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出处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老兵沒走,只是歸隊!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老兵沒走,只是歸隊! 這彷彿是一個送別的年份。志願軍老戰士史新祥於2020年1月13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66軍198師592團3營9連戰士;志願軍老戰士封越群於2020年1月2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老兵沒走,只是歸隊!
這彷彿是一個送別的年份。志願軍老戰士史新祥於2020年1月13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66軍198師592團3營9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封越群於2020年1月27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軍7師21團師直警衛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曾輝先於2020年2月7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司令部無線電台通訊員;
志願軍老戰士潘善桃於2020年2月11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0軍119師356團炮兵班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王瑾瑜於2020年2月15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60軍教導團通訊營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楊再芳於2020年2月28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7軍140師419團2營尖刀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李墨森於2020年2月28日凌晨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東北軍區163師488團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張選祥於2020年3月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46軍137師411團1營2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蘭雲燦於2020年3月5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46師138團3營9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黃以國於2020年3月20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64軍190師569團1營3連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朱傳武於2020年3月22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9046部隊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陳應樹於2020年4月9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39軍117師349團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惠志永於2020年4月13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1軍1師2團1營戰士
志願軍老戰士張廷美於2020年4月19日離世,原中國人民志願軍23軍73師通信連戰士
……
是的,只能是省略號。直到終有一天,成為句號。
70年。70年。
如果說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標誌。
那麼,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是「中國人民硬起來了」的標誌。
史書上說,這場戰爭為中國贏得幾十年寶貴的和平發展戰略期,我深信。
當然,所有戰爭都是有犧牲的。
一場偉大的戰爭,打到最後,是一群偉大的士兵。
他們抑或以衝鋒的姿勢犧牲在寒冷的異域他鄉,抑或以勝利者的姿態回到熱愛的祖國。
也有因傷或病回來後方,活著或犧牲;還有不幸被俘,歷盡種種磨難回來,或者回來歷盡磨難活著。
每一種犧牲都值得尊重!我堅信。
從那場戰爭中活下來的他們,更多只是平靜也清貧地活著。
但他們內心,從來都有一種榮耀叫「抗美援朝」。
「我是黨員,又是抗美援朝老戰士,不能不吭氣!」87歲老兵唐遂成,跑遍藥店買不到口罩,又動員全家人多方聯繫,終於籌集2萬個醫用口罩,捐給防疫一線。他參加過上甘嶺戰役,榮立三等功;還參加過新中國成立10周年閱兵。
「又是抗美援朝老戰士」表示的正是他內心的驕傲。
抗疫期間,還看過一個視頻:抗美援朝老兵張兆堂,因新冠肺炎住進武漢火神山醫院後,身上還帶著最珍惜的立功證書和老照片。治療期間,張爺爺敬禮鼓勵醫護人員,「你們都立功!」醫護人員回敬軍禮,「是爺爺先立了功,給我們做了榜樣!」
帶著老照片和立功證書,也許他是希望當年從抗美援朝戰場上活下來的勇氣和運氣能延續到與新冠病毒作鬥爭中。
他向我們軍隊的白衣天使們敬禮,我們軍隊的白衣天使們一樣致以軍禮。這個軍禮,是在致敬老兵還有他的戰友們。
他們當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勇敢、面對美帝強敵不畏懼不退縮的逆行,留給這支軍隊一樣無價的財富——精神。
只不過,在這場戰「疫」中,鴨綠江成了長江,美帝成了病毒。
不只是軍隊,我們,所有的中華兒女,都感謝他們,給了我們一根更筆挺的脊樑!
曾經,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叫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
仍然,有一群「最可愛的人」叫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
他們是可愛的,2月26日,在武漢泰康同濟醫院,一名抗美援朝老兵與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互相鼓勵加油,還動情地唱起了《我愛你中國》,發自肺腑地向白衣戰士表示感謝。
他們是平凡的,84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爺爺,與老伴楊奶奶結婚62年了。因為照顧他,楊奶奶也被感染了新冠肺炎,張爺爺一直很自責。入院以來,張爺爺總是細心照顧老伴,每頓飯都讓她先吃,點點滴滴讓人感動……網友:爺爺奶奶都要平平安安!
他們是大義的,91歲的抗美援朝老兵龍明召,一直難以忘記長眠在朝鮮的戰友。為讓子孫後代都能記住這些烈士,他傾盡畢生積蓄,在自家庭院中建起「抗美援朝路橋村勇士紀念亭」「愛國牌坊」「國旗台」等,為戰友留名;每年清明節前後十天,各種疾病纏身的抗美援朝老兵李維波爺爺和馬世勛爺爺,都會堅守在瀋陽抗美援朝陵園,為前往祭掃的人做義務講解。時至今年,兩位88歲老人已經堅守了近八年。
他們是幸福的,當然,是那種與富足與名利無關的幸福。村裡有一個老兵,90多歲了,每逢趕集還能挑著擔子去幾公里外的街上,每次聊天,他都會中氣十足地說,那麼多戰友都倒在江(鴨綠江)那邊了,幾十年家人連他們埋葬在哪都不知道。我現在有吃有喝政府還有補貼,相對於戰友們來說,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
「志願軍老兵幫扶計劃」是電視劇《三八線》部分演創人員主動發起的一個民間組織,後來參加的志願者越來越多。
他們沒有官方認證,也沒有慈善組織的各種管理費,模式很簡單,就是大家盡一份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賬目每月網上公開,最大可能找到散布全國各地的志願軍老戰士,製作代表著民間對老英雄敬意的小小紀念章贈送給老戰士們,家庭中有困難的力所能及地給予幫扶。
他們找到了數千個志願軍老戰士,也採訪了曾經在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
越是採訪,越是感動。
越是感動,越是心痛。
因為,他們知道,老兵們的照片,總是一天天地逐漸變成黑白。
「老兵歸隊!」這個說法,我都不記得是網友說的,還是老戰士們說的。
但很多老戰士們內心是認可的。
70年過去,他們仍然會在夢裡常常憶起悶罐的火車、密集的槍炮聲、美國戰機低空的呼嘯、寒風刺骨的痛感、就著雪水下咽的炒麵、衝鋒的號角、盛開的金達萊,還有戰友倒下時的鮮血。
他們不只是已經舊得發黃的記憶,而是銘刻內心的圖騰。
很多人,曾經想去再去那邊他們失去兄弟的土地,但很少有人遂願。
也許只有夢裡了。
「不知為啥,年數越大,這些夢越清晰」剛去世的陳應樹老人曾這麼說。
死亡對他們,也許早已沒有了年少時的恐懼,何況,在那個戰場上,他們早已經歷過了這種恐懼。
很多的他們,只是希望能夠和已經長眠在那的戰友們,可以重新穿上軍裝、端起鋼槍,在「一二一」的口令中,在響徹雲霄有軍號中,守衛著祖國的山河無恙。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老兵沒走,只是歸隊!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