㄈㄟˇ,心里有意见想表露却说不出来的样子。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隅:音ㄩˊ,角、角落。 (4)不复也:不再告诉他。复,再、又。书证: 0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士嗟其面墙。」 成语接龙

“反”字开头的成语

反复无常反唇相稽反求诸己反唇相讥反老还童反掌之易反正拨乱反死回生反老为少反邪就正反唇相攻反老成童反求诸身反邪归正反复不常

“观”字结尾的成语

一打三反 成语: 观隅三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袖手旁观作壁上观冷眼旁观等量齐观缩手旁观齐量等观刮目相观从壁上观坐井观束手旁观袖手傍观冷眼傍观

“观”字开头的成语

观止之叹观隅反三观隅三反

“反”字结尾的成语

物极必反一隅三反物极则反物至而反势极必反物至则反流连忘反积重难反观隅三反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观隅三反”分成的单字详解:

观, 隅, 三, 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