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篮球明星张伯伦 最新-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 精品
最新-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 精品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 阿瑟·尼维尔·张伯伦,1869—1940,1869 年 3 月 18 日出生于英国伯明翰 市的巨富之家。 1889 年,张伯伦从伯明翰梅森学院毕业,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后到西 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经营他父亲创办的剑麻种植园。 张伯伦经营不善,于 1897 年放弃种植园,回到伯明翰,先后担任过两家金 属加工公司的董事和经理。 1911 年,张伯伦依靠家族的势力,当选为伯明翰市议员。 四年后他当选为伯明翰市长。 任内因建立英国第一个城市救济银行而赢得某些声望。 1916 年 12 月,张伯伦出任劳合·乔治战时联合政府中新设立的国民兵役局 局长,7 个月后因为没有实权而辞职。 1918 年底, 张伯伦在家人支持下, 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下议院竞选, 当选为议员。 从此,他跻身于政界,先后出任博纳·劳政府和两届鲍德温政府的邮电总局 局长、财政大臣和卫生大臣,成为英国政界的头面人物。 英国统治集团内部,在如何对付德国战争威胁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 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对德强硬派认为,德国的目标是控制整个欧洲,英德矛盾 不可调和,战争正在逼近,必须加强战备,联合法、美及其他有关国家,组成以 英法两国为核心的武装的国际联盟,并调整与社会主义苏联的关系,共同对付法 西斯的侵略扩张。
以张伯伦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则认为, 对德国采取强硬行动会引起普遍的欧洲 战争,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只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灾难而不会赢得任何东西,故而 极力主张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协、退让、姑息的绥靖政策。 1937 年 5 月 28 日,张伯伦出任首相。 他自信对欧洲整个局势, 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一反前任首相不多过问 外交事务的作风,统揽外交大权,不让整个内阁参与外交政策,独断专行,推行 绥靖政策。 在张伯伦主持下, 英国政府逐步形成整套所谓全面解决欧洲问题的绥靖总计 划。 这套绥靖计划的战略目标是避战求和,稳定现状,确保英国的霸权地位;战 略重点在欧洲;首要任务是谋求与德、意法西斯改善关系,实行友好合作;战略 设想是通过谈判和秘密交易, 在不损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用让出自己的部分利 益, 出卖中欧与东欧国家的利益和牺牲社会主义苏联,来满足德意法西斯夺取生 存空间的扩张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与德意法西斯缔结广泛的协议,达成解决欧洲 问题的总谅解,确保西欧无战争,维护既得利益,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 为了推行既定的绥靖计划,张伯伦极力排斥打击强硬派。 上台伊始, 他就立即撤换驻德大使,将主张对希特勒的扩张行动保持高度警 惕、积极加强防务的费布斯撤职,换上鼓吹英德合作、被人责骂为纳粹大臣的汉 德逊为驻德大使。
1938 年 2 月 20 日,又迫使强硬派领袖、外交大臣艾登辞职,任命有绥靖船 上的大副之称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为外交大臣。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张伯伦也只是装模作样地谴责了几句。 德国侵吞奥地利得逞,使希特勒的胃口越来越大。 希特勒又把魔爪伸向捷克斯格伐克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提出让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 沉缅于拯救欧洲和平的张伯伦早已决定把苏台德奉送给希特勒, 从捷克危机 一开始就不准备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与德国打仗。 1938 年 4 月底, 张伯伦在英法总理会谈中要求法国政府不要履行法捷条约, 并共同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向德国法西斯屈服。 同时,拒绝苏联关于采取集体行动制止侵略的建议。 英法会谈后, 张伯伦对记者发表谈话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 ‘自治’ 。 他的所作所为使希特勒的侵略气焰更为嚣张。 1938 年 9 月 12 日,希特勒扬言要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军事行动。 德国军队开始大规模地向边境集结。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张伯伦按捺不住内心的恐惧,9 月 13 日晚,他迫不及待地向希特勒发出一 份特急电报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提议立即前来见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提议乘飞机来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简介,并且准备就在明天启程。
9 月 15 日,张伯伦得到法国同意,拖着衰老的身躯,生平第一次乘飞机抵 达慕尼黑,然后又坐火车到达希特勒的别墅所在地——伯希特斯加登。 希特勒并没有按照外交礼仪去机场或火车站迎接, 只是在别墅的台阶上静静 等候张伯伦的光临,这对一国政府首脑来说,的确是不平常的冷遇。 张伯伦到达的当天,就同希特勒举行会谈。 希特勒气势汹汹地恐吓张伯伦,说什么如果因苏台德区问题而引起冲突,他 将淮备迎接任何战争……决不会后退一步。 他询问张伯伦, 英国政府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张伯伦当即表示赞成苏台 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并表示把这个意见带回英国,争取内阁批准,并和法国 磋商。 他再三乞求希特勒不要使用武力,希特勒同意在两人再次会晤前,德方不采 取任何军事行动。 9 月 16 日,张伯伦从慕尼黑飞回伦敦,当晚就召开内阁会议,他在同僚面 前大肆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避免战争。 9 月 18 日,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外交部长庞纳应邀到伦敦会谈。 在张伯伦建议下, 英法两国政府制订了一份要求把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籍居 民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的联合方案。 9 月 19 日,英法两国政府向捷政府发出照会,强迫贝奈斯接受这个方案。
由于捷人民的恼怒和反对,9 月 20 日,捷政府拒绝了英法建议。 对此,英法政府十分恼火,威胁贝奈斯政府说,如不改变态度,就要负起挑 起战争的责任。 英国以不给捷援助、 法国不履行法捷条约相要挟, 终于迫使贝奈斯政府就范。 9 月 2 日下午,捷政府照会英法政府,以沉痛的心情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并对捷人民发表广播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我们被人抛弃了。 9 月 22 日,这位自命为欧洲和平使者的张伯伦,违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意 愿,无视世界舆论的责难,夹着公文包,带着英法联合方案,登上飞机,第二次 飞往德国,继续与希特勒进行肮脏的政治交易。 这次会谈在莱茵河畔戈德斯堡举行。 会谈一开始, 张伯伦就滔滔不绝诉说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