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火烧 2021-11-17 19:27:26 1084
明察秋毫 【语源】 《孟子—梁惠王上》 gt 【释义】 察: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乌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人很精明、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楚。 gt 【例句】 叹的是,皇上确实能够明察
明察秋毫的成语故事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语源】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  察:看;明察:看清;秋毫:秋天乌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人很精明、目光敏锐,连最细微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楚。> 【例句】  叹的是,皇上确实能够明察秋毫;恐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大祸落在自己脑袋上。(端木蕻良《曹雪芹》)> 【结构】  动宾结构> 【近义】  洞若观火   明见万里  了如指掌> 【反义】  目迷五色   视而不见> 【故事】> 宣王孟子问道: “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像我样的人能不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能!我听说,有一次因新铸了口钟,准备杀牛祭钟,您因为看见好好的一头牛无端被杀,感到很不忍心。凭你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很大,能举重三千斤,但却举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很好,能看清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却看不见满车的柴草’。这种话您信吗?”宣王说:“当然不相信!”> 孟子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以让人相信。看一根羽毛之所以举不起,是不肯举的的缘故;一车柴草之所以不见,是没有看的缘故;老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安居乐业,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 齐宣王无言以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