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理上龙龛 羅定市龍龕巖摩崖石刻

火烧 2022-10-04 15:22:15 1036
羅定市龍龕巖摩崖石刻 編者按:文物,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是歷史文化的遺存。日前,雲浮市出版《雲浮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圖典》,收錄了雲浮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成果,以及在2012年12月之前公布的雲浮市各級

羅定市龍龕巖摩崖石刻  

編者按:文物,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是歷史文化的遺存。日前,雲浮市出版《雲浮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圖典》,收錄了雲浮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成果,以及在2012年12月之前公布的雲浮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資料。為讓市民更好地傳承、發揚雲浮歷史人文,廣泛認識、保護、利用好雲浮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本報特開設專欄,對書中輯錄的文物保護單位一一進行刊登,敬請讀者關注。

序 言

雲浮地處粵中偏西、屬珠三角的邊緣,北臨西江,西接廣西梧州市,1994年設立地級雲浮市。這裡,鐘靈毓秀、人傑地靈,雲霧山系層巒疊嶂,自然資源豐富。考古發現,早在遠古時期,百越先民便在這塊大地上繁衍生息,開始了人類文明,養育出與孔子、老子並列為「東方三大聖人」的禪宗六祖惠能,援朝抗倭名將陳璘,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發,抗日愛國名將蔡廷鍇等傑出人物,積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六祖文化、南江文化、石藝文化等特色文化猶如耀眼明珠,相交輝映。

文物,是人類文明的見證,是歷史文化的遺存。雲浮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43處,共256處,其中雲城區19處,羅定市118處,新興縣22處,鬱南縣81處,雲安區16處。這些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雲浮文明的記憶和靈魂。

我們出版《雲浮市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圖典》一書,旨在讓人們廣泛認識、保護、利用好雲浮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把它完整地留傳給後代,使之得到永續利用。同時,將雲浮歷史人文印記充分發掘、展示、傳承與弘揚,讓雲浮人更懂更愛雲浮,讓世人更了解更熟悉雲浮,讓雲浮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以更雄健的步伐邁向廣闊的世界。

位於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市蘋塘鎮談禮村龍龕巖洞室內的石壁上,文物本體包括唐代摩崖石刻《龍龕道場銘並序》一處,清代馮龍官題刻、儀克中題刻、何仁鏡何祈惠父子題刻、灣溪菊主人題刻、金山陳士彬題刻,以及民國周學仕題名石刻等石刻6處。

其中唐代石刻《龍龕道場銘井序》鐫刻於武則天聖歷二年(699),高76至80公分,寬113至115公分,作者為瀧州(今羅定市)開陽人陳集原。碑文豎刻,楷書陰刻,共40行1238字,其中刻有武則天時代創造的15個異體漢字。石室內還有明清以來的訪碑石刻多種,可辨認的訪碑墨書題記100多處。

大理上龙龛 羅定市龍龕巖摩崖石刻

龍龕巖摩崖石刻以年代早、刻字多、保存好而著稱於世,特別保存有少見的武後時期的摩崖碑刻,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它為研究大陸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動提供了寶貴資料,也是研究嶺南佛教、文學、書法藝術源流以及地方特色的重要材料。

1985年5月20日公布為羅定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6月29日公布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文來源:南方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