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楚雄的历史
楚雄的历史
楚雄的历史沿革
楚雄市境,先秦时期,隶属滇国。
汉代属益州郡。
蜀汉、西晋属云南郡;东晋属建都郡。
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
隋朝属昆州。
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曲驿、览赕、石鼓驿等城镇。
宋代大理国前期,为白鹿部(后称石郡)有富筋赕、石鼓赕等建置,隶于云生节度;后期废节度,设威楚府,在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赕、德江城等建置。
元初,市境设有威楚、石鼓2个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辖,其中威楚千户领富民(今鹿城镇)、净乐(今东华镇)2个百户,与威楚万户同驻今鹿城镇,石鼓千户在今吕合镇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以威楚千户置威楚县,以富民、净乐2个百户置富民、净乐2县,皆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县为威州,辖富民、净乐2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降威州为威楚县,并将富民、净乐并入威楚县;以石鼓千户置石鼓县,隶于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县为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县为楚雄县,隶于由元威楚路改设的楚雄府。
清朝,循明制。
民国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县除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外,其他地方由省府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楚雄县属楚雄专区辖;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县为自治州所辖15个县之一;同年9月,曾将双柏、牟定、南华3县并入楚雄县,至1960年,并入的3县先后恢复建制。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楚雄县设立楚雄市。
有谁知道楚雄州历史吗
西汉中期楚雄州境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分别隶属于越嶲、益州二郡;蜀汉时期,分属建宁郡、越嶲郡和云南郡;西晋时分属云南、建宁二郡;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有“爨酋威楚筑城硪碌赕居之”,故有威楚之称;南北朝时分属晋宁郡、兴宁郡和建宁郡;唐初属戎州都督府和姚州都督府,南诏时属拓东节度和弄栋节度;宋属弄栋府、鄯阐府和威楚府;元初分属威楚万户、罗婺万户和大理下万户,后改设路、府、州、县,分属中庆路、威楚开南路、武定路和大理路;明代分属云南府、楚雄府、姚安军民府和武定府;清代分属云南府、武定直隶州、楚雄府。
云南楚雄有哪些历史名人
民国时期楚雄籍部分人员名录[1]黄 实: 字衡秋,1927--1929年任江西省政府委员、财政厅长、代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参谋长,1936年授中将军衔,中国国民党第三、四、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邓振铨: 字镜寰,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第十七军参谋长。陆光荣: 字达安,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甲班毕业,曾任云南护国军少将参军,云南军事委员会委员。
宋永康: 字平阶,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丙班毕业,曾任云南护国军陆军少将,1937年云南特区对汛督办。姚必光: 字宗虞,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丙班毕业,曾任滇军督练官。
王三珩: 字荆州,1918年任驻粤滇军旅长。
楚雄的历史沿革
楚雄市境,先秦时期,隶属滇国。
汉代属益州郡。
蜀汉、西晋属云南郡;东晋属建都郡。
南北朝为爨氏割据区。
隋朝属昆州。

唐初市境大部属览州,北部的吕合一带属化州,皆隶于南宁州都督府;南诏时属弄栋节度,在市境设有曲驿、览赕、石鼓驿等城镇。
宋代大理国前期,为白鹿部(后称石郡)有富筋赕、石鼓赕等建置,隶于云生节度;后期废节度,设威楚府,在市境有白鹿部、石鼓赕、德江城等建置。
元初,市境设有威楚、石鼓2个千户,属威楚万户府辖,其中威楚千户领富民(今鹿城镇)、净乐(今东华镇)2个百户,与威楚万户同驻今鹿城镇,石鼓千户在今吕合镇境;至元八年(1271年)改威楚万户府为威楚路,以威楚千户置威楚县,以富民、净乐2个百户置富民、净乐2县,皆隶于威楚府;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威楚县为威州,辖富民、净乐2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降威州为威楚县,并将富民、净乐并入威楚县;以石鼓千户置石鼓县,隶于镇南州,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革石鼓县为乡。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威楚县为楚雄县,隶于由元威楚路改设的楚雄府。
清朝,循明制。
民国2年(1913年),裁楚雄府。楚雄县除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辖外,其他地方由省府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楚雄县属楚雄专区辖;1958年4月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楚雄县为自治州所辖15个县之一;同年9月,曾将双柏、牟定、南华3县并入楚雄县,至1960年,并入的3县先后恢复建制。198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楚雄县设立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