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的学生原宪 孔子曾說“老而不死是爲賊”,這句話是何意,是不尊重老人?

火烧 2022-10-22 10:39:17 1036
孔子曾說“老而不死是爲賊”,這句話是何意,是不尊重老人? 孔子是儒家先賢,記錄他言行的《論語》流傳於後世,大家可能覺得,孔子一定是個和藹的老先生,不會發脾氣,不會訓斥人。但是吧,即便被後世譽爲聖人,即

孔子曾說“老而不死是爲賊”,這句話是何意,是不尊重老人?  

孔子是儒家先賢,記錄他言行的《論語》流傳於後世,大家可能覺得,孔子一定是個和藹的老先生,不會發脾氣,不會訓斥人。但是吧,即便被後世譽爲聖人,即便後世再怎麼給孔子加上光環,孔子也是一個擁有喜怒哀樂之有血有肉的人,孔子也會生氣,也會“訓斥人”。例如,在《論語》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老而不死是爲賊”。

“老而不死是爲賊”這句話從字面意思直接解釋的話,就是“不講孝悌的人變老了,會變成害人蟲”,即“無德者老而不死,有些個害人”,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於是,如果不結合上下文,不結合儒家孔子思想的風格,單單看到這句話,可能就會斷章取義,認爲孔子這是在“不尊重老人”。孔子不是不尊重老人,而是說“壞人變老了,老壞人會給年輕人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比較害人”。

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理解這句話的內涵,我們先來看看這句話的上下文,在《論語·憲問》中,記錄着這樣一段文字: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爲賊。”以杖叩其脛。

大致意思就是,原壤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很沒有規矩,以一種蹲着兩腳不坐不起的姿勢在那兒等待孔子,孔子看見了,便教訓他:“你小時候就不講孝悌,現在長大了,也沒有什麼成就,老而不死,害人蟲。”說罷,孔子便用手杖打他的小腿。

其實,孔子說這句話,更像是長輩在教訓晚輩的樣子,孔子之所以責怪原壤,大致是覺得一個人年紀大了,但是卻不能給年輕人做一個好榜樣,依舊我行我素,這樣影響很不好,會教壞年輕人,所以孔子才一生氣,便來了一句:“老而不死是爲賊”。

孔子的学生原宪 孔子曾說“老而不死是爲賊”,這句話是何意,是不尊重老人?

從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孔子生氣是因爲原壤在等待孔子的時候,坐姿太隨意,不符合“禮”,那麼孔子爲何這麼注重“禮”?

如果單單從原壤不雅之坐姿來講,孔子重禮的原因不外乎是覺得他的“放浪形骸”會教壞年輕一輩,起不到榜樣的作用,會帶壞小孩子。

如果將原壤不雅之坐姿上升到“禮”這個概念來看,孔子所維護的,大抵就是“長幼有序”這個禮了。凡事都可以小見大,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會嚴格做到讓自己“守禮”,對於其他人不“守禮”的情況,在合適的時候,孔子也會予以“批評”。那麼孔子爲何要這般守禮?大抵是出於孔子對“太平盛世”的追求。

因爲孔子是很崇尚“周公之禮”的,而孔子所生活的社會,已經君不君臣不臣了,孔子認爲當時社會動亂之原因大抵是因爲“禮崩樂壞”,臣下可以爲了權利謀害君主,兒子可以爲了利益謀害父親,孔子對這種現象痛心不已,繼而才到處奔走,到處提倡他們守禮。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總結,孔子之“老而不死是爲賊”並非歧視老人的意思,畢竟他自己都比原壤的年紀大,要是歧視老人的話,那可不就是歧視自己了嗎?孔子這句話其實是在批評沒有德行的老人會帶壞年輕人,會給年輕人樹立了壞的榜樣這個意思。

本文由顏小二述哲文原創,如果喜歡,請點贊關注哦。

注:圖片來自網絡。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