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开国皇帝在杀功臣

火烧 2023-04-01 19:09:08 1054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开国皇帝在杀功臣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请大家伙吃了顿饭就把其他皇帝靠杀杀杀才解决的功臣问题解决了,于是乎传为美谈。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开国皇帝杀过功臣呢,我们今天算一下。有比较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开国皇帝在杀功臣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请大家伙吃了顿饭就把其他皇帝靠杀杀杀才解决的功臣问题解决了,于是乎传为美谈。

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开国皇帝杀过功臣呢,我们今天算一下。

有比较详尽的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开国皇帝(天子)是武王。

文王在位时还没有统一天下,正是招贤纳士的时候,所以在文王是没有杀功臣这一说的。

武王伐纣后曾分别向姜尚、召公、和周公(姬旦)询问过遗留下来的商民问题,姜尚主张杀光光,召公主张杀有罪的,而最后武王采纳了周公的建议给了封地让他们续宗嗣。

不久武王染病死了,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斩杀了叛乱的管叔(周人)、武庚(殷人)放逐了蔡叔(周人)。

其他诸同姓王族,异姓功臣都分封了,各自就国延续到秦的统一。

并未有杀功臣一说。

春秋五霸有越王勾践杀文种一事,其他就未曾听说了(勾践也不算是开国皇帝)。

到秦,我们说说秦始皇,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个暴君。

这里我解释下,残暴的是治理秦国的法家思想所制定的秦律,例如:随便扔垃圾就剁手,说话声音大了就掉脑袋这些。

秦始皇和李斯焚书那是法家既定的治国政策,秦始皇也不过是执行而已;至于坑儒,完全是个偶然的独立事件,跟那些被坑杀的儒生人品有很大关系,这与文化迫害不相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搜)。

秦统一天下后,将六国的王公贵族迁至咸阳让他们继续生活,并未杀害。

嬴政在亲政时曾罢黜丞相吕不韦,吕不韦后在迁蜀时自杀。

这大概是不应该算在嬴政的头上。

秦统一天下时,有王翦恃兵请田为避秦王疑心一事,但这不能说明秦始皇就整天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杀功臣吧。

杀功臣的罪,秦始皇应该是没有的。

第一个被说杀功臣的是刘邦,可以说在历史上刘邦是知名的杀功臣专业户。

那么我们数数刘邦究竟杀了哪些功臣。

①楚王韩信,刘邦以谋反罪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后刘邦外出打仗时吕雉设计将韩信杀了。

②梁王彭越,被告谋反,刘邦将其流放,后吕雉劝说刘邦将其杀害,剁成肉酱。

③淮南王英布,真的造反(韩信彭越先后被杀,英布惧怕于是造反),兵败被杀。

④燕王卢绾,造反,最后逃亡匈奴,没死成。

⑤左丞相舞阳侯樊哙,刘邦病重时疑心与樊哙,下旨要陈平周勃去杀他,还没杀刘邦就死了。

还有其他一些个小喽啰不好整理。

那么这些被杀的真的就是刘邦的功臣吗?可以说除了樊哙其他不是,其他人与刘邦有功但不是他的功臣。

在灭楚之前刘邦、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都是诸侯。

诸侯相王,大家相互称王的,谁又是谁的臣呢。

垓下之围是诸侯共灭楚王,刘邦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起了个主导作用,所以大家尊称他一声皇帝,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当时的政治形势不过是跟春秋战国一个样子而已。

刘邦杀他们更确切的是在杀竞争对手,是统一战争。

至于要杀樊哙,那确实是老糊涂了,有杀功臣的苗头了。

前汉四百年走到头,王莽受禅改革,失败。

没几年刘秀起身草莽,定天下,续汉祚。

光武帝刘秀不杀功臣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有多少功臣被告发谋反都被刘秀两句话三句话的打发了。

三国的曹、刘、孙,谁杀了功臣?孙权,晚年。

当然你也可以说,曹刘没来得及杀,这看你高兴了。

西晋司马氏夺天下的伎俩异常狠毒卑鄙,他所杀的已经谈不上功臣不功臣了,碍他事的他杀,不碍他事得他也杀。

最后司马氏内部的相互残杀是报应。

五胡乱华时,蛮人相互掠夺攻杀,算不上立国。

将领时有造反,汉人大家族多在此时藏匿山野不怎么参与到斗争中来。

氐族荷健杀堂兄苻生自立,用汉人王猛为相统一北方,意图南下,被谢安子侄击败,北方复乱。

鲜卑人乘各族势穷之时,入主中原,再次统一北方。

南朝除陈霸先受禅立陈,其他都是将领篡位。

整个南北朝时期都是个你篡我我篡你相互攻杀的乱世。

后有北周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丞相杨坚受禅登基,开隋唐盛世之端。

隋文帝建国后,功臣多获罪,获的是什么罪,隋文帝杀了谁?①刘昉:“昉性轻狡,有奸数。

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

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说白了是个祖上有功的小人,见风使舵跟了杨坚。

没有什么大本事,又不想卖力。

隋文帝给了很高的爵位让他闲着享乐,他却在京师京师发生饥荒的时候公然违反法令卖酒,隋文帝也并未将他怎样。

最后竟拉帮结派搞分裂国家的阴谋,这才被治以某犯罪处死,杀也只杀他个人,他的家人只是被除名为民。

②郑译:出身于世家大族。

跟杨坚是同学,在北周时期与杨坚建立了政治联盟。

闲着没事拿高工资,“性轻险,贪赃纳贿”,被杨坚疏远了,最后也是病死的。

③卢贲:周武帝时,袭父爵燕郡公,历任鲁阳太守、太子小宫尹、仪同三司。

隋文帝搞改革,任用高熲、苏威共掌朝政。

卢贲愤愤不平,拉刘昉、元谐、李询、张宾等,密谋废黜熲、威,由其五人共同辅政,并且谋行废立太子。

事情败露,朝臣上折子要杀他们。

隋文帝只是将他们除名为民,后又复爵。

还干些贪赃枉法的事,最后也是死在家中,并未被诛杀。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几个开国皇帝在杀功臣

④梁士彦:安定乌氏人,“闲居无事,恃功怀怨”。

与宇文忻、刘昉等谋反,伏诛。

⑤宇文忻:杨坚曾称赞他为“天下之英杰”。

治军用兵很有一套,拜右领军大将军。

后隋文帝跟他要兵权,他谋反,被杀。

⑥王谊:与杨坚是同学,交情甚厚。

因被告谋反,被解除职务。

在家无事咒骂皇帝,菲薄新王朝,称神道圣。

“自谓应受命,书有谊谶,天有谊星,当兴帝王之业。”最后再次被告发谋反,大逆不道,赐死家中。

⑦元谐:谋反伏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被解除职务的。

综合说来,被隋文帝罢免的或是诛杀的都是有功的罪臣。

自王莽新政失败到开皇之治,整个中国政治形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隋朝这些开国功臣都已经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了。

他们建国有功治国无能,隋文帝才发给他们高工资让他们闲着享乐,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

并不是一句“薄于功臣”就可加罪于杨坚。

隋文帝算不上杀功臣。

唐的建国主要是李世民的功劳,所以李渊就没有杀不杀功臣这一说。

李渊曾答应李世民功成之日封他为太子,结果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才酿成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太子李建成联合老四阴谋夺李世民兵权,意图杀害李世民及其部下。

李世民不得已在李渊前告太子谋反,李建成知道阴谋败漏便要入宫逼李渊表态。

最终酿成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最后登基为太宗皇帝。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谋反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参与,被诛杀。

太宗特赦其一妻一子,为其扫墓守灵。

还有一人张亮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天下太平后喜好巫术,被告谋反,伏诛。

太宗在位时杀的功臣不过几人,都是犯法伏诛。

其他权势更大的功臣一个个都活得好好的。

直到武则天专权。

可以说唐太宗也没有杀功臣。

唐后又是一大乱世。

直到周世宗柴荣改革,汉人才又从几百年的羸弱中稍稍抬起头来。

可惜他没活多久,雄才大略没得到施展。

当然正是他的英年早逝才有了宋太祖赵匡胤登上历史舞台。

赵匡胤是受部下拥戴当的皇帝,也怕自己手下被手下的手下拥戴,只好杯酒释兵权,让那些功臣回家享乐去了。

可以说这些有赫赫军功的将领,立国有功未必治国有能。

天下安定后送他们回家养老,免得这些军阀大老粗闹出事来是件好事。

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政府,但两宋却历十八帝,祚三百二十年。

年年给人送钱却还占着当时世界GDP的三分之二,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时代。

可以说宋是立国的管立国,治国的管治国,不相干涉,各尽其能才由此繁荣。

只可惜先有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与外族使中国无所屏障,才连年受北来兵祸。

蒙人北来切断了中国社会工商业的发展,也切断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对于治国的种种尝试。

中国的士人阶层从此没落。

蒙人在中国的一百年统治是对中国文人残酷迫害的一百年。

一百年中国文化界产出的都是市民和农民阶层的娱乐消费项目——戏曲。

正面意义上讲,文化在下移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在提升;负面意义上讲中国立国的风骨精神就此开始散落了。

这也注定了将来复国的不是文士阶层,不是贵族阶级。

中国真有远见卓识的文士阶层在一百年的迫害下势弱力孤。

复国的大任是担不起的,这才有了元末的农民战争。

朱元璋立国后杀功臣是出了名的,其下手之狠毒远不是刘邦所能企及的。

与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老同志老战友,几乎无一人幸免。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公元1380年,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胡惟庸案,牵连十几年,诛杀三万多人,废宰相职。

史学界有学者对胡谋反持怀疑态度。

明史学家吴晗做《胡惟庸党案考》,把胡惟庸的案子从头到尾缕析了一遍,最后证明,胡惟庸案是一个冤案。

李善长:六公之首“在世萧何”。

手中有丹书铁卷。

受胡惟庸案牵连,因一句话被朱元璋定某犯罪,满门抄斩,独女儿女婿(公主驸马)免死。

坐死包括陆仲亨(吉安侯)、唐胜宗(延安侯)、费聚(平凉侯)。

蓝玉案:公元1393年,蓝玉,大将军、凉国公。

蓝玉被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受牵连致死达一万五千余人。

冯胜:宋国公,开国六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仅次于徐达、常遇春。

蓝玉案坐死。

空印案:公元1382年,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

官员在工作中为了便利会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法做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算不上贪腐或枉法。

朱元璋却将其演变成大案,诛杀数百人(另有说法是数万,不过可信度低),可见其别有目的。

案件中很多素有清廉之名的好官也无辜被杀。

郭桓案:公元1385年,郭桓,户部侍郎。

郭被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利用职权,勾结其他官吏,私吞太平、镇江等府的赋税。

经朱元璋追查,六部大多数官员都是郭的同党,最后六部的每个部门只剩下尚书一人、侍郎两人,其他官员全部被杀。

地方经办官员、富户、粮长大多被杀。

此案一共杀掉了三万余人,结果是“百姓中产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扫而空了。

这个案子也许真有贪腐问题,但朱元璋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

其他受诛功臣: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明代大儒,方孝孺的老师。

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因“自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致祸。

傅友德:颍国公,请赏田被赐死,家人受诛。

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军事天才,性格乖张,心胸狭窄,品行不佳(颇像),打算背叛朱元璋,被囚禁死于狱中。

朱亮祖:1380年“所为多不法”与其长子同被鞭死,朱元璋念其有功,留其全尸。

后又追论他为胡惟庸党,次子也被杀。

周德兴:江夏侯,朱元璋儿时玩伴,朱呼之为兄,很早为朱效力,累积战功。

1392年被揭发和宫女乱搞关系,以“帏德不修”罪,父子坐诛。

廖永忠:德庆侯,因其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逾制为由将其杀死。

实是他执行了朱元璋谋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任务,朱杀其灭口。

四大案之前去世功臣:刘基(刘伯温):诚意伯,后人称他文成公。

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可能病逝或被胡惟庸害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