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党的重大历史转折
党的重大历史转折
1.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几次重大历史转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严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县(市),参加起义的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有数百万人。
这些起义,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给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要来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3、1945至1949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4、1949年至今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指从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
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后,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成功粉碎国民党数次“围剿”。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 时期。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
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历史
2.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哪几次重要的转折
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可以说是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第二 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第三次是从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实现工作 重点的转移,这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22日;北京).这三次转折虽然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建国以后发生的第三次转折同民主革命时期的那两次相比,历史条件有了很 大的变化。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有哪些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经历了三次伟大转折。
第一次转折点是八七会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次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是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三次转折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围绕这个中心,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采纳。
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那些重要转折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一次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另一次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大转折是什么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几次会议。
192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维汉、翟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顾顺章、蔡和森、毛泽东、陆定一、王一飞等21人。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邓小平。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和纽曼也出席会议。会议主席李维汉,实际主持人瞿秋白。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9名,候补中央委员112名。中央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全国进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事件有哪些 如何纠正的及启示(教训)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 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的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会议在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这是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局面。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
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7.如何正确认识党在重大历史时期中的伟大转折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央视的一部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好评.这部片以翔实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生动的手法,再现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历史进程,这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最近写进党章的“科学发展观”是强大的思想武器. 《复兴之路》很好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该片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反映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民族自救及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 《复兴之路》,给了我们一次生动、深刻的教育.用理想承载未来,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震撼人心”、“发人深省”、“刻骨铭心”、“热血沸腾”……不足以表达我对这部片的感受.我们伟大的民族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因此,看完《复兴之路》,我的内心一下子充满了感慨、感动和感激.感慨的是中华民族百多年来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如此之多、如此之重;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改革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苦难,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革命和发展道路. 在CCTV“复兴论坛”上,我看到了一位大学生留言,“好久没有体会到这样一种心灵深处的冲击与震撼.《复兴之路》使我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她的发言后面,大约有2000多的回帖.这让我看到了,当代青年关心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胸怀祖国,时刻准备着报效国家的坚定决心.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学院优秀毕业生谭铠.她放弃了到国有企业工作的机会,只身来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育才中学支教,她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精心教导学生,所带班级学生成绩突飞猛进.可不幸的是,她在返校途中遭遇了车祸.而令我们感动的是,临死前她居然立下了遗愿,把全部的器官都捐献出去.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呀,可是她让我们一次次泪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人生的价值”,什么叫做“报效祖国”. 前几天,在十七大刚刚闭幕之际,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对月球进行探索的卫星.而在较早之前,青藏铁路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奇迹,载人航天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医疗、农民工等问题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说明,我国正在崛起,以巨人的姿态,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