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是什么意思 史學界一直認為江左五朝是門閥士族政治時期
史學界一直認為江左五朝是門閥士族政治時期
很久以來,史學界一直認為江左五朝是門閥士族政治時期。田余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一書以豐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證,對士族門閥政治問題作了再探索,認為中外學者習稱的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實際上只存在於東晉一朝,此的孫吳不是,後此的南朝也不是。此論確乎發千古之覆,使人們對中古政治史的認識更深刻、更准確了,在史學界、文學研究界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然而有些學者在援引田先生這一觀點時,未能審慎辨明,徑自認為劉宋政權的建立結束了士族專權的歷史,復興了皇權專制的歷史,標志着庶族階層在政治上的崛起,也標志着士族階層在政治上的退卻,並進而認為庶族文人已成為南朝文學集團中的重要組成部門了。我認為,持此論者首先是誤解了田余慶先生的觀點。田先生所說的門閥政治實際上是指狹義的門閥政治,即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南朝庶族文人影視劇照
田先生說門閥政治只存在於東晉一朝主要是指江左幾家僑姓門閥士族政治把持朝政、皇室垂拱的政治歷史,並未說宋齊梁陳四朝就不是士族政治時期。而且,田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再版序》特別指出:「 ”《自序》中曾說門閥政治即士族政治,正文中也有類似的提法,這個提法易生歧義,再版中刪去了。”這說明,在田先生心目中,門閥政治並不完全等同於士族政治。根據我的理解,所謂的「 ”士族政治”,是指以門閥士族為主要社會基礎和政治主體的一種政治體制,實相當於廣義的門閥政治。而宋齊梁陳四朝,實可當之。首先,宋、齊、梁三朝皇室均出自士族,皆非庶族寒人。劉裕,原籍徐州彭城。曾祖混,渡江僑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僑縣,無實土,寄治武進,屬南徐州南彭城郡)祖靖,東安太守;
古城徐州

父翹,郡功曹(《宋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劉裕雖說不是高門甲族,但仍然是士族,只不過是次等士族而已趙翼根據《宋書·武帝本紀》、《南史·宋本紀上》上說「 ”(帝)家貧”,「 ”微時躬耕於丹徒”,「 ”嘗自新洲伐荻”,「 ”樵漁山澤”,就以為劉裕乃庶族寒人。其實,家世清貧並不一定就不是士族。琅琊王祥「 ”家無宅宇”,死後「 ”家甚貧儉”。北地傅玄,范陽張華,高平郗鑒,皆「 ”少孤貧”,減燾「 ”貧約自立……茅屋蔬食,不改其舊”(《宋書》卷五十五《減燾傳》)。然此數人各為其族之祖,並不因家道清貧而仕途阻滯,各能以士族資格,占據政治要津。而且當時高門子弟中亦多清貧之士。如晉周家被藉時,「 ”收得素簏數枚,盛故絮而已,酒五甕,米數石”(《晉書》卷六十九《周凱傳》)。
《晉書》
庾冰「 ”及卒,無絹為衾,又室無妾媵,家無私積”(《晉書》卷七十三《庾冰傳》)。宋何尚之「 ”家貧……立身簡約,車服率素,妻亡不娶,又無姬妾”(《南史》卷三十《何尚之傳》)袁粲「 ”飢寒不足……(母)躬事績紡,以供朝夕”(《宋書》卷八十九《袁粲傳》)。但上述諸人,都因出身世族,雖家無余財而坐據高位所以,劉裕家世清貧,並不說明他就不是士族。齊高帝蕭道成,同樣也是出身士族(《南史》卷一《宋本紀上》),而非庶族寒門。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十二「 ”江左世族無功臣”條引《南齊書》卷二《高帝紀》下所載齊高帝臨終遺詔中「 ”吾本布衣素族,念不到此”之言,以為蘭陵蕭氏出於寒門。對此,周一良先生曾撰文考證「 ”素族”一詞,糾正趙說。周先生認為,「 ”凡非宗室而是清流者皆可日素族”,「 ”是南朝之素族皆與宗室相對而言”。
南朝之素族
齊高帝遺詔所雲「 ”布衣素族”,即指相對於高門甲族而言,蘭陵蕭氏乃門第較低之士族。周先生此論甚是,唐長孺先生亦撰文支持周說,並進一步指出,「 ”素族”「 ”素門”在東晉南朝是「 ”最一般的用法”,「 ”實即士族的互稱,其對宗室或貴公侯而稱者實際上也是指士族。”「 ”宋初,道成族人因外戚起家,道成一房始得以軍功顯達,列於士族”至於蕭梁,則因是兩朝皇室,且以文義素業傳家,故於南朝成為後起的新門甲族。《舊唐書》卷一九九《柳沖傳》記柳芳論士族雲:「 ”過江則有僑姓,王謝袁蕭為大;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則以蕭氏和王、謝、袁並列,稱之為高門、甲族。
南朝素族人物影視劇照
宋齊梁陳四朝皇室中只有陳氏不是士族。然陳朝享國較短,且世家大族的社會政治地位也未完全喪失,故可稱之為「 ”士族政治”的式微期。其次,宋齊梁陳四朝之建立政權及治國施政,也無不倚重士族、優借士族。宋以後雖然已不是「 ”王與馬共天下”,世家大族與皇室共安的局面,但四朝之建立同樣要依賴士族的支持。四朝在奪取皇位時,都曾有一批親信謀臣和武將為其出謀劃策、沖鋒陷陣,而這些人雖不出於第一流高門,但仍屬於次門士族。如劉裕之有劉穆之、徐羨之、檀道濟、沈林子等;蕭道成之有崔祖思、劉善明、王敬則、垣崇祖等;蕭衍之有沈約、范雲、王茂、曹景宗等。
南朝劉裕畫像
而在禪位之勢已定之後,新朝同樣需要得到一些世家大族的支持,利用其聲譽威望,以提高自身的威信,並借此籠絡門閥貴族,使之擁戴新朝。齊台初建時,「 ”(褚)淵白太祖,引何曾自魏司徒為晉丞相,求為齊官”(《南齊書》卷三三《褚淵傳》)沈約作齊太尉王儉碑雲:「 ”唯公深睹興廢,妙識人英,察榮光於河渚,攀龍翼於雲漢。”(《藝文類聚》卷四六《齊太尉文憲王公墓志》)為王儉之匡贊蕭齊、佐命新朝唱贊歌。蕭衍代齊時,傅映則勸袁昂投靠新朝,而袁昂在傅映建言下,遂降梁仕至高位(《梁書》卷二六《傅映傳》)。陳朝建立的情況稍特殊些,因為陳霸先崛起於侯景自北方侵入梁朝之大亂之後,僑姓高門及吳姓士族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故未能得到高門士族的多少支持。然而,又由於陳霸先出自南土寒門,所以他在建陳時也籠絡了一些士族子弟。
陳霸先故宮
如劉師知,沛國相人,家世素族。紹泰初,陳霸先入輔政時,以師知為中書舍人,掌詔誥。陳霸先為丞相及加九錫並受禪,其儀注並師知所定(《陳書》卷十六《劉師知傳》)。另外如王沖、王通,並琅琊王氏後裔,在陳朝初建之時,皆被委以高位重任(《陳書》卷十七《王沖傳》、《王通傳》)。吳姓士族子弟如吳興沈眾,系梁特進沈約之孫,頗有文詞。紹泰元年,仕梁敬帝為侍中,遷左民尚書。陳霸先受命後,遷中書令,中正如故。而且「 ”高祖以(沈)眾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超於時輩”(《陳書》卷十八《沈眾傳》)。陳霸先此舉,實有為新朝樹立威信,籠絡士族之意圖。
陳武帝故宮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宋齊梁陳四朝,對待士族政治上、經濟上的優遇政策也一直未變,相反地,復進行的「 ”檢籍”活動本身就表明了政府對世家大族政治、經濟利益的維護。而且,四朝一直實行着「 ”甲族以二十登仕,後門以過立試吏”的入仕制度,入仕之後士族多任清顯之職,庶族寒門則多只能擔當濁官所以,雖然我們不能說宋齊梁陳四朝仍是門閥世族與皇室平分天下、甚至凌駕皇權之上的門閥專制政治,但是仍可稱之為士族政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