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时的顺天是哪里 明朝時汶萊曾要求加入中國,卻被直接拒絕,如今已成亞洲富裕國家

火烧 2023-01-27 04:58:15 1095
明朝時汶萊曾要求加入中國,卻被直接拒絕,如今已成亞洲富裕國家 引言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歷史上,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不在少數,更是有不少亞洲國家曾是我國的屬國。還有國家曾經要求加入我國,這個
明朝时的顺天是哪里 明朝時汶萊曾要求加入中國,卻被直接拒絕,如今已成亞洲富裕國家

明朝時汶萊曾要求加入中國,卻被直接拒絕,如今已成亞洲富裕國家  

引言
中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歷史上,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不在少數,更是有不少亞洲國家曾是我國的屬國。還有國家曾經要求加入我國,這個國家就是浡泥國,也就是現在的汶萊。汶萊與我國往來已久,早在宋朝趙汝適所著的《諸蕃志》中就有記載:「渤泥國,在泉之東南;去闍婆四十五日程、去三佛齊四十日程、去占城與麻逸各三十日程,皆以順風為則。其國以板為城。城中居萬餘人,所統十四州。」
01
汶萊國名全稱為汶萊達魯薩蘭國,「達魯薩蘭」意為「和平之邦」。汶萊被中國古人稱為渤泥,自古就是中國隔海相望的友好近鄰。千年以來,汶萊與中國往來不斷,交流密切,貿易頻繁。宋元時期,渤泥人喜好中國的服飾紋飾,崇尚中國的風俗文化。元代民間航海家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中記錄,渤泥人「敬愛唐人」。曾隨鄭和四下西洋的費信也記載,渤泥人在街上遇到醉酒的中國人會把他們接到自己的住處,如遇故交,奉若上賓。
汶萊地處加里曼丹島的西北部,亞洲的東南部,緊臨我國的南海。國土面積僅5765平方公里,但在歷史上,汶萊的版圖比現在大很多。汶萊古時被我國稱為渤泥國,統治面積包括加里曼丹島全境,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盛產龍腦香。
當時,我國正值明朝時期。1405年,朱棣任命鄭和,遠下西洋進行外交宣傳,意在彰顯明朝統治的武力值。鄭和帶領兩萬三千多官兵,自南京出發,航至海外。
鄭和的此次遠行,經過了三佛齊王國,也就是今天的蘇門答臘巨港,來到了渤泥國,渤泥國國王親自接待了鄭和。渤泥國深知明朝的情況,對明朝心生崇敬。後來,渤泥國國王還親自出訪了明朝。
▲鄭和下西洋
02
渤泥國國王抵達明國之後,便心生留戀之情,訪問期滿也不願回國。後來,不幸在中國染病,二十八歲就英年早逝,離世前的遺願是可以葬在大明國。從此以後,渤泥國和大明國的交易往來更為密切,是友好邦交之國,現在南京依然留有浡泥國王墓。
好景不長,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西方各國開始了海外擴張之路,以尋求更多的資源。當時的渤泥國國力弱小,卻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自然成為了侵略者們的眼紅之地
為尋求庇護,逃脫被西方侵略者蹂躪的命運,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渤泥國向明朝統治者申請馳援。更是願意以渤泥國納入明國版圖為代價,尋求明朝的羽翼來保護自己。
誰能想到,當時的明朝統治者卻拒絕了這個請求,多年的友好建交因為國土安全問題而瓦解。學術界對明朝統治者拒絕渤泥國請求的原因一直有爭議,多數持有下列兩種觀點:
▲朱棣
當時的明朝國力強盛,不願意為了彈丸之地的領國和西方列強對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還會牽連自己的國家,無異於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03
此外,歷史學者認為當時的明朝雖然外在實力強勁,但內部基礎不牢固,在西方強國的虎視眈眈之下已經是應接不暇,無力庇護浡泥國。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明朝統治者最終都是拒絕了渤泥國的請求。由此,渤泥國在西方列強的相繼侵略下,進入了漫長的殖民時期,經濟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1984年,汶萊得以恢復國家自主權,宣布完全獨立,從殖民時代中涅槃重生。依託著豐富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資源,汶萊的經濟恢復很迅速,國家強盛了,人民也富裕了,國民人均收入不斷增加。
國富民強,汶萊國力變強了,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提升了,在汶萊,房、車的購買都不用交稅,所以,優質的住房與小車都是百姓的標準配置,各種福利與保障更是不可勝數。
結語
試想,如果當時的明國答應了汶萊的請求,汶萊或許就能夠避免殖民時代,而汶萊的加入,也會改變中國的歷史版圖,譜寫不一樣的中國歷史;但是歷史的車輪不會後退,現在的汶萊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我國建立友好邦交關係,致力於互利共贏發展就是最好的結局。
參考資料:
《諸蕃志》
《島夷志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