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食古不化的人 食古不化

火烧 2021-08-15 04:44:18 1064
食古不化 【成语名字】食古不化 gt 【汉语拼音】 hí gǔ ù huà gt 【成语解释】 gt “食古不化”之“古”,原或作“生”。学了古代知识而不能充分理解、应用,如同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比
食古不化的人 食古不化

食古不化  

【成语名字】食古不化>【汉语拼音】shí gǔ bù huà>【成语解释】> “食古不化”之“古”,原或作“生”。学了古代知识而不能充分理解、应用,如同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比喻一味守旧而不知变通。※语或本清.阎尔梅〈破山和尚语录序〉。>【成语典故】> ※清.阎尔梅〈破山和尚语录序〉(据《白耷山人文集.卷上》引)> 是以善知识之示人也,欲其要言不烦也,而又欲其无漏;欲其匪夷所思也,而又欲其近情;欲其无之非是也,而又欲其当机;欲其玅理现前也,而又欲其不测。亲切则恐其不文也;艰深则恐其不入也;痛快恐其不蕴藉也;依违恐其不创获也;惊人恐其不根也;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骈丽恐其不虚微也。今试取破山之《语录》读之,数者曾有一于此乎?典谟雅颂,当时无虑数千万帙,今之所存仅尼父既删之后数卷耳。>【成语注解】> 1、不测:不能预料。> 2、蕴藉:含蓄不外露。> 3、依违:顺从或违背,犹疑不能作决断。> 4、 不根:没有根据。> 5、援古:引用古义。> 6、 骈丽:指整齐对偶的文句。>【成语出处】> 1、《中国现在记.第三回》:“我们这位朱老伯,一辈子就是误在这经书上头,以致到如今,还是食古不化。”>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别集类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论,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3、清.恽向《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一味守旧而不知变通。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食古不化造句】    > 1、食古不化的人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2、读古书要求甚解,不能食古不化,引喻失义。> 3、参考古代制度要知变通,食古不化是不行的。> 4、读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容易食古不化。> 5、他若再食古不化,不知变通,会连事情怎么失败都不晓得。> 6、历史固然可以为鉴,但是如果不考虑时空条件的差异,就是食古不化。> 辨识>【近义词】: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反义词】:日新又新,推陈出新>【参考词语】:食生不化>【汉语拼音】:shí shēng bù huà>【成语解释】:犹“食古不化”。见“食古不化”条。> 1、清.阎尔梅〈破山和尚语录序〉:“惊人恐其不根也;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源)  >【参考词语】:嗜古不化>【汉语拼音】:shì gǔ bù huà>【成语解释】:犹“食古不化”。见“食古不化”条。>【成语解释】:> 1、《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但明论.评:“女戒其读而导之游艺接客,习为倜傥,夫亦谓春秋榜上皆当出仕之人,岂嗜古不化者所得滥竽耶!” >【食古不化的】> “食古不化”原或作“食生不化”。閰尔梅在为《破山和尚语录》所写的序言中提及:要以文字来传达知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既想言辞精要,又希望没有缺漏;既想用字绝妙,又希望容易了解。一味的依循往例,就没有创新;提出惊人的议论,则恐无根据;援用古人的见解,又怕没有变通。所以特别为《语录》写序,以赞扬其典雅脱俗之文风。“食古不化”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的“援古恐其食生不化也”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一味守旧而不知变通。出现“食古不化”【成语出处】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别集类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论,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