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 千载一时
千载一时 【成语名字】千载一时 gt 【汉语拼音】qiā zǎi yī hí gt 【成语解释】 gt 千年才有一次的好时机,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语本《战国策.楚策四》。 gt 【成语典故】
千载一时

【成语名字】千载一时>【汉语拼音】qiān zǎi yī shí>【成语解释】> 千年才有一次的好时机,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成语典故】> 《战国策.楚策四》> 虞卿谓春申君曰:“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如远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杀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夺之。公孙鞅,功臣也;冉子,亲姻也。然而不免夺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齐,邵公奭封于燕,为其远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赵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赵,践乱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时也。”君曰:“所道攻燕,非齐则魏。魏、齐新怨楚,楚君虽欲攻燕,将道何哉?”对曰:“请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对曰:“臣请到魏,而使所以信之。”>【成语注解】> 1、典故或见于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二》、《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 2、北兵:向北出兵。> 3、德:施恩。> 4、践:灭除。> 5、身封:所受的封赏。> 〔参考数据〕> 晋.袁宏《后汉记.卷二二》> 夫人生合天地之道,感于事动性之用也,故动用万方,参差百品,莫不顺乎道,本乎情性者也。是以为道者,清净无为,少思少欲,冲其心而守之,虽爵以万乘,养以天下,不荣也;为德者,言而不华,默而有信,推诚而行之,不愧于鬼神,而况于天下乎?为仁者,博施兼爱,崇善济物,得其志而中心倾之,然忘已以为千载一时也;为义者,洁轨迹、崇名教,遇其节而明之,虽杀身糜躯,犹未悔也。> 《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欣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欣。《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议乎!>【成语出处】> 1、《魏书.卷四八.高允列传》:“昔与之俱蒙斯举,或从容廊庙,或游集私门,上谈公务,下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 2、《晋书.卷八○.王羲之列传》:“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3、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 4、宋.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 5、明.焦竑《玉堂丛语.卷七.规讽》:“方今明良相逢,千载一时,但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是也。”>【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使用类别 用在“时机难得”的表述上。>【千载一时造句】 > 1、你如果不努力,就算遇到千载一时的机会也无济于事。> 2、这个千载一时的天文奇观只持续一分钟,看得大家目不转睛。> 3、这次会议聚集了各国的优秀人才,真可说是千载一时,盛况空前。> 4、这是个千载一时的大好机会,你一定要好自为之,争取最佳成绩。> 5、这两位巨星同台演出,可说是千载一时的难得机会,我一定要去欣赏。> 6、这个机会真可谓千载一时,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利用,千万不可错过。> 7、你再这样漫不经心,就会失去这个千载一时的好机会,难免将来后悔莫及。>【近义词】千载难逢>【反义词】司空见惯,家常便饭>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千载一时”及“千载难逢”都有机会难得的意思。> 异 “千载一时”强调时机稍纵即逝,语义较重;“千载难逢”强调机会很难遇到,语义较轻。> 千载一时 千载难逢 辨似例句> 这个千载一时的天文奇观只持续一分钟,看得大家目不转睛。> 这样千载难逢的胜事,竟让我碰上了,真是幸运。>【参考词语】:万世一时>【汉语拼音】:wàn shì yī shí>【成语解释】:犹“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1、《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彗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以起也。”> 2、《三国演义.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长驱直进,唾手而得寿春,以窥许、洛,此万世一时也。” >【参考词语】:千载一遇>【汉语拼音】:qiān zǎi yī yù>【成语解释】:犹“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1、《东观汉记.卷八.耿况列传》:“太史官曰:『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2、《歧路灯.第一○回》:“那得一个穷庐书愚,竟得上觐龙颜,这也是千载一遇的厚福,如何自外覆载?” >【参考词语】:千载一会>【汉语拼音】:qiān zǎi yī huì>【成语解释】:犹“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1、《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王者迭兴,千载一会。欲遂立桓、文,辅微国,当勉卒功业;欲三分鼎足,连衡合从,亦宜以时定。”> 2、《魏书.卷六一.薛安都列传》:“今江南阻乱,内外离心,安都今者求降,千载一会,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参考词语】:千岁一时>【汉语拼音】:qiān suì yī shí>【成语解释】:犹“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1、《晋书.卷一二四.慕容云载记》:“公自高氏名家,何能为他养子!机运难邀,千岁一时,公焉得辞也!” >【参考词语】:千载一逢>【汉语拼音】:qiān zǎi yī féng>【成语解释】:犹“千载一时”。见“千载一时”条。> 1、《梁书.卷一四.任昉列传》:“顾己循涯,寔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 2、清.冯桂芬〈致姚衡堂书〉:“此又千载一逢之机会,于此举尤宜者也。”>【千载一时的】> “千载一时”的“千载”指时间的长久,“一时”指一次的机会。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当然相当难得。若探究来源,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战国策.楚策四》中就有“百代之一时”一语。故事是说:战国时,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过于接近齐国,而楚又与齐、魏不睦,因此建议楚王将这里建郡,并自请将封地改为江东地区。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谏说:“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孙鞅是功臣,冉子是皇亲国戚,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过于招摇。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弄得赵国怨声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平定燕国,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千载一时”这个成语的用法和“百代之一时”相同,都是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