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毛住在撒哈拉的哪里 生活在撒哈拉的圖布人,為何各個長壽,專家推斷應該是這幾個原因
生活在撒哈拉的圖布人,為何各個長壽,專家推斷應該是這幾個原因 世界之上有許多奇怪的種族,如唇盤族人、艾斯基摩族人等等,他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繼而演化出了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種

生活在撒哈拉的圖布人,為何各個長壽,專家推斷應該是這幾個原因
世界之上有許多奇怪的種族,如唇盤族人、艾斯基摩族人等等,他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之中,繼而演化出了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種族極為奇特,他們不僅體力超群、食物古怪,最重要的是,該種族成員都是長壽之人,平均年齡皆在90歲以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該民族的長壽秘訣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250萬年前,由於氣候的不斷變化,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地區,變成了氣候極為惡劣的沙漠地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撒哈拉沙漠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公里,幾乎等於中國全境的總面積。在這片「被魔鬼佔據的地方」,幾乎找不到綠色植物,大部分的綠色,也只能來自於孤單矗立在荒漠中的仙人掌。
撒哈拉沙漠的氣候究竟有多恐怖?聽罷之後,您可能會大吃一驚。撒哈拉沙漠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平均降雨量為三英寸,而一旦到了夏季,整個沙漠的氣溫竟高達58℃。最恐怖的是,到了夜晚,沙漠中的溫度會驟降至零下,因此,絕大多數動植物都難以在此生存繁衍。
眾所周知,駱駝被譽為是「沙漠之舟」,可是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很少能見到駱駝的身影,其原因就是撒哈拉沙漠面積太大,駱駝難以找到更多維持生物體征的水源。可是您肯定不知道,在這一片恐怖區域,居然生存著——圖布族。
圖布族撒哈拉沙漠中的游牧民族,也是非洲最早的民族,在查德地區,曾流傳著一個笑話:圖布人一天只吃一顆椰棗就夠了,早飯吃椰棗果皮,午飯吃椰棗果肉,晚飯一顆棗核足矣。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笑話也反映了圖布人的真實生活。由於撒哈拉沙漠一年四季的環境基本相同,故此圖布人的飲食也幾乎沒有任何花樣。他們早上喝一種由荒漠中植物泡成的茶,午飯就以椰棗充饑,而晚餐的主食,就是一些用棕桐油浸泡的草根。
更令人驚奇的是,圖布人居然從沒有吃過肉,對於我們來說,肉類食品應該是一種絕佳的美味,而椰棗及大多數荒漠植物,似乎並不能勾起我們腹中的饞蟲。曾有地理學家拜訪過圖布族群落,但是他們並不習慣吃當地的食物,只能拿出肉罐頭聊以充饑。一大群圖布族人見此情景後便圍攏過來,請求嘗嘗這種奇怪食物的味道。可當他們將肉罐頭放入嘴中時,卻一口吐了出來,原來,這些人對於肉味十分反感,如此激烈的反應,也許就是他們世世代代吃慣了植物的原因。
從營養學角度來講,肉類食品是人體補充蛋白質最好的來源,植物中雖然也含有植物蛋白,但是其含量要遠遠低於肉類。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長時間食用植物的圖布人,其體質必然十分虛弱,畢竟他們一直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圖布人的體力十分驚人,甚至遠超我們的想像。
地質學家在研究撒哈拉沙漠時,曾經僱傭了幾位來自圖布族的嚮導。可是地質學家們乘坐的吉普車上,必須要帶足夠的補給品,如此一來,車上的空間便顯得捉襟見肘,難以容下這些圖布族嚮導。不過這些圖布人似乎並沒有坐車的打算,他們很自然地跟在車後小跑,一直跑了整整一天。到達目的地時,地質專家們坐在車裡疲倦不堪,可是車後徒步奔跑的圖布人,居然沒有一絲絲的勞累之態,甚至他們還能有說有笑的啃著自己帶來的草根。為此,地質學家們感到非常好奇,認為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耐力,也許就是圖布族屬於游牧民族,經常會趕著駱駝長途跋涉的原因。
地理學家在探訪圖布族時,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部落中老年人的數量極多,平均年齡大約在80歲以上,甚至還有不少已經超過了90歲。這些老者雖然滿臉皺紋,卻仍有一口堅固的牙齒,咀嚼草根毫不費力。在沙漠惡劣環境中生存的圖布族人,為何會出現集體長壽的現象呢?專家給出了三點猜測:
首先,地理學家們認為,撒哈拉沙漠環境雖然惡劣,但是也正好造就了圖布人強健的體魄,他們世世代代繁衍於此,最終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活了下來。
其次,在撒哈拉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下,尋找食物維持族人生存是絕對必要的。沙漠中植物密度極小,圖布族人為了尋找能夠食用的草根或椰棗,必須要徒步幾十公里,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正因如此,強壯耐勞的基因深深刻入了他們的骨子裡,最終令圖布族人普遍能「長生不老」。
最後,據社會調查發現,人類的壽命與所受壓力有很大關係,現代人面對房貸、車貸、工作、家庭等壓力,身體基本處於亞健康狀態,壽命自然不會長久。反觀圖布族則不同,他們與世隔絕且心無旁騖,每天只要準備充足的食物,便能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此心情舒暢的民族,估計想不長壽都很難。
不過話說回來,關於圖布族長壽的奧秘仍有很多,而非寥寥數語就能說清。至於其他因素究竟是什麼?想必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研究,最終的真相一定會被揭開。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很赞哦!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