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地图 吴佩孚如何被灭?其实原因不超过张作霖点评的八个字,发人省醒
吴佩孚如何被灭?其实原因不超过张作霖点评的八个字,发人省醒
第一次直奉大战后奉系失败退出山海关,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趁机整军经武,积极扩充实力,试图再次与直系决战。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大本营,积极筹划北伐。1923年10月,曹锟收买议员,贿选大总统。这一举动遭到全国人民和各派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对,直系的处境更加孤立。奉、皖、粤三派为了打倒掌权的直系军阀,组建了"反直三角同盟"。曹锟、吴佩孚当政后,推行"武力统一"的政策,先后对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用兵,消耗了巨额军费,还导致直系军队疲敝不堪。
直系和各派的矛盾愈演愈烈,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只能依靠武力解决。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打响。4日,张作霖通电声援卢永祥,表示"曹、吴卖国丧权,穷兵默武。……谨率三军,扫除民贼,去全国和平之障碍,挽人民已绝之生机。"随后,奉系调兵入关。山海关一带形势骤然紧张。5日孙中山发表讨伐直系的通电,"移师北指,与天下共讨曹、吴诸贼。"随后,大元帅大本营发布北伐动员令。9月15口,张作霖分兵六路进攻热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方面迅速做出回应,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统率三个军迎击奉军。具体部署为:第一军总司令彭寿萃、第二军总司令王怀庆、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
战争初期,张作霖亲自指挥奉军吴俊升、李景林、张宗昌部进攻热河。直军龚汉治、米振标部奋力反击,终因实力悬殊,奋战不敌。朝阳、建平、凌源等地相继失守。董政国率直军第九师增援,仍然无法抵挡奉军的攻势。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在战前与奉系早已达成秘密协定,所部按兵不动,对前方战场的直军不予支援。结果,热河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奉军攻占。
山海关是这次战役的主战场,交战双方都投入了精锐部队。奉系以第一军姜登选、第三军张学良部进攻直系第三师、第十五师和第二十三师。直、奉两军在山海关僵持一月之久,伤亡达几万人,仍未分出胜负。奉军曾数次突破第三师的防御阵地,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第三师第六旅旅长张席珍率部与奉军激烈厮杀,死战不退。

山海关战场是这次战役的关键,它的得失关系到整个战役的胜败。吴佩孚的战略意图是,以直系精锐部队第三师、十四师、十五师、二十三师在山海关吸引奉军主力第一军和第三军,而由冯玉祥第三军迂回到奉军背后,侧击锦州,再利用海军运送援军至葫芦岛登陆,前后夹击奉军。不料冯玉祥于10月19口秘密回师,10月23口发动"北京政变"。消息传至前线,直军军心大乱,战况急转直下。10月24口,张作霖下达总攻击令,奉军发动全线进攻。直军阵地被突破,士兵死伤惨重。第三师也未能幸免,所部只剩几千人。吴佩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回师讨冯,以巩固后方。他率领第三师残部撤往天津,打算在天津调集各路援军增援山海关。结果没想到这时候奉军已经突破山海关包围了直军,八万人全部被歼灭,吴佩孚就此丧失了北方。
张作霖战后无限感慨,曾经占据整个北方不可一世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变成了丧家之犬,跑到南方,这究竟是为何呢?他对自己的部下说了八个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非常的精妙了。
总司令(3)山海关(4)热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