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无关迟暮,不问翻覆 庸人自扰
庸人自扰 【成语名字】庸人自扰 gt 【汉语拼音】yō g ré zì rǎo gt 【成语解释】 gt 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语本《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 gt 【成语典故】 gt 《旧唐书
庸人自扰

【成语名字】庸人自扰>【汉语拼音】yōng rén zì rǎo>【成语解释】> 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语本《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成语典故】> 《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 尝有小吏犯罪,但示语而遣之。录事白曰:“此例当合与杖。”象先曰:“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言?若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祗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4 >,其政如一,人吏咸怀思之。>【成语注解】> 1、 录事: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2、 杖:古代的一种刑法。用棒子或竹板打犯人> 3、 象先:陆象先(公元665~736),字崇贤,陆元方子,唐.苏州人。历任户部尚书等官职,为政尚仁恕。谥文贞。> 4、 刺史:职官名。古代纠察地方官员之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成语出处】> 1、《宋史全文.卷二七下.宋孝宗八》:“萧燧言:『自古聚敛之臣,务为欺诞以衒己能,未有不先纷更制度者。』上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耳。』”> 2、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三○.松江之变》:“南村野史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卓哉斯言也。”> 3、元.张养浩《归田类稿.卷二.时政书》:“传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又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前辈亦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伏愿陛下详味斯言,则致治之方有不难见大抵。”> 4、《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据我看起来,那庸人自扰,倒也自扰的有限;独这一班兼人好胜的聪明朋友,他要自扰起来,更是可怜!”> 5、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卷五二.诸儒学案.大定张甬川先生邦奇》:“物理自然,人不得以一毫私智容乎其间。《易》曰『易简』,《中庸》曰『笃恭』,《周子》曰『诚无为』,皆是此意象。先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私智是也。”> 6、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庚申六十一岁》:“去冬余道过苏州,适吴江县有闹漕事,本系庸人自扰,又复张皇失措。”>【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使用类别 用在“疑心忧虑”的表述上。>【庸人自扰造句】 > 1、你所担心的事,在我看来皆为庸人自扰。> 2、这些谣言,要信了它,才真是庸人自扰呢!> 3、事情明明与他无关,他偏要想东想西,庸人自扰。> 4、彗星撞地球的机率很小,不必庸人自扰,自寻烦恼。> 5、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何必庸人自扰,先担此心来呢?> 6、事情本来就很简单,是因为你庸人自扰地把它想复杂了。> 7、他们不会发生什么事的,你何必庸人自扰,坐立难安呢?> 8、该操心的事你不操心,倒是每天庸人自扰地担心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9、这件事原本就是传说而已,假如我们因此而自乱阵脚,那才叫庸人自扰呢!> 辨识>【近义词】:杞人忧天>【反义词】:智者不惑>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庸人自扰”及“杞人忧天”都有自寻烦恼的意思。> 异 “庸人自扰”侧重于“扰”,用于指称无事生事,为自己招来困扰的举动;“杞人忧天”则侧重于“忧”,专指缺乏根据且不必要的忧虑。> 庸人自扰 杞人忧天 辨似例句> 儿子都还没出门,她就开始担心儿子路上的安全,真是庸人自扰。> 这件事原本就是传说而已,假如我们因此而自乱阵脚,那才叫杞人忧天呢!>【庸人自扰的】> 据《旧唐书.卷八八.陆元方列传》载,唐朝时的陆象先,做人做事颇有器度。在蒲州刺史任内,曾经有个小官犯了错,他训斥了几句就让他离开,一旁的书记官说:“他这个样子应该受到杖打的刑罚吧!”陆象先回答说:“他一定能依常情体会到我对他的训诫,如果这样的过失就要用杖刑,那你才应该首先被罚!”书记官听了之后便惭愧得不敢再多说话。陆象先常对人说:“天下本无事,祗是庸人扰之。”他意为天底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事,都是一些庸庸碌碌的人徒生纷扰,使得世事愈加繁复杂乱。如果在事情刚滋生时,就能冷静的面对,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许多。在刺史任内,他也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政事当中,无论百姓与官吏,都对他充满了感念。后来“庸人自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庸碌的人无端自寻烦恼。
很赞哦! (1082)