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程咬金被动 程咬金屢立戰功卻晚節不保,這個小人是如何害了他呢?
程咬金屢立戰功卻晚節不保,這個小人是如何害了他呢? 程咬金作為隋唐時期赫赫有名的戰將,在位大唐王朝的開疆拓土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不僅跟隨李世民擒獲竇建德、收降王世充,而且在曾救過李世民的性命

程咬金屢立戰功卻晚節不保,這個小人是如何害了他呢?
程咬金作為隋唐時期赫赫有名的戰將,在位大唐王朝的開疆拓土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不僅跟隨李世民擒獲竇建德、收降王世充,而且在曾救過李世民的性命,程咬金的千古威名是殺出來的。程咬金還非常講義氣,勇猛剛烈,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和將士們的愛戴。正可謂「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正是這樣的一個威震大唐的人卻卻在晚年的一次征戰中因為一個小人晚節不保,被罷免了官職,在晚年迎來了人生的低谷!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程咬金的缺點
程咬金是一個悍將,能夠衝鋒陷陣;但是他的缺點也是非常的明顯,那就是優柔寡斷,無法獨當一面。也就是說,他在別人手下可以領別人如虎添翼,但是自己拉杆子單幹則會容易遭受失敗,他是一位將才而不是一位帥才,缺乏像曹操、李世民那樣的領導力。這也就導致了他晚年遇到了人生之中的「滑鐵盧」。
征討西突厥
六十多歲的程咬金被任命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也就相當於方面軍的司令員)征討西突厥,剛開始時戰事非常順利,畢竟這是初唐時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底子還在,軍隊的戰鬥力強勁,且物質補給充足,國富民強、兵強馬壯,再加上指揮得當,自然是沒有輸的道理。
並且在征戰過程中,生起了一顆將星——蘇定芳;當程咬金率軍與西突厥的兩萬騎兵交戰時,蘇定芳率領五百騎兵插入了西突厥陣營的腰腹部位置,瞬間就將西突厥的陣型衝散了,程咬金與蘇定芳配合打了場大勝仗。
劇照
定方正歇馬,隔一小嶺,去知節十許里,望見塵起,率五百騎馳往擊之,賊眾大潰,追奔二十里,殺千五百餘人,獲馬二千匹,死馬及所棄甲仗,綿亘山野,不可勝計。
也正是由於蘇定芳的戰功引起了一個小人的嫉妒,並且這個小人就是行軍道副大總管王文度。
妒忌蘇定芳戰功的他非常眼紅,這種人抱著我得不到也不讓你得到的心態開始給程咬金出餿主意;
王文度認為之前的做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有點冒進;他建議結成方陣,並將輜重放在中間,緩慢前進以應對西突厥軍隊的進攻。
這就相當於剝奪了唐軍在運動中尋求戰機的機會,將主動權交給了西突厥。程咬金深知這種辦法就是一個餿主意,但是王文度說他有皇帝的旨意,程咬金無奈,被迫答應了王文度的要求,不知那時候的程咬金有沒有記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
程咬金劇照
副大總管王文度害其功,謂知節曰:「雖雲破賊,官軍亦有死傷,蓋決成敗法耳,何為此事?自今正可結為方陣,輜重並納腹中,四面布隊,人馬被甲,賊來即戰,自保萬全。無為輕脫,致有傷損。」又矯稱別奉聖旨
又一條餿主意
就這樣唐軍將士們整日身披重甲、緩慢前行,一時間將士們凍死的很多並且還沒有了鬥志。蘇定芳認為王文度是矯旨,他建議把王文度先關起來,然後派人調查清楚。但是程咬金一時間很猶豫,最終沒有聽蘇定芳的。
定方謂知節曰:「本來討賊,今乃自守,馬餓兵疲,逢賊即敗。怯懦如此,何功可立!須囚縶文度,飛表奏之。」知節不從。
王文度的餿主意還不算完,時間不久他又有一條餿主意。
因為大軍到了恆篤城之後有千餘胡人前來投降,王文度說:「如果我們離開後這些人恐怕還會繼續叛亂,不如將他們都殺了」。蘇定芳非常不認同,但是人微言輕,最終沒能阻擋殺俘虜的事情。
文度又曰:「比我兵回,彼還作賊,不如盡殺,取其資財。」定方曰:「如此,自作賊耳,何成伐叛?」文度不從。
殺俘虜這件事,不但敗壞了唐軍的聲譽,而且還使西突厥人斷絕了投降的念頭,弊大於利;並且西突厥可汗也藉機逃跑了。唐軍沒有捉到叛軍頭目,無功而返。
該來的終將會來
唐軍回師之後,王文度因為假傳聖旨被殺,程咬金也因此沒牽連而罷官回家。
師還,文度坐處死。軍還,坐免官。未幾,授岐州刺史。表請乞骸骨,許之。
時間不久,程咬金又被啟用為刺史,但是經歷了這種波折的程咬金心裡也不好受,上書得以退休。
我有話說
程咬金是一員猛將,但是缺點也同優點一樣分明,讀程咬金的故事,如同一個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一樣,非常接地氣,可能這也是程咬金至今都能家喻戶曉的原因吧!
本文圖/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新唐書》《舊唐書》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